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雷达|新型雷达首次参与载人飞船回收任务 探测精度提升到“百米级”


新型雷达|新型雷达首次参与载人飞船回收任务 探测精度提升到“百米级”
文章图片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中国网9月17日讯(采访人员 谢露莹)17日13时34分 ,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顺利着陆 ,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顺利返回 , 状态良好 。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以下简称23所)测量雷达首次参与载人飞船的回收任务 , 首战首捷 , 为“神舟回家”铺就坦途 。
22年前 , 国内第一部精密跟踪相控阵测量雷达“回收一号”保障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平安回家 。 今年 , 23所又用新制雷达成功保障神舟十二号返回任务 。 这款保障神舟十二号的雷达是基于23所质量管理流程和系列化、平台化设计模式 , 它可靠性强、灵活度高 , 对目标场景适应性好 , 单点失效的概率更小 。 它能够让着陆时的探测精度从“公里级”提升到“百米级” , 从而为回收落点预报提供精准数据 , 大大减少搜救时间 , 提高搜救效率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依靠光学、红外探测设备 , 回收任务过程中 , 工作人员能探测到航天器的方向 。 但是 , 由于落点区域太大 , 能见度受天气条件等影响 , 工作人员很难明确航天器降落的具体地点 。 本次回收任务着陆场相较嫦娥五号返回时有所调整 , 返回时间、面临的气候环境也有所区别 。 23所创新研制的被动无源定位雷达系统是返回器跟踪测量的“最后一棒” , 在航天器降落伞开伞之后发挥作用 。

新型雷达|新型雷达首次参与载人飞船回收任务 探测精度提升到“百米级”
文章图片

本次任务中 ,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无源定位雷达系统承担了返回跟踪测量任务 , 关系着一系列返回数据的获得 , 对顺利返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开伞之后 , 这款雷达可以密切跟踪测量返回器的位置信息 , 第一时间报送给指挥中心 。 相比光学、红外探测设备 , 在能见度低的天气条件下 , 这款雷达可以在着陆场建立一个坐标系 , 网格化地探测 , 提升探测精度 。 同时 , 23所的研究员们在雷达软件中增加了新设备新算法 , 既能定位又能测速 , 并且无人值守、自动开机 , 多个站点网格化探测信息 , 进一步提升探测精度 。
【新型雷达|新型雷达首次参与载人飞船回收任务 探测精度提升到“百米级”】随着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开启 , 快速研制高可靠的测量雷达产品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 。 结合多年累积的航天测控保障经验与严慎细实的航天质量体系 , 23所已逐步实现了型号的通用平台化研制 , 研制出多型高水平航天测量雷达 , 圆满完成了不同场站的测控任务 , 高质高效践行“航天使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