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强国一代当追“科技之星”:青少年精神世界不能只有娱乐明星( 二 )


包括冯晶在内 , 这些“强国青年科学家”正处于科研事业的上升期 , 国家的许多重大创新成果、重要科研突破中 , 无不活跃着他们创新奉献的青春身影 。 作为时代的造梦者、追梦人 , 他们把青春华章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 是这个时代“最亮的星” 。
学成即归国的“强国青年科学家”还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媛 。 致力于研究功能食品与精准营养 , 李媛攻关食品产业瓶颈难题 , 突破药食同源小分子体内靶向吸收核心技术 , 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潘时龙 , 不断推进我国微波光子学的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工作 。 2010年 , 他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 , 推开了国内微波光子学的大门 , 成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 , 在剑桥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选择回国 , 专注于与国家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的量子信息技术 , 使我国成功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 。
科研的道路不仅漫长 , 而且会经常遇到难以预测的困难 。 “这就需要我们怀有爱国奉献的精神和科研报国的使命 。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陆军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和学生 , “有困难才有进步 , 只有不断克服困难 , 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
面向航天国防领域 , 黄陆军将耐热钛基复合材料作为研究方向 。 他设计制备出网状结构钛基复合材料 , 解决了传统钛合金耐热温度无法突破600℃的瓶颈问题 , 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 。 “一想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可能让我国飞行器飞得更快、更远、更高 , 即使遇到瓶颈 , 第二天我也能‘满血复活’”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医师高强 , 是很多年轻医生和医学生心中的“偶像” 。 他在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的工作中 , 每年主刀完成近300例各类肝脏手术 , 已累计完成各种肝肿瘤切除手术2000余例和肝移植手术200余例 。
这些青年科学家都有“强国”精神 , 即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 用“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帮助祖国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程群峰看来 , “强国青年科学家”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 , 只有将自己热爱的事业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 , 才能肩负起新时代科学工作者的使命 。 “科研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 工作遇到低谷时 , 团队协作也至关重要” 。
程群峰主要从事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 入行10余年来 , 他瞄准轻质高强纳米复合材料国际研究前沿 , 制备了一系列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 , 性能媲美碳纤维复合材料 , 为未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