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CAR-T要来了!赛道火热超美国 , 多个品种即将商业化
【注射液|国内首款CAR-T要来了!赛道火热超美国,多个品种即将商业化】这两天国内细胞治疗又热闹了起来 , 继科济生物在香港上市 , 复星医药旗下复星凯特CAR-T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再次进入了行政审批阶段 , 如进展顺利 , 预计即将正式获批 。
目前 , 全球共有5款CAR-T疗法获批上市 , 中国多个CAR-T疗法即将迎来商业化 。 如阿基仑赛注射液获批 , 将成国内首款CAR-T疗法产品 。 另外 , 药明巨诺的JWCAR029已于4月底完成生产现场检查 , 也有望年内在中国获批上市;传奇生物的cilta-cel有望在年底前获FDA批准在美国上市 , 并于下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递交上市申请;科济药业计划在2022年上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其CT053的上市申请 。
国内首款CAR-T要来了
6月19日 , 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 , 复星医药旗下复星凯特CAR-T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的上市申请(代号:FKC876 , 受理号:CXSS2000006)状态变为“在审批” , 即进入行政审批阶段 。
事实上 , 在今年1月11日 , 阿基仑赛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受理号:CXSS2000006)就进入过行政审批阶段 。 一般情况下 , 新药进入行政审批阶段后 , 较大概率会在不久后获批 。 不过 , 1月20日 , 阿基仑赛注射液的审评审批又退回了药审中心 , 经过数月的补充资料后 , 阿基仑赛注射液于近日再次进入行政审批 。 如进展顺利 , 该产品即将成为国内首款、全球第六款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产品 。
阿基仑赛注射液是复星凯特从吉利德子公司Kite制药引进的靶向CD19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Yescarta , 拥有其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的商业化权利 , 并于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进行本地化生产 。
2017年10月 , Yescarta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 成为全球首款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AR-T细胞药物 。 在完成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中国境内桥接临床试验后 , 2020年2月复星凯特在国内提交了阿基仑赛注射液上市申请 , 用于治疗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 , 并于2020年3月被CDE纳入优先审评 。
2021年有望成为中国CAR-T商业化元年 , 除了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 , 还有多个CAR-T疗法即将迎来商业化 。
其中 , 药明巨诺的JWCAR029进度仅次于阿基仑赛注射液 , 同样处于上市申请阶段 , 该疗法已于4月底完成生产现场检查 , 也有望年内在中国获批上市;传奇生物已于今年一季度向FDA递交了cilta-cel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 , 有望在年底前获FDA批准在美国上市 , 并于下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递交上市申请;科济药业计划在2022年上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其CT053的上市申请 , 于2023年向FDA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
从全球范围来看 , 目前国外已有五款CAR-T细胞免疫疗法获批上市 , 分别是百时美施贵宝的Liso-cel、吉利德子公司Kite的Tecartus和Yescarta , 诺华的Kymriah , 以及百时美施贵宝和Bluebird共同研发的Abecma , 其中前四个均靶向CD 19 , 最后一个靶向BCMA 。 2020年 , 这几个CAR-T细胞药物全球销售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 。
国内市场空间近300亿元
CAR-T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 , 通过对来自人体的T细胞进行改造 ,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在体外给T细胞加入一个嵌合抗原受体基因 , 令其能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 , 在体外扩增后把这些细胞输回到病人体内 , 达到识别、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效果 。
近年来 , CAR-T无疑已成为最火的免疫疗法 。 在资本的加持下 , 中国的CAR-T临床试验数量“井喷” , 目前已超过美国 。 在“人民金融·创新药指数”追踪的创新药中 , 就有30多个属于CAR-T疗法 , 涉及传奇生物、科济生物、西比曼生物、亘喜生物等众多企业 。
CAR-T火热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场机遇 。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 , 全球CAR-T市场预计于2024年增长至47亿美元 , 並于2030年增长至181亿美元 。 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5.3% , 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0% 。 中国CAR-T市场预期將于2024年增长至人民币53亿元 , 並于2030年增长至人民币289亿元 。 2022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5.0% 。
异体CAR-T有望大幅降低成本
“在特定肿瘤适应症的治疗上 , CAR-T细胞药物展现出革命性的疗效;同时 , 相较于抗体药物和小分子靶向药物 , CAR-T细胞在实现MRD阴性完全缓解上具有巨大的优势 , 因而受到全球的关注 。 ”近期 , 在证券时报首届药物创新济世奖年度评选颁奖典礼上 , 博生吉医药科技创始人杨林如是说 。
不过 , CAR-T细胞领域同样面临着痛点 。 杨林表示 , CAR-T研发靶点同质化严重 , 中国90%的CAR-T细胞在研产品集中在CD19和BCMA这两个靶点 , 其中CD19占71% , BCMA占18%另外 , CD20/CD3、BCMA/CD3等双特异性抗体药物、ADC药物等已经展现出优异的疗效 , CD19和BCMA的赛道正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 。
博生吉的思路之一是 , 开发新靶点进行差异化竞争 。 今年5月 , 博生吉向药审中心提交了其全球首创的自体CD7 CAR-T和同种异体CD7 CAR-T两款产品的临床试验申请 。 据他介绍 , 这是全球首个CD7 CAR-T产品临床试验申请 , 该产品具有First-in-class潜力 。 目前 , 针对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 全球唯一上市的药品是嘌呤类似物奈拉滨(Nelarabine) , 该产品中国未上市 。 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 , 没有其它同靶点药物上市 。
杨林还说 , 定制化的CAR-T细胞药物面临诸多产业化困境 。 CAR-T细胞药物制备工艺复杂 , 自体T细胞模式下 , 一个批次只能给一个患者用 , 而每个批次的制备失败 , 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 ,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此外 , 现存的细胞实验室可能不能满足产业化需求 , 需要建立规模化制备流程、新的GMP设施和供应链 , 资金投入巨大 。
这些产业化的难点导致CAR-T细胞疗法价格高昂 。 据山西证券研报 , CAR-T目前仍然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疗法 , 面临高昂的制造成本 , 根据当前的制造工艺生产CAR-T产品的总成本在15万-30万美元 。 目前 , 国外获批的五个自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费用均在40万美元左右/疗程 , 对绝大部分患者来说都难以承担 。 从这点看 , 国内首款CAR-T疗法即便不“照搬”美国产品的价格 , 定价也可能较高 。
当前获批疗法CAR-T疗法均为自体细胞制备生产 , 成本相对比较高 , 病人可及性比较低 , 而异体CAR-T疗法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 在异体治疗中 , 患者可以随时接受其他供体工程化的T细胞治疗 , 该产品具备规模化生产的可能 , 有可能实现规模化并大幅降低CAR-T生产成本 。
目前 , 全球已有Allogene、CRISPR Therapeutics、Celyad、Precision BioSciences等企业布局了异体CAR-T疗法 , 并进入了临床阶段 。 在国内 , 传奇生物、博生吉、亘喜生物、科济药业等正在开发相关疗法 。
如传奇生物拥有同种异体细胞疗法平台 , 其同种异体CAR-T靶向CD20治疗NHL的候选药物LB1905 , 目前处于I期临床试验 。 亘喜生物的GC007注射液获批国内首张异体CAR-T临床批件 。 科济药业正推进开发同种异体CAR-T技术 , 在其管线中 , 有2款异体CAR-T疗法 。 博生吉的首创同种异体CD7-CAR-T细胞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受理 。
推荐阅读
- IT|国内最长湖底隧道正式通车运营
- 矩阵|聚焦快递末端痛点 国内首款无人驾驶快递物流车在中通启动应用场景内测
- 产品|国内首家提供EMI解决方案及产品供应商签约,提供EMI IC、PMIC等产品
- 项目|国内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 疫苗|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四价流脑疫苗正式获批
- Intel|SK海力士完成接管英特尔闪存业务及国内工厂
- Fast-LCD|玩出梦想推出旗下首款 VR 一体机 YVR DK1,搭载骁龙 XR2 芯片
- 硬件|长江存储发布首款PCIe 4.0 SSD致态TiPro7000:读取冲到7.4GB/s
- Create|什么是元宇宙游戏?百度《希壤》成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样本|国内首个在库运行超百万份生物样本全自动化库落户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