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采访人员?瞿剑
【生物技术|我国农作物高光效研究实现从“0”到“1”源头创新】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基础研究提升作物种业科技竞争力”信息 , “十三五”期间 , 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长期布局和支持下 , 我国科学家在作物种业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 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 其中 , 合成生物学推动高光效和生物固氮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 提出新的解决路径 , 驱动从“0”到“1”的源头创新 。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新海研究员表示 , 通过提高光合效率来增加产量潜力 , 将开启第三次绿色革命 。 “十三五”期间 , 在作物高光效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 , 我国科学家对比碳3、碳4植物叶片结构 , 揭示碳4解剖学结构和生化途径进化的遗传调控网络 , 模拟碳4植物高光效回路的特点 , 设计并优化了6条新的光合作用通路 , 创制了一批具有类碳4结构、光合效率提升的水稻材料 。
他介绍 , 在人工固氮体系研究方面 , 我国科学家完成了首个根际联合固氮菌的全基因组分析 , 鉴定了参与固氮调控的新型非编码RNA;首次解析了光依赖型类固氮酶的三维晶体结构 , 重构了根际联合固氮基因表达调控通路和碳代谢抑制调控网络;创建了耐铵泌铵功能模块与人工抗逆高效固氮体系 , 建立了根际微生物互作、智能传感与气候变化模拟等装置结合的田间评价技术平台 。 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权威学术期刊上 。 利用生物固氮部分或完全替代化学氮肥 , 可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 , 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中国农科院方面透露 , “十四五”期间 , 将聚焦作物生物育种面临的重大理论瓶颈问题 , 重点突破作物高光效和生物固氮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 重点开展作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机理研究 , 阐明作物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 系统研究作物优异种质形成与演化规律 , 推进作物设计育种技术基础创新 。
推荐阅读
- 通信运营商|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 生物化学|我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
- Samsung|三星生物技术:收购美生物技术公司渤健的消息不实
- 预定|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谢存|工信部谢存: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 国际主流|“妈祖”填补我国海洋环流数值预报领域空白
- 近亲繁殖|我国东北虎种群增长迅速 但近交风险不容忽视
- 运载火箭|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
- 通信|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