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篇章|广西开辟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新篇章

央广网南宁9月24日消息(采访人员罗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指引 。 为紧紧围绕“四个面向”的科技工作新要求 ,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 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 形成支撑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 2021年5月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重新修订并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修订)》(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 管理办法修订后 , 截至目前 , 广西共有64家依托单位申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创历史新高 。
优化完善布局体系 打造高水平重点实验室
新的管理办法结合广西实际情况 , 对依托单位申报条件和要求等进行了修订完善 , 以鼓励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创新企业积极申报重点实验室 。 同时 , 细化了重点实验室的考核评估办法 , 优胜劣汰 , 从而进一步优化广西重点实验室的布局体系 , 为广西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支门类齐全、学科互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后备力量 。
另外 , 广西作为科技后发展地区 , 需进一步加强与区外的“双一流”高校、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 通过“内联+外联”等模式加快创建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 新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鼓励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科技管理部门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的区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申报创建重点实验室 , 要求相关实验室主体建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 , 从而带动提升广西相关单位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 。 管理办法修订后 , 2021年新认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中 , 以广西区外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作为依托单位建设主体建在广西的重点实验室1家 , 广西区内高校与区外企业共建的重点实验室3家 。
推动厅市共建重点实验室 支撑区域创新发展
当前 , 广西区域创新发展不均衡 , 建设在各设区市间的基础研究与创新平台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 新的管理办法将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研基地建设相对薄弱的地区进行重点布局建设 , 鼓励各设区市围绕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与地区特色 , 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水平 , 通过科技创新 , 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1年分别认定了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百色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和军科正源(广西)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依托单位的4家重点实验室 , 弥补了来宾、百色和防城港三个地级市“0”的空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