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机共融会使机器取代人?专家:应使用机器提高人的生产力( 二 )


周宗潭认为 , 目前的人工智能可以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 , 但并不能理解问题 。 这具体表现在目前的机器通常有单一方面的突出优势 , 如AlphaGo精通下棋 , 但并无法理解人类的感情 。 此外 , 目前的机器仍未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道德伦理判断 , 乃至于审美判断 。 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人的特有能力 。
伦理的责任主体应该是人类
在场多位专家也提醒到 , 应注意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
王涌天认为 , 人工智能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机器人 , 但无论是有形或是无形的机器人 , 它们都会入侵到我们家庭中 , 成为我们的生活伴侣 , 其中可能有老人的看护 , 或是小孩的玩伴 。 这些机器人带来的法律和伦理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
“机器也是人的工具 , 是被人发明创造出来的 , 本身并不具备自主意识 。 ”周宗谭认为 ,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并非是人工智能时代独有的问题 。 即便是在机器人出现之前 , “电车困境”“囚徒困境”等问题都一直存在 , 并且迄今没有被完全解决 。 因此 , 机器人不能成为责任主体 , 人类才是责任的主体 。
周宗谭建议 , 在未来面对类似的伦理问题时 , 人们可以参考前人的探讨 , 如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 。 这三条定律包括: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 , 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 , 除非命令与第一法则发生冲突;在不违背第一或第二法则之下 , 机器人可以保护自己 。
采写:南都见习采访人员胡耕硕 采访人员马嘉璐
【人工智能|人机共融会使机器取代人?专家:应使用机器提高人的生产力】编辑:蒋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