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被忽视的4500万视听障群体 电影的无障碍趋势及商业前景
作者: 沈晴
[ 在我国 , 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群体分别达到1731万和2780万 , 这还是多年前的数据 。 而随着老年视力衰退和噪声聋等职业损伤增多 , 根据有关预测 , 无障碍文娱产品的需求人群达到1.5亿人 , 并将带来可观的商业价值 。 企查查显示 , 目前全国已有4000家无障碍相关企业与社会团体 。]
[ 超过92%的视障用户手机中安装了音视频App , 36%的视障用户每天使用音视频App时间超过1小时 , 30%超过2小时;34%的视障用户上网目的是看视频 。]
一个患有罕见病却心怀马拉松梦的儿子 , 一个固执逼迫孩子习惯盲人生活的出租车司机父亲 , 互不理解的父子俩通过一场马拉松追梦与过去和解 。
这部6月18日上映的温情影片《了不起的老爸》 , 不仅用典型中式父子情致敬父亲节 , 更直接点题视障人群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娱乐需求 。 影片中的少年通过长跑重新寻回生活的乐趣 , 但现实世界中 , 无数像他一样的人终其一生只为成为“普通人”——不被异样看待 , 出行没有障碍 , 也能享受文化娱乐 。
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 , 2021“无障碍电影论坛”在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举行 , 围绕电影的无障碍化趋势及商业前景、无障碍文娱专业人才培养及产业价值等话题展开讨论 。 与会嘉宾们提到 , 自“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 , 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 , 建设数字中国”的呼声越来越高 , 其中关于信息无障碍、数字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向更是重中之重 , 这些也是无障碍文娱事业的基石和助力 。
在我国 , 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群体分别达到1731万和2780万 , 这还是多年前的数据 。 而随着老年视力衰退和噪声聋等职业损伤增多 , 根据有关预测 , 无障碍文娱产品的需求人群达到1.5亿人 , 并将带来可观的商业价值 。 企查查显示 , 目前全国已有4000家无障碍相关企业与社会团体 。
“无障碍电影论坛”主办方上海译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译迩科技”)、上海番石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韩冬雪认为 , 无障碍电影不能只依靠政府和公益组织推动 , 更需要整个影视制作行业加入 , 将无障碍加工纳入后期制作的环节 , 使无障碍电影和普通版本电影一样经过市场验证 , 推动无障碍电影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 这是电影行业的技术升级、宣发渠道升级 , 更是人文关怀升级 。
论坛现场 , 作为活动协办单位 , 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被授予文娱无障碍项目成员单位 , 并将第一财经系列纪录片《外滩到陆家嘴》《南京路的诉说》授权项目组免费使用 。 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佳表示 , 中国有各种各样体量不一的公共空间 , 或许稍作改造就可以变成观影区域 , 不仅提高使用率 , 还可能衍生出一些商业碰撞 。 “已经有大量的商业目光关注到老龄化市场 , 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跨界和连接?又比如 , 很多影视作品在推广的时候 , 能不能加入一些善意的无障碍元素?这些都值得探讨 。 ”
障碍人群也有文娱需求
2016年刚创业时 , 韩冬雪想做一档关注视障人群的综艺 , 虽然最后无果 , 但她切身感受到了这一特殊群体迫切的娱乐需求 。 “他们喜欢的影视题材跟普通人的没有区别 , 他们也会跟朋友们交流 , 有什么新剧 , 上了什么大片 。 ”
长期以来 , 视障人群能欣赏到的几乎都是无障碍音频电影 , 事实上他们对电视剧、纪录片、综艺、动画、动漫等艺术形式都很感兴趣 。 “但没有人为这些作品做无障碍加工 , 这块市场是空白的 。 视频里的画面上展示的是什么 , 他们也不清楚 。 ”
作为影视圈老兵 , 韩冬雪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 2019年她创立译迩科技 , 想要搭建平台为障碍群体提供专业化的高品质内容 。 去年1月 , 译迩科技联合国内多家专业机构发起调查并发布了《文娱无障碍倡导书》 , 推进文娱无障碍的专业化进程及商业化实现;同年5月21日第9个无障碍宣传日 , 导演贾樟柯授权《山河故人》无障碍版先导片 。
所谓无障碍电影 , 是指在不影响原作品内容的情况下 , 在电影声音空白的地方 , 用口述影像的方式进行画面解说;同时添加听障字幕、手语翻译画面 。 它涉及原版作品的二次创作 , 版权谈判尤为困难 , 韩冬雪就带着团队一家一家谈判 , 一部一部拿下 。 目前上线的作品有映美传媒授权的网剧《少主且慢行》、汉唐光影的电影《七十七天》等 。
《七十七天》是赵汉唐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 , 女主人公原型就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障女孩 , 他由此对障碍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出行有了直观的感受 。 这部影片上映时与许多公益组织合作 , 在全国举办过多个专场放映 , 赵汉唐看到 , 现场来了许多十几年甚至从未进过电影院的残障观众 , 让他深为触动 。
被忽视的商业前景
当普通人上网冲浪、进院线观影的时候 , 视听障人群还游离在主流文娱市场之外 。
韩冬雪认为 , 实现真正的无障碍 , 首先要寻求平台无障碍、内容无障碍 , 线上需要完善可兼容辅助技术 , 线下则需要完善购票选座、坐席的无障碍技术与服务;只有将内容、IP、平台、人才等各个环节职能打通 , 形成共识 , 才能搭建起产业链条 。 “无障碍电影不应该是公益性质的 , 要让它能够满足影视制作工业标准 , 就必须纳入后期环节 。 ”
自2009年中国第一部无障碍电影《高考1977》放映以来 , 其制作方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发起设立的“无障碍电影工作室”至今制作了近百部无障碍影片 , 这些作品在喜马拉雅、蜻蜓FM等音频平台上已获得上百万点击量 。 同时 , 视频网站巨头正着手布局无障碍应用 。 去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 , 阿里旗下优酷上线了无障碍剧场 , 首期片单囊括《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2》《飞驰人生》等热门影片 。
尽管眼下仍有层出不穷的难题摆在从业者面前 , 但他们感到欣慰的是 , 这一群体对文娱作品的付费意愿是大于普通人的 。 “针对障碍群体的内容实在太少了 , 也就是说 , 如果把它变成一个新赛道 , 我们投入很少的制作、宣发费用 , 得到的票房或者线上点映的回报 , 是高于健全观众的 。 ”
根据2019年中国盲文图书馆、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和译迩科技发布的《视障人士在线社交报告》 , 超过92%的视障用户手机中安装了音视频App , 36%的视障用户每天使用音视频App时间超过1小时 , 30%超过2小时;34%的视障用户上网目的是看视频 。
文化娱乐之外 , 无障碍应用也正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 彭佳以微信语音转文字功能为例 , 这个设计最初为视障人士所设计 , 但现在所有人都在享受这个包容性的成果 。 “从商业维度看 , 电影属于全民娱乐也是最新媒介 , 只要营销好、口碑佳 , 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影响最多的人 , 如果在这个作品中我们代入一些公益的元素 , 它会是一个最好的传播渠道 。 ”
【第一财经|被忽视的4500万视听障群体 电影的无障碍趋势及商业前景】从欧美的先行经验看 , 未来无障碍电影的重心将从内容转译进入创作前置 。 “当前我们是帮助障碍群体获得影视作品的内容 , 而未来是要培养他们自己创作的能力 , 从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抒发 , 用自己的角度拍自己的电影 , 讲自己的故事 , 让每个人都能无障碍地制作、享受作品 。 ”韩冬雪说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换卡|突然宣布:被迫停止运营!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