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媒体评论:别等着“倍速”给影视剧挤水分
郑宇飞
对一部电视剧的最高评价是什么?今天不少观众的答案恐怕会是“不开倍速” 。 有研究报告显示 , 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人 , 其中“倍速”看剧用户大幅增长 , 在00后群体中比例已高达4成 。
观众为啥频频按下“加速键”?原因很简单——剧集注水太多 。 不少热推大剧 , 无论“都市风”还是“历史向” , 动辄六七十集起步 。 虽然宣发文案看着抓人 , 可往往不消半集就翻车 。 一集四十分钟的剧 , 前几分钟前情回顾 , 后几分钟下集预告 , 中间还得时不时植入些硬广 。 所剩不多的“主菜”里 , 充斥着老旧俗套的情节、拖沓腻歪的对话、莫名其妙的留白 , 外带各种硬塞进去的支线 。 阅剧无数的当代观众早就深谙这些套路 , 演员一瞪眼、一咧嘴 , 就能猜到要说的台词 , 镜头一转、音乐一响就知道后续剧情走向 , 只好通过“倍速”来手动挤掉水分 。
“一集十分钟、一天一部剧”看似奇观 , 却并不好笑 , 这是对文艺创作严肃而沉重的提醒 。 今天的影视市场明显供大于求 。 观众有了更大选择权 , 审美品位也水涨船高 , 对那些能量密度过低的作品越来越不能忍 , 靠“IP+鲜肉”就能收割流量的日子一去不返 。 更何况 , 注意力是当下社会稀缺资源 , 即便定位为“下饭剧” , 如果剧本太烂、台词太空、演技太尬 , 也根本没人愿意浪费时间 。 “倍速”看剧是观众们的无声反抗 , 如果再“水” , 大家可能就只看预告短片、剪辑片段 , 直至干脆弃剧了 。
当然 , 给影视剧挤水分 , 并非一味缩短片长 , 甚至拍些一步一个爆点的“爽剧” , 而是要求作品选材有意义 , 情节有内容 , 台词有味道 。 比如 , 《红楼梦》《雍正王朝》《觉醒年代》《山海情》 , 集数有长有短 , 但制作考究、情节扎实 , 让人根本舍不得快进 , 还有一群剧迷反复解读台词 。 而复盘这些口碑好剧的创作过程 , 无一不是在题材策划、剧本创作时反复推敲 , 在开机拍摄、后期制作时精益求精 。 事实证明 ,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 从不会辜负一部诚意之作 。
【北京日报客户端|媒体评论:别等着“倍速”给影视剧挤水分】最近 , 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提名名单被网友称为“神仙打架” , 这其实也是一个鲜明信号:“内容为王”“演技为王”的创作时代已经回归 , 精品力作这么多、观众要求这么高 , 哪还有烂片水剧的立足之地呢?
推荐阅读
- 银行业|一个银行客户端能干百样事
- 媒体播放器|TikTok正在测试一个桌面客户端流媒体程序
- 经济特色|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新版上线
- 经济界|全新上线!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7.0版来了
- Apple|苹果终于推出Android版AirTag扫描客户端《Tracker Detect》
- 视点·观察|媒体评论:变革如鲸向海 教育回归本源
- Microsoft|面向Windows on ARM和M1 Mac设备 预览版OneDrive同步客户端发布
- 画质|国内首次!逆水寒正式启动苹果MACOS客户端公开测试
- 实验|已经出舱!
- 社交|亚马逊为北美Fire TV平台引入TikTok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