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全球电子行业“芯荒”加剧:部分芯片飙涨5倍,终端市场酝酿提价

作者/于长洹
编辑/张星
刘明华是广东一家电子企业的总经理 , 这个炎热的6月 , 面对持续蔓延的芯片短缺涨价潮 , 他也变得焦头烂额 。
2020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至今 , 由于市场需求的旺盛 , 加上有限的晶圆制造产能 , 芯片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凸显 , 国内外芯片厂商接连发出调价通知单 。
“现在 , 有的芯片加钱也拿不到货 , 市场炒作之风盛行 , 有的产品跟去年年底相比价格已经提高了5倍 。 ” 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始料未及的是 , 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复燃的疫情 , 令原本就风声鹤唳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再次雪上加霜 。 像刘明华这样的中小企业主 , 不得不在夹缝中寻求生存之道 。
芯片短缺加剧
“去年 , 芯片缺口相对还较小 , 没想到现在完全拿不到货了 。 我的一些有20年从业经历的朋友都说 , 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 ”刘明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6月 , 全球芯片封测龙头京元电子的竹南厂区暴发群聚性感染 , 被要求全面停工48小时 。 此次疫情导致京元电子6月减少4~6%的产能 , 相当于全球每月减少16000片的晶圆针测量和1600万颗IC成品测试量 。
封测业务是半导体产业链条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环节之一 , 作为台湾地区最大的IC测试厂 , 京元电子因疫情而按下的生产减速键 , 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影响不言而喻 。
数据显示 , 台湾半导体产能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26%左右 。 超丰、智邦、京鼎、力积电竹南园区先后传出确诊消息 , 疫情已蔓延至许多半导体大厂 。
另外 ,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近期同样面临着疫情挑战 。 马来西亚占据着14%的全球封测市场 , 也是全球封测主要的中心之一 , 封测巨头日月光、通富微电等均有在马来西亚设厂 。 疫情影响下 , 大批半导体厂商产能受到影响 , 芯片市场的缺货状态进一步加剧 。
在市场需求旺盛和产能受限影响下 , 芯片涨价潮正在持续蔓延 。
去年以来 , 台积电、联电等晶圆代工大厂已经多次涨价 , 目前已有消息称 , 随着晶圆供不应求的局势持续升温 , 台积电、世界先进、联电和力积电四大代工巨头决定在第三季度继续上调代工报价 , 涨幅高达30% , 远超预期15% 。 也就是说 , 芯片涨价还将持续下去 。
“之前我们还能从代理商那里拿到一些货 , 由于疫情再度蔓延的影响 , 现在芯片更紧缺 , 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 , 已经很难拿到货 。 ”刘明华说 。
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有的芯片 , 原厂出来的价格涨价也不是很离谱 , 只是现在市场炒作之风盛行 , 有的产品加价几倍出售很正常 , 这进一步催热了市场行情 。 ”
下游企业被迫调整产品线
数据显示 , 通信设备、PC/平板、消费电子和汽车是前四大对芯片需求最为旺盛的下游行业 , 上述行业各占全球芯片下游终端需求的近30%、30%、15%和10% 。 芯片短缺涨价潮持续蔓延 , 对这些行业的冲击不言而喻 。
今年以来 , 刘明华跟众多中小企业主一样 , 不得不艰难应对芯片短缺涨价带来的巨大挑战 。 他的公司拥有几十名员工 , 开年以来 , 订单量大幅增长 , 但公司的产能最多只释放了三分之一 。 企业开工率不高 , 上游原材料涨价 , 还要给员工发工资 , 多重因素的叠加 , 令刘明华这段时间以来压力倍增 。
目前来看 , 面对芯片短缺现象 , 恐慌性备库存普遍存在于电子行业 。 龙头企业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 , 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小 , 而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 , 不得不继续面对芯片持续上涨的市场环境 。
知名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芯片等上游原材料的上涨 , 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 , 使得许多原本利润就很低的制造企业雪上加霜 , 一些企业变得有单不敢接 。 ”
芯片短缺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小企业的接单模式 。 “现在 , 很多企业都不敢轻易接单 , 在接到客户订单时 , 首先要看有没有相应的芯片 , 不然接了也没有意义 , 另外就是要确定客户是否接受新的报价 。 ”刘明华坦言 。
面对压力 , 刘明华并没有坐以待毙 , 他也一直在积极寻求应对举措 。 “现在 , 我们已经调整了产品线 , 慢慢转型去做一些不需要芯片的产品 , 还有就是会做一些能拿到芯片的产品 , 其他的订单我们就直接回绝了 , 这也是无奈之举 。 ”
终端市场开始提价
随着芯片短缺涨价潮的蔓延 , 终端消费市场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了解到 , 压力之下 , 一些行业的终端市场已经在酝酿提价 。
海康威视是国内安防市场的巨头 , 日前 , 一张来自海康威视的价格调整通知函引发了广泛关注 。 海康威视在通知函中提到 , 由于全球疫情蔓延 , 上游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 , 导致产品生产成本持续攀升 。 迫于成本压力 , 公司决定逐步上调部分产品价格 。
近期 , 国内安防芯片涨价潮还在持续 。 安防芯片龙头富瀚微表示 , 目前不能保证订单的100%供应 , 由于供应链在涨价 , 富瀚微产品也在涨价 , 节奏相同 。
作为安防领域的头部企业 , 在生产成本高企的背景下 , 海康威视也只能选择提价 , 通过这样的方式消化和转移内部成本 。
全球最大个人电脑品牌联想相关负责人最近表示 , 预计今年个人电脑行业将出现价格上涨趋势 。 联想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也表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 , 供应短缺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零部件价格上涨 。 我们吸收了一部分 , 但剩下的要通过价格调整来实现 。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
过去两个月 , 一些型号的笔记本电脑有所上涨 。 价格追踪网站Keepa的数据显示 , 一款被亚马逊列为最畅销产品的面向游戏玩家的笔记本电脑本月价格从900美元涨到950美元 。
另外 , 惠普在一年内将消费者个人电脑价格上调了8% , 打印机价格提高20%以上 。 惠普负责人表示 , 涨价是因为零部件短缺 , 公司可能进一步调整价格以反映成本上涨的影响 。
一位电脑配件代理商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介绍 , 今年以来 , 电脑显卡的价格一直在上涨 , 尤其是高端显卡更是供不应求 。 “除了比特币挖矿热潮的因素外 , 芯片短缺也让厂商供货紧张 , 这直接传导到了下游市场 。 ”
分析人士称 , 虽然一些电子产品已经涨价 , 但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还比较有限 , 因为零售商可以决定是让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 , 还是自己承担一部分涨价成本 。
【21世纪经济报道|全球电子行业“芯荒”加剧:部分芯片飙涨5倍,终端市场酝酿提价】对于刘明华而言 , 他今年最迫切的事情 , 是让企业能够生存下去 。 业界预期 , 芯片短缺至少要到2022年才能有所缓解 。 “今年是不看好了 , 只能期待明年 。 ”刘明华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