西安市|科技创新生生不息

“出台9条政策措施 , 每年安排9亿元以上专项资金 , 全力支持硬科技创新 。 ”在前不久召开的西安市支持硬科技创新发布会上 , 西安高新区出台“硬科技九条”政策措施 , 加大科技企业梯度培育 , 将发力点再次聚焦自主科技创新 。
西安 , 大院大所林立 , 科教资源位列全国前茅 , 但当地的科技产业、创新型产业体系发展曾经长期滞后 。 如何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难题?这正是西安打破体制机制“藩篱”建设高新区的“初心” 。
2020年6月 , 西安高新区率先启动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 , 发布《西安高新区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3年)》 , 明确到2023年基本建成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的“硬”目标 。
久久为功 , 厚积薄发 。 在西安高新区这片西部创新高地上 , 已聚集了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等硬科技产业 , 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 超宽禁带氧化镓功率器件、超高强韧镁基复合材料、物联网核心芯片等业界领先硬科技成果的相继问世 , 持续给“硬科技”策源地这张“金名片”续航加油 , 硬科技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
创新型企业群体始终是“故事”的主角 , 大到航天发射、航空装备 , 小到集成电路芯片、手机终端 , 其背后随处可见“创”字辈生生不息的精彩 。
2020年初 ,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考验 , 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第一时间投入科技研发 , 助力全国疫情防控 。 中兴通讯利用在西安高新区研发的5G设备主体及最新技术 , 助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在全国首次实现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5G远程会诊 。 西安金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盒 。 西安泰豪红外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红外测温热像仪可大批量快速监测人群体温 , 并向全国多个省份的数十座城市提供了近千套红外测温热像仪……
经过30年的潜心发展 , 西安高新区企业创新主体力量处于全国前列 , 高新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 , 占全省50%以上;企业研发费用GDP占比超6% 。 创新绩效处于全国前列 , 2020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3万件 , 占全市的48.28% 。 创新平台布局建设处于全省前列 , 创新平台数陕西省占比超20% , 国家级创新平台数位居陕西省第一 。 创新创业人才引培处于全国前列 , 高层次人才超400名 , 外籍人才1000余名 , 硕士以上从业人员占比居全国高新区第一 。 30年来 , 西安高新区坚持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 , 涌现出16个全国首个(首台套)重大创新成果 ,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一 , 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62.3亿元 , 占西安市的28%以上 , 部分领域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
作者:张 毅
【西安市|科技创新生生不息】[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