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界|融合应用助推5G进入飞跃之年

编者按 世界5G大会将迎来第三届盛会 。 2021年是中国5G技术正式商用的第二年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将采访产业界精英、科技企业、传播学者等 , 围绕今年世界5G大会主题——“5G深耕 共融共生”进行广泛探讨 , 以助力5G技术的加速应用 , 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
2021世界5G大会将于8月在北京召开 。
作为全球首个5G领域的国际盛会 , 世界5G大会已成为全球5G交流、推动5G产业化发展和应用丰富的重要平台 , 更跳出通信领域 , 吸引了社会各界及各行业的关注与参与 。
2019年 , 第一届世界5G大会召开时 , 正逢我国5G启动 , 但还没有真正铺开网络建设 , 这届大会如同为产业界发出了一道“动员令” 。 第二届世界5G大会召开时 , 产业界对5G的建设有了一些体会 , 大会讨论的焦点因而更有针对性 , 比如 , 5G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5G建设中暴露的一些问题等 。
今年 , 全球已有100多家运营商推出了5G网络服务 , 进入5G融合应用的探索 , 我国5G用户也已过4亿 。 在消费者层面 , 用户所关注的应用在哪里?行业所关注的工业互联网能否支撑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当前公众关注的5G热点问题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近日接受了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专访 。
5G建设还处于进行时
在全球科技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 , 5G商用进程大幅加快 , 与经济社会融合日趋紧密 , 人们对5G的畅想正一步步走向触手可及的现实 。
5G持续成为社会关注度的热点 , 期待与争议并存 。
邬贺铨说:“中国的手机拥有量已超过人口总数 , 有些地方如北京已超过100% 。 还没有一种产品像移动通信这样拥有如此高的普及率 , 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必然现象 。 5G也是如此 。 ”
谈及那些对5G的“吐槽” , 邬贺铨认为 , 从中可以看到大众对5G所带来的不一样的通信体验的期待 , 也可以看到产业界前期对5G的愿景宣传过于理想化 , 这种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吐槽” , 可以理解 。
“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 它决定了用户体验的提升有个渐进的过程 。 ”邬贺铨强调 , 尽管现在5G网络已触达中国主要城市 , 但是网络覆盖还没有全部完成 , 不但在覆盖的广度上还处进行时 , 室内覆盖也还待跟上 。 因此 , 在有些地方 , 有些场景 , 5G手机用户会看到没有5G信号 。
【产业界|融合应用助推5G进入飞跃之年】他说:“只有少数人拥有更先进的通信工具 , 难以形成社会效应 , 这是通信行业赋能的基本规律 。 ”
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看 , 截至5月底 , 我国5G套餐用户数已突破4.5亿 。 但在邬贺铨看来 , 虽然中国的5G用户数已大概占全球80% , 但从普及率来看离“人人都用”还有距离 。 从这个角度去看“感觉到5G不存在”的吐槽 , 便很自然 。
与此同时 , 没有跟上进度的5G应用开发 , 导致了用户对5G的体验缺失 。 但一个好的趋势是 , 据统计 , 5G用户的视频流量消费已经高出4G约16% 。
邬贺铨相信 , 随着网络建设的继续推进和产业界的探索努力 , 5G应用的丰富程度也会逐步跟上 。
从抖音、快手等应用看 , 4G视频业务的推动力量是用户 , 那么 , 5G能否继续营造用户产生内容的氛围和环境?邬贺铨透露 , 今年世界5G大会期间将有专门环节对此进行讨论 。
正视工业互联网痛点和误区
我国5G用户规模领先全球 , 这种消费层面的扩展还难以体现业界对“5G真正的未来在工业”的共识 , 工业互联网能否支撑我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邬贺铨表示 , 消费层面的应用是共性的 , 从工业层面看 ,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很强的个性需求 , 不能从以往移动通信消费者市场的表现去评价或期待5G在行业的落地 。
“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基本完成后才推信息化 , 中国是在工业化没有完成的时候推信息化 。 从这点看 , 这是中国的劣势 , 也是我们实现跨越发展的优势 。 ”邬贺铨说 , “相比前几代移动通信 , 5G的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适合、适应工业应用 。 中国工业面临高质量发展转型 , 5G给我国整个工业体系带来新的改变及提升机遇 。 ”
他坦言 , 目前 , 5G主要应用在现场级且多为机器视觉类视频传送 , 尚未进入主流应用 。 5G全连接工厂并不现实 。 5G行业应用还有痛点和误区 。
邬贺铨介绍 ,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中 , 企业大脑和平台的建设大热 , 相对而言 , 垂直行业企业现场数据难采集的问题却被忽略 。 他说:“企业大脑汇集底层统计数据和外部数据 , 对实时性要求不高 , 车间级直接对生产过程控制的企业小脑更为重要 。 需要从机器联网做起 , 才能挖掘企业小脑数据 。 ”
邬贺铨表示 , 另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的是 , 企业的机器数据和传感器数据基本不出企业网 , 但我们现在过分关注建设跨企业的标识系统和高质量的企业外网 。
邬贺铨说:“不是说标识体系不重要 , 5G to C(公众网络)的网络架构也可以用到部分企业网 , 但对大中型企业并非科学合理的模式 。 ”他建议 , 深入研究企业网络的需求 , 开发新型5G to B架构 , 以支持企业网低时延、高可靠、高安全的应用 。
另一个挑战也已迫在眉睫 。
一个典型工厂的控制点在20世纪90年代末仅5万个 , 到2030年将增加到55万个 。 我国机械行业80%的设备仍采用传统的继电器和接触器进行控制 , 尚未使用工控系统产品 。 已用的大中型产品70%来自国外 , 安全漏洞令人担心 , 且不少属于相关制造商的专有方案 , 协议不开放 。
针对传统基于现场级工控设备的工业互联网层级多、标准碎片化、IT/OT融合困难 , 网络安全性低等现状 , 邬贺铨提出 , 开发新型工控设备高起点建设工业互联网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刘 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