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9时22分 , 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 ,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直冲霄汉 。
此后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 进入预定轨道 , 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 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15时54分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 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 , 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 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 , 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
18时48分 ,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 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 , 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 时隔五年 , 中国航天员重返太空 , 并首次入驻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 圆了几代航天人的梦 , 也圆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筑梦天宫”的梦 。
实现载人航天立项之初飞船研制目标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我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第一艘载人飞船 , 是载人空间站建设的重中之重 。 它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 , 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标准最高、各方面指标要求最严格的载人航天器 。
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项目产品保证经理郑伟介绍 , 神舟十二飞船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舱结构 , 总长度约9米 , 总重量约8吨 。 在轨为三舱飞行 , 返回前轨道舱、推进舱依次分离 , 返回舱单舱返回地面 , 着陆以降落伞减速为主 , 着陆缓冲发动机配合确保着陆安全 。
轨道舱配备了航天员在轨生活支持设备、交会对接敏感器等关键设备 , 返回舱是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所乘坐的舱段 , 是飞船的“大脑” , 推进舱则装配推进系统、电源等设备 , 为飞船提供动力 , 并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姿态轨道的控制 。
【载人飞船|中国航天员时隔五年重返太空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二号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完整、最完全的飞船 , 它已经完全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载人飞船研制目标 。 ”五院总体设计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说 。
多方案全自主的快速交会对接
相对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及其前面的飞船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首次在载人飞船中引入天舟货运飞船配备的快速交会对接 , 具备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样的全相位全自主交会对接功能 。
据悉 , 根据任务要求的快速交会对接小于6.5小时的功能要求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结合近距离交会对接的时间设定 , 就远距离自主交会设计了多套方案 , 都是全自主方案 。
当然 , 方案还可以是个性化的 , 即通过地面进行按需定制 , 并在发射前告知GNC系统 , 系统就会全程自主执行 。
近距离交会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时已经是全自主方案 , 但由于空间站多对接口的新特点 , 以及后向对接口有货运飞船停泊时对后向合作目标的遮挡等约束 , 第三步近距离交会在第二步停泊点交会方案基础上 , 对原有设计状态和飞行模式进行改造 , 增加了新的飞行工况——直接交会方案 , 相对停泊点交会方案 , 直接交会方案用时更短 , 消耗推进剂更少 。
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在轨停靠3个月 , 为适应空间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条件 , 神舟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方案 , 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 , 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 , 高旭打了个比方 , “我们首次将技能点数全部点满 , 飞船停靠3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 ”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 , 载人飞船都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 , 空间站任务中空间站为了节省推进剂的消耗 , 轨道位置会随着不同时间节点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 以满足长期停靠的要求 。 神舟团队为此对返回轨道重新进行了适应性的设计 , 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从固定值调整为相对范围 , 并改进返回的算法 , 提高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
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载人航天 , 人命关天 。
为保证天上、地上都具有保护航天员生命、在紧急条件下接回航天员的能力 , 神舟团队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 即携带两艘飞船进场 , 由一艘船作为发射船的备份 , 作为遇到突发情况时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 。
具体来说 , 据郑伟介绍 , 本次研制任务 , 神舟飞船为多船批次投产 , 两船同时出厂 , 同时在发射场完成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两艘飞船总装、测试等工作 。 神舟十二号飞船作为发射船已与火箭对接、在发射塔待命发射 , 神舟十三号飞船作为本次任务地面待命救援飞船 , 完成推进剂加注前准备 , 在厂房就位 , 随时可启动后续发射工作程序 。 一旦在轨发生需要救援的情况 , 在火箭配合下随时可启动救援程序 , 短时间内即可发射入轨 , 将航天员接回地面 。
神舟十二号任务的成功 , 奠定了空间站建造任务载人飞船天地往返的良好开端 , 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事业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付毅飞 崔爽)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