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唯流量论”必须退场】流量是信息社会的核心生产要素 , 在当代影视的生产和消费过程里本是中立的数据应用 , 但如果将流量当作指挥棒 , 文化消费变成“数据库消费” , 只会被资本和平台所劫持 , 滋生“饭圈”乱象 , 也无益于影视产品的良性输出 。
流量是网络时代获取注意力的数据表现形式 。 和农业社会的土地、工业社会的能源一样 , 流量(数据)是信息社会的核心和稀缺资源 , 在当下已被人们视为是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 。 流量具体表现为搜索量、点击量、排行榜、曝光率、评论数、转发量、粉丝活跃度、收藏量、点赞数、交易量等 , 类似声望和人气 。 随着移动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 , 当代影视产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流量争夺战 , 因此就有了“引流”“蹭流量”“自带流量”“流量饥渴”“流量劫掠”“顶流”“网红”等说法 。
流量数据可以为影视行业提供风险评估 , 引导和刺激消费 。 在合理的算法下 , 经得住检测和甄别的流量能够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可能性 。 不过 , 流量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 流量运营的核心指标是流量变现(获取消费金额) 。 流量生成的算法规制系统是按照不变的资本逻辑进行设置的 , 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鼓励用户延长使用时间、有更多投入 , 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 被资本围猎后 , 不仅流量容易被操纵 , 就连流量的使用者——受众也往往难逃一劫 。 流量获取俨然已成为一门产业 , 流量可以采买、置换和营销 , 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干预 , 如买粉、删差评、刷数据、买热搜、改数据 , 通过机器或人工的方式做假流量 , 炮制出不可靠的收视率、评分、评奖和排行榜或无效声量 , 破坏了诚信体系 。 缺少算法规制的数据充满了偏见、歧视和黑箱操作 , 无法保证流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对娱乐资本和平台而言 , 如果评价文艺作品的质量和艺人的贡献与影响只依据流量 , 推崇“流量明星”和“流量作品” , 只会被流量劫持 , 在付出海量的片酬和分配大量资源之后 , 大大挤压并抢占了影视项目的制作成本和渠道 。 结果往往是流量产品大行其道 , 良心之作后继乏力 , 小鲜肉左右逢源占据“C位” , 老戏骨退居边缘 , “劣币驱逐良币” , 也使得许多文艺作品的流量数据与口碑形成巨大反差 。 对受众和粉丝而言 , 他们被营销方灌输了“不花钱就不是真粉”的理念 , 被诱导着持续投入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感 , 为偶像“氪金”、集资应援、“搬家”、打赏、刷榜、打投、“养号”、买代言、“洗广场”、冲销量、“撕番位” , 不仅供养着自家“爱豆” , 还催生了“职粉”“粉头”“站姐”等行业新角色 , 成为受剥削的“数据劳工”和待收割的“韭菜” , 也激发出各种“饭圈”乱象 。 殊不知 , 追星固然是个人自由 , 但保持独立的个体与所爱的明星一起发展才是更大的快乐:“我更喜欢和你在一起时的我自己!”对于流量明星而言 , 如果违背内容生产的艺术规律 , 一味遵循“流量越大 , 工作机会越多”的商业逻辑 , 在急功近利的造星之路上丧失职业操守 , 缺乏责任担当 , 只知贪婪吸金 , 难免会失范失德 , 甚至违法犯罪 , 最后“塌房”过气 , 既失去了现在 , 也失去了未来 。 以流量为圭臬的营销之战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