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期待华为科技影响力
近日 , 华为再次发布了不会造车的声明 , A股汽车整车板块随之就出现了集体大跳水 , 可谓“华为一咳嗽 , 汽车圈就感冒” 。 为什么一家不造车的高科技企业 , 会引起汽车产业如此大的反应?事实上 , 这看似是华为一家公司对汽车产业所造成的影响 , 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汽车业正在加速迈向“新四化” , 软件定义汽车已成趋势 。
有一种造车叫“认为你会造车”
“华为不造车”已经不是新闻 。 华为最近的一次声明为:华为并未投资任何车企 , 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 , 更不会控股、参股 。 而到目前为止 , 华为至少已经六次公开表示自己不会造车 。
2019年1月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首次表示“华为绝不造车 , 永远不造车”;2020年11月 , 华为的内部文件明确“华为不造整车” , 甚至提出“以后谁再建言造车 , 干扰公司 , 可调离岗位 , 另外寻找岗位”;2021年4月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又一次重申了“华为不造车”;5月24日 , 华为又一次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声明》 , 称有关华为造车的不实传言 , 公司发言人已多次予以澄清 , 再次重申 , 华为不造车……
为什么华为如此坚决表示不会造车 , 而外界却总有华为造车的传闻呢?其根本原因就是智能化、网联化技术正在彻底改变着汽车产业的未来和结构 。 在10年前或者20年前 , 可能没有人会认为一家从事通讯、电子等业务的科技企业会和汽车产业发生什么关系 , 但在今天 , 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已经与汽车产业密不可分 。 华为作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提供商 , 已经无限度贴近了汽车行业 , 可以说与造车只有“一步之遥” 。 在百度、小米、360等众多科技企业掀起第二轮跨界造车热潮的背景下 , 对于已经深入渗透汽车行业的华为来说 , 造车似乎已经是水到渠成、板上钉钉的事了 。
如果华为要造车的话 , 必定不会从零开始 , 一定是与汽车行业内现有的企业进行合作 , 那么这种合作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刺激 , 因此也就带动了与华为联系密切的汽车企业 , 乃至整个汽车板块的上涨 。 而华为一再否认造车 , 则是对这种预期的打破 , 汽车板块的应声下落也就在所难免 。 本来是智能化架的“锅” , 资本市场烧的“火” , 华为只不过是恰在这个时候泼进一瓢“凉水” 。 至于反应会这么大 , 不是“水”太凉了 , 而是“锅”太热了 。
尽管华为最终是否造车还难以形成定论 , 但智能化、网联化等“新四化”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 华为在最新的声明中也表示 , 产业界需要的不是华为品牌汽车 , 而是华为30多年积累的ICT技术能力 , 来帮助车企造好面向未来的车 , 即为车企提供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部件 。
对于与汽车企业的合作 , 华为表示 , 目前有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 应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 并支持打造各自子品牌 。 华为与重庆小康集团旗下金康赛力斯的合作 , 也是赛力斯SF5采用了华为的电动部件和HiCar座舱部件 。 同时为了解决华为授权手机零售店在华为手机大幅减少情况下的生存问题 , 华为在支持部分零售店来销售此款车 , 零售店可以获得相应收益 。
从华为多次的声明中可以看出 , 华为目前确实没有进入整车制造的打算 。 但即使这样 , 也有观点认为 , 目前华为在汽车领域已经铺得足够大 , 完全可以支撑一个造车项目 , 即使目前不造车 , 未来或许也有可能造车 。
汽车产业开启变革“下半场”
在华为“被造车”的背后 ,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汽车“新四化”大潮已不可阻挡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 , 4月 , 新能源汽车销售近21万辆 , 同比增长1.8倍 , 继续刷新当月历史纪录 。 而今年前4个月 , 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73万辆 , 同比增长2.5倍 。
在今年4月举行的上海车展上 , 不仅是华为 , 百度、腾讯、大疆、地平线、四维图新等众多科技公司的身影颇为引人注目 , 这些科技公司的参与 , 正在给整个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变化 。 年初就已经进入整车制造的百度公司 , 在车展上全面亮相了百度Apollo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 。 其可以根据车企不同层级的智能化量产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 并能支持车企快速构建智能化能力 , 将原本需要至少7年才能完成的自动驾驶研发周期缩短至6个月 。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总经理李震宇表示 , 百度L4级自动驾驶累积测试里程已突破1000万公里 , 由L4级自动驾驶技术打造的车型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开启量产自动驾驶体验 。 今年年内 , 百度Apollo智驾区域将会覆盖20个城市的城市道路与高速道路 , 2023年前完成100城覆盖 。 而2021年下半年 , 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应用将迎来量产高峰 , 每个月都会有一款新车上市 , 预计未来3年到5年内前装量产搭载量将达到100万台 。
据介绍 , 百度的自动驾驶仿真测试里程已突破10亿公里 , 高精度地图达到分钟级更新、百城百万公里覆盖 。 北汽、广汽、福特、现代、起亚、奇瑞、威马等汽车企业都成为百度自动驾驶的合作者 。 截至目前 , 百度已经与全球70多个汽车品牌建立起合作关系 , 600多款车型搭载百度汽车智能化产品 。
对此 , 业内专家表示 , 如果说之前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进入汽车领域 , 是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 , 那么百度、小米等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进入汽车领域 , 将开启产业变革的下半场 。 汽车产业是高科技的载体 , 汽车的生态也会不断延伸 , 而这些高科技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 同时也具有汽车智能化核心技术 , 汽车产业真正的革命已经开始 ,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 , 全球汽车产业正发生改变 , 以电池、电驱动、电控、智能网联系统为代表的新行业格局正在形成 。 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等逐步取代燃油发动机、离合器等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 , 汽车产业的变革也开始进入新阶段 。
抢占未来智能出行竞争先机
从2009年开始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进入市场实际运营阶段 , 智能化、网联化等技术也随之进入汽车产业 , 并在之后连续多年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 。 然而 , 由于基数较低 , 再加上成本高、续航里程焦虑等原因 , 市场对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的发展还难以做出判断 , 众多跨国汽车企业虽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技术积累 , 却一直处于观望态势 。
在此情况下 , 我国坚定不移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不断出台政策 , 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范 , 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购车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 经过数年的发展和积累 , 中国新能源、智能化汽车产业正出现许多新的变化 , 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 , 但在市场、政策等因素推动下 , 中国汽车市场依然显现出强大的增长动力 ,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逆势上扬的成绩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 , 2020年全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531.1万辆 , 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 。 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更是达到近140万辆 , 再创历史新高 , 同比增长近11%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 , 2021年 ,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很可能超过30% , 达到180万辆 。
最引人瞩目的一个现象是 ,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个人消费比例大大增加 , 提升至近70% , 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0% , 众多非限购城市的购买比重也在大大增加 , 达到了60% 。 这说明 ,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
中国新能源、智能化汽车产业日趋成熟 , 并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百度、小米等高科技公司掀起了第二轮跨界造车的高潮 。 与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第一轮跨界造车企业相比 , 这次进入的企业在资金、技术、产业整合等方面的实力更加雄厚 , 方向也更加清晰 。
不仅如此 ,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也在飞速进步 。 例如 , 在车规级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算法 , 以及新能源汽车高效热管理系统核心技术、整车能效优化集成技术、充电体系建设与快充技术等产业链核心环节 , 一批企业相继实现了国产化突破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 不仅推动着中国品牌汽车的蜕变 , 也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 曾经观望的大型跨国汽车企业 , 也在加快脚步参与到新能源、智能化的市场竞争中来 。 奔驰、宝马、大众、福特、通用、丰田、本田、日产、现代等企业都在汽车的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方面投入了巨资 。
【|智能汽车期待华为科技影响力】业内人士表示 , 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 , 中国企业必须要有效融合政策、市场、企业等各方力量 , 加快形成制造企业、科技企业等集合创新优势 , 加速推进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的迭代和落地 , 以期抢占未来智能出行竞争领域的先机 。 (采访人员 李志勇)
推荐阅读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智能化|龙净环保:智能型物料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成果通过鉴定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