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 , 科学界也有人的样貌能一直潇洒自如 , 比如 , 理查德·费曼:
文章图片
虽然“物理使人头秃”在此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 但是回到普朗克身上 , 前后巨大的反差确实不得不使人感叹——物理到底对他做了什么 。 也因为这个反差 , 每当人们谈起什么(尤其是读硕读博、做研究)是把杀猪刀 , 普朗克的照片总是那个最先被注意到的对象 。 前不久 , 《普朗克传:身份危机与道德困境》中文版翻译出版 , 不消说 , 封面毫无悬念地选了普朗克年轻时的照片 。
其实 , 倒不是物理对他做了什么 。 在上世纪初期 , 中年过后的普朗克的确是遭遇了一连串“杀猪刀”般的事情 。 如果回到当时询问德国内外的物理学家 , 他们对普朗克肯定会给出截然不同的判断 , 有人会认为他是与爱因斯坦并驾齐驱的大师 , 也会有更多人认为 , 他是个精致的现实主义者 , 甚至是民族主义者或者纳粹政权的支持者 。 只是普朗克本人怎么也不会想到 , 他的“疑似炸掉实验室后的拘留照”几乎成了今天的人吐槽各自专业的代言照 。
撰文 | 宫子
01
在一战时期:
矛盾的人 , 保守的人
“疑似炸掉实验室后的拘留照” , 拍摄于1901年 , 恰好是马克斯·普朗克刚刚论证出普朗克常数的一年 。 这一年 , 普朗克已经47岁了 。 随着普朗克常数的提出 , 以及普朗克在热辐射理论热动力理论上面的成就 , 他已经成为了德国物理学的代表人物 , 不过尽管普朗克常数的提出是物理学里程碑式突破 , 但对普朗克来说 , 他保守的性格依然让他对革命性的概念抱有怀疑警惕 。 (这也是为何若干年后 , 当波尔、海森堡等人提出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派解释的时候 , 普朗克并不能接受的原因)
文章图片
尼尔斯·玻尔与马克斯·普朗克在哥本哈根讲学 。
普朗克性格的矛盾与平衡体现在他工作的每个环节上 。
在慕尼黑大学的时候 , 他的导师菲利普·冯·约利一边鼓励他努力钻研物理 , 一边又告诉他热力学即将封顶物理学大厦 , 现在的物理学已经接近尾声 , 没什么好研究的了 。
当爱因斯坦在二十多岁就拥有了标志性的物理学成就时 , 普朗克除了论证自己的物理学设想 , 还必须要考虑现实——如何在大学里获得一个能拿薪水的职务 。
当一位名叫莉泽·迈特纳的女性想进入大学学习物理 , 却发现当时所有的普鲁士大学都不接受女性学员的时候 , 普朗克一边在信中表示他很赞同 , “不要鼓励她们进行纯粹的科学研究……大自然本身已经给女性指定了作为母亲和主妇的身份” , 但同时呢 , 当迈特纳向她表示自己想进入大学学习物理时 , 普朗克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
推荐阅读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
- 技术|听花生津白酒:将多学科最新技术成果带入白酒业
- 国家|【产品周报】好未来告别K9学科类业务,商汤科技重启IPO
- 异质性|多学科交叉合作,助力胃癌精准诊疗
- 人物|隐名校友向浙大捐2.5亿元支持基础学科,校友会直呼“优秀”
- 适应症|CAR-T细胞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
- 系统生物学|吴家睿:站在学科交叉口的“非典型”生物学家
- 量子力学|神经网络打开理解电子相互作用新窗口
- 视点·观察|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 四川省拟每人每课时收费20元
- 生物学|专访浙大上海高研院院长周如鸿:“计算+”跨学科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