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HarmonyOS 2问世 国产操作系统的故事拐点?

“不可不搞 , 不可慢搞” , 1999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人民日报》发表《我国计算机产业面临新机遇》 , 深刻阐述了国产操作系统研发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
20年后的今天 , 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 , 民众已然意识到操作系统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然而 , 国产操作系统却始终未见起色 。
如倪光南所讲 , “全世界几十亿台智能终端只有三种操作系统:苹果、安卓和Windows , 这种垄断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例 。 ”
【操作系统|HarmonyOS 2问世 国产操作系统的故事拐点?】鸿蒙的出现 , 或许是故事的拐点 。

操作系统|HarmonyOS 2问世 国产操作系统的故事拐点?
文章图片

6月2日晚 , HarmonyOS 2正式发布 。 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 华为推出HarmonyOS意不在与iOS、Android和Windows竞争 , 而是面向万物互联网时代 , 把手机、平板、手表、智慧屏等智能终端从底层操作系统打通 。 用华为官方的说法 , 就是“一生万物 , 万物归一” 。
与此前国产系统的折戟相比 , HarmonyOS之所以被寄予厚望 , 一方面其领跑优势明显 , 同一套系统做到大大小小多种设备的全覆盖 , 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HarmonyOS可以实现 。 另一方面 , 华为消费者业务已经沉淀下了数亿用户 , 为新系统的启动储备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
天时、地利、人和皆备 , 这一次 , 国产操作的系统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吗?
文:熊出墨请注意
顺势而为:万物互联之变 君子谋势而动 , 顺势而为 。
如果有朝一日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到顶峰 , 华为手机该何去何从?据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透露 , 基于对行业形势的判断 , 鸿蒙于2016年正式立项 。
鸿蒙 , 本质是华为拥抱时代之举 。 拥抱什么时代?几年之后的今天 , 趋势已经十分明晰 。
2018年 , 智能手机行业的里程碑之年 。 根据各市场机构的统计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了全年下滑 。 然后2019年、2020年 , 下滑态势仍没能止住 。
对于增长了十多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来说 , 这是一个值得警醒的信号 。 用户的使用时长也能说明问题 。 据QuestMobile监测 , 2019年1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355.8分钟 , 同比增速为7.8% 。 2020年12月 , 增幅进一步缩小至4.9% 。
这边增长疲软 , 另一边却生意盎然 。
在上述几年里 , 智能手机之外的智能终端呈高速增长态势 。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 , 2010年-2018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复合增长率达20.9% 。 预计2025年 , 全球物联网设备联网设备将达到252亿个 。

操作系统|HarmonyOS 2问世 国产操作系统的故事拐点?
文章图片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 ,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 。
更重要的是 , 各种智能终端互联互通之下 , 新的服务场景得以搭建 。 例如现阶段各大厂纷纷投身造车 , 业界普遍认为 , 基于智能汽车的车联网将成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移动服务场景之一 。 不同的场景对应不同的智能终端组合 , 车联网场景下 , 如果把车载语音助手、中控大屏作为操控中心 , 便捷度并不亚于手机 。
时代转型正在进行 , 智能手机已经不再是消费者唯一的智能终端 。 先发制人 , 抓住新时代的需求、契机 , 包括华为在内 , 一些企业着手于面向未来的布局 。
连接 , 就是公认的最佳突破口 。
现阶段 , 智能终端规模正在爆发 , 但“体验是非常有问题的” , 余承东认为 , 受连接复杂、控制复杂、体验割裂的限制 , 大量的智能设备并未实现理想中的智能体验 。
举个例子 。 目前全球份额第一的移动操作系统是Android , 对存储、内存等硬件方面的要求 , 注定Android无法直接移植到音箱、加湿器、烤箱等等智能终端之上 。 这就需要重新开发一套新操作系统 , 然后开发者为各种设备做针对性适配 。 但是 , 跨操作系统的连接又无可避免会导致操作复杂、连接不畅 , 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
为此 , Google着手研发名为Fuchsia的新操作系统 , 降低了对硬件性能的门槛 , 锚定物联网智能终端 。 Apple则于2020年底推出自研M1芯片 , 并将之用于PC、平板电脑之上 , 尝试从硬件层面打通手机、平板电脑、PC生态 。

操作系统|HarmonyOS 2问世 国产操作系统的故事拐点?
文章图片

HarmonyOS也是在此背景下诞生 。 王成录表示 , “从5年前设计HarmonyOS的那天开始 , 就采用了全站解耦的架构 , 希望用一套代码满足大大小小各种硬件的要求 。 今天HarmonyOS已经实现 , 同一套系统不仅能够在手机上、手表上使用 , 甚至小到128KB的设备上都可以使用同一套HarmonyOS 。 ”
从操作系统着手 , 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统一的语言 , 这便是HarmonyOS“一生万物 , 万物归一”的最佳注解 。
奋力而为:五年磨一剑 “不管有多少设备连接在一起 , 必须做到让消费者像使用一台设备那样简单” , 王成录表示 , HarmonyOS使用体验的简单背后 , 从技术层面上讲 , 实现起来“真不简单” 。
从旁观者的视角观之 , 唯有意识到背后的不简单 , 才能理解创新的分量 。
重视研发 , 向来是华为的标签之一 , 这为鸿蒙的从无到有奠定了基础 。 根据华为2020年年报 , 2020年 , 公司研发人员达10.5万名 , 占总员工数的53.4%;研发费用为1418亿元 , 约占全年收入的15.9% 。
作为华为撬动万物互联时代的支点 , 公司自然为HarmonyOS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 基于此 , 五年后的今天 , 我们才得以见证其创新成果 。
尤其是凭借首创分布式技术 , 利用软总线把独立的设备连接起来 。 再加上南北向生态的加持 , HarmonyOS让硬件的自由组合成为可能 。
从功能机过渡至智能机时代 ,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由选择软件 。 万物互联时代 , 自由组合硬件必将成为刚需 , HarmonyOS的竞争优势由此凸显 。
之于开发者 , HarmonyOS简化了开发流程 , 极大地降低了万物互联时代开发者面向不同终端设备时的开发成本 。
“能不能让应用开发者只开发一次代码 , 就可以在所有的设备上运行” , 王成录表示 , 这是HarmonyOS设计之初就已经开始思考的问题 。 通过为开发者提供分布式编程框架 , 利用原子化的服务 , 这个想法已经落地 。

操作系统|HarmonyOS 2问世 国产操作系统的故事拐点?
文章图片

比如 , 作为跨终端的操作系统 , 面对不同设备时开发者无需推倒重来去做专门适配 。 而且 , HarmonyOS的桌面加入了卡片的信息呈现形式 , 这就是原子化的创新 。 相比APP的形式 , 卡片更利于应用在小屏、大屏之间流转时体验的一致性 。
同时 , 华为提供了方舟编译器等一系列开发工具 , 开发者在原有的应用中新增分布式的相关功能并统一打包 , 即可编译生成鸿蒙应用 , 最大程度上对开发过程进行了简化 。
之于消费者 , HarmonyOS通过底层操作系统级的连接 , 实现了“万物归一”的体验 。
熊出墨之前已经多次分享过分布式技术的使用体验 , 一个词总结——超级终端 。 此次 , HarmonyOS 2通过手机端的操作交互 , 对抽象的超级终端进行了形象化的展示 。

操作系统|HarmonyOS 2问世 国产操作系统的故事拐点?
文章图片

下拉通知栏 , 点进超级终端的控制页面 , 系统便会自动搜索周边可以连接的智能设备 。 听歌的时候 , 手机扬声器不够震撼 , 轻轻一拉音箱图标 , 手机和音箱显示已连接状态 , 音频便会从手机流转到音箱 。 视频也是一样 , 把智慧屏图标拉向手机 , 视频随即转到大屏播放 。 如果再用同样的方法把耳机也拉进来 , 超级终端的能力就再次得到拓展 。
以上操作便是万物互联时代的硬件组合自由 , 而在硬件能力的组合之外 , 各设备之间的信息也能通过HarmonyOS底层的连接实现互通 , 电脑调用手机上的照片、文档等等 , 都是HarmonyOS的基本操作 , 也唯有这样 ,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超级终端 。
然而 , 开发者和用户的上手有多简单 , 留给华为研发团队的挑战就有多大 。
王成录表示 , 设备之间的连接过程相当复杂 , 需要完成发现、配对、连接、组合、身份验证等一系列环节 。 超级终端的超级体验是技术创新的成果 , 比如最简单的音画同步这一点体验 , 背后离不开软时钟同步和无线抗干扰技术的支撑 。
五年磨一剑 , HarmonyOS的竞争优势实为情理之中 。 放眼全球 , 有能力且肯下决心做好万物互联的企业 , 也或许只有华为 。 因为 , 万物互联的核心在于通讯 , 而通讯 , 正是华为的主场 。
无为而为:生态需要共建 踩准时代风口 , 万物互联的大幕徐徐拉开 。 实力领跑业界 , 战略、技术、体验等维度全面领先 。 与此同时 , 华为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实现手机、智慧屏、平板等近百款设备升级HarmonyOS 2 。 鉴于华为庞大的用户基数 , 仅手机一年出货量就在2亿部以上 , 届时HarmonyOS的用户或将数以亿计 。

操作系统|HarmonyOS 2问世 国产操作系统的故事拐点?
文章图片

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到齐 , HarmonyOS扛起国产操作系统大旗似乎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
实际上并非如此 。 结合过往的屡战屡败 , 不难总结 , 操作系统的成功在于生态 , 而生态的建设有赖于开发者的贡献 。 尤其HarmonyOS在其他各方面都已经达标 , 开发者更随之成为关键变量 。
以PC市场为例 , 上个世纪末兴起国产操作系统浪潮 。 红旗Red Flag、深度Deepin、优麒麟Ubuntu Kylin、中标麒麟Neokylin、银河麒麟Kylin与中科方德等等 , 诸多企业涌进 , 但至今仍未有一家能如愿打开市场 , 仍局限于政企领域 , 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 。
核心问题之一就在于生态羸弱 , 无法与具备垄断优势的Windows相提并论 。 中国第一款基于Linux/Fedora的国产操作系统Xteam Linux , 就是因为没有形成应用生态 , 继而缺少抢占市场的实力 , 2003年便宣布停止更新 。
前景不受看好 , 开发者热情难以调动 , 直接影响应用的丰富度和服务的边界 , 进而更被唱衰 。 国产操作系统崛起的过程中 , 必须警惕这一恶性循环 。
依托前文提到的技术优势、品牌号召力 , 鸿蒙生态的基本面向好 , 吸引着开发者聚集 。 与此同时 , 华为一直在通过各种扶持和激励政策 , 诚邀开发者共建生态 。
2019年华为开发者大会 , HarmonyOS正式亮相之时 , 余承东就强调了开发者之于鸿蒙生态的重要价值 , “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 。 满天星光 , 正是由一位位开发者呈现 。
华为一方面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 , 鸿蒙系统初发布时 , 华为就宣布拿出10亿美金奖励开发者鸿蒙生态增砖添瓦 。 另一方面 , 华为以更高的分成吸引开发者 , 业内平均分成比例在3:7左右 , 华为则会拿出更高比例的分成返还给开发者 。
此外 , 华为已经将鸿蒙代码无偿捐献给中国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 最新的OpenHarmony2.0覆盖设备范围延伸到百兆内存及以上的终端设备 。 这意味着 , 第三方手机品牌和其他企业可以自由开发基于鸿蒙内核的UI 。

操作系统|HarmonyOS 2问世 国产操作系统的故事拐点?
文章图片

自发参与和激励吸引双重效果叠加 , 目前 , 全球已有300+应用和服务伙伴、1000+硬件伙伴、50万+开发者共同参与到鸿蒙生态建设当中 。
“万物互联时代 , 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 , 每个人、每个设备都是万物互联大陆的一部分 。 华为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开发者共同繁荣鸿蒙生态 , 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 ”
我们虽然不能预判未来 , 结合余承东这番话可以肯定的是 , 上面一组数字必然不是鸿蒙的终点 。 顺应自然之理 , 开放共建 , 无为方能无不为 。 随着时代大潮滚滚向前 , HarmonyOS竞争优势日渐清晰 , 局势也将更加明朗 。
而现在大家要做的 , 就是给出时间和空间 , 让鸿蒙继续生长 。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 ,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