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霜染东风,秋揽神舟

北京时间9月17日13时34分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 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 , 身体状态良好 ,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首飞完美收官 。
三个月前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东风航天城腾空 , 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
三个月后 , 金色戈壁再揽神舟入怀 。
秋色正好 , 胡杨渐黄 ,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新的阶段走出了铿锵的步伐 。
跨越是一种勇气
6月17日 , 也是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 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二号飞船 ,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
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就此展开 。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 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 , 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 回望飞天之路 , 神舟系列飞船的每一次升空、每一次飞行、每一次着陆 , 无一不是在艰辛中铸就辉煌 , 在挑战中实现跨越——
1992年9月21日 ,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 代号“921工程” 。
其时 , 世界航天大国已在这一领域行进了30余年:苏联研发的第三代飞船已经升空 , 建设了两个空间站;美国则完成了从飞船向航天飞机的跨越 。
面对重重压力 , 中国载人航天白手起家 。
1999年11月20日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大幕 。 中国航天人用短短7年时间 , 走完了发达国家用三四十年走过的路 。
有西方媒体评论:中国一夜之间 , 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 。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 ,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 , 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 , 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 在较短的时间内 , 以较少的投入 , 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
“各号注意 , 我是北京 , 飞船转200米保持 , 状态正常 , 天和核心舱对接前状态正常 , 继续实施交会对接 。 ”
就在神舟十二号发射6.5小时后 , 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 , 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 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 。
此前 , 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 通常需要约两天的时间 。 从两天缩短到6.5小时 , 有媒体将之比作“从绿皮火车升级到高铁动车” 。
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 , 三度飞天的聂海胜、再叩苍穹的刘伯明 , 与首征太空的汤洪波一起 , 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 成为入驻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批主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