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堪培拉6月27日电(采访人员白旭 岳东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 , 该校科研人员参加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发出一种由纳米晶体组成的薄膜 , 未来安装在眼镜上就可以让人们在黑暗中看清事物 。 相关论文已发表在国际期刊《高级光电》上 。
红外成像技术在夜视仪、自主车辆导航和食品质量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然而 , 传统的红外成像技术需要使用窄带隙半导体等材料 , 这些材料对热噪声非常敏感 , 通常需要低温冷却 , 因此红外成像设备通常体积大、成本高 。
澳大利亚与欧洲多国研究人员合作 , 利用半导体材料砷化镓的晶体制成纳米级厚度的薄膜 , 随后将目标的红外图像与强泵浦光在薄膜中合成 。 泵浦是一种使用光将电子从原子或分子的较低能级“泵”到较高能级的过程 。 经过这些处理后 , 目标图像可以在薄膜中从低能量的红外光图像转换为较高能量的可见光图像 。
论文第一作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罗西奥·卡马乔·莫拉莱斯博士在公报中说 , 新开发出的这种薄膜可以直接安在眼镜上 , 充当一个“过滤器” , 将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转化为可以清晰看到的光学图像 , 让人们能在黑夜中看到远处的物体 。
【晶体|纳米晶体薄膜可让人轻松拥有夜视能力】公报称 , 当前一些高端红外成像技术需要低温才能工作 , 生产成本高 , 相比而言 , 新技术有着轻便、室温即能工作、成本低且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势 , 更方便人们日常使用 。
推荐阅读
- 载体|可储氢的“纳米巧克力”结构创建
- 油污|纳米涂层的电子烟咪头防水防尘防油污的应用
- 微处理器|碳纳米管“变身”超微型晶体管 宽度仅为人类头发丝的1/25000
- 磁场|利用磁场任意切换纳米激光器的状态
- 电机|1799元,小米米家波轮洗衣机尊享版10kg:纳米银离子除菌率96%
- TSMC|台积电将于明年四季度量产3纳米芯片
- 电极|科学家用锗生产最灵活自适应晶体管
- 控制|科学家用锗生产最灵活自适应晶体管 或开创芯片技术新纪元
- 汽车|台积电罗镇球:明年将推出 5nm 汽车电子平台和 2nm 新晶体管架构
- 技术|3D打印纳米磁铁揭示磁场中的图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