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抗幽牙膏”防胃癌?别被无良商家忽悠了( 三 )


针对采访人员追问其生产的“抗幽牙膏”成分 , 业务员一再回避 , 但在交谈时她说 , 其实是没有“抗幽”作用的 , 而且国家也不允许这么说 。
为了逃避监管 , 有的“抗幽牙膏”包装上写的是“械字号”凝胶 , 有的写的是“消字号”抑菌膏 。 事实上 , “消字号”是指经地方卫生部门审核批准的卫生批号 , 不具备任何疗效 , 属于卫生消毒范畴;“械字号”是指医疗器械备案字号 , 械字号产品是风险程度低 , 实行国家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 而牙膏一般来说都是申请的“妆字号” 。
还有部分商家拉虎皮当大旗 。 在采访人员查看的“幽螺莎星HP牙膏”的外包装上 , 有醒目的标注“抗口腔幽门螺旋杆菌中药牙膏国家发明专利ZL201410168022.9”“发明创业奖金奖”“试验报告” , 以及“符合国家产品标准GB/T8372-2017” , 但始终未见《功效型牙膏》标准GB/T2966-2014标注 。 采访人员经过调查发现 , 电商平台及市面上的大部分“抗幽牙膏”存在打着专利、金奖等旗号“忽悠”消费者的情况 。
对此 ,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 , 企业获得“抗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牙膏”专利 , 并不代表其一定具备量产抗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牙膏的能力 , 更不能证明其生产的牙膏一定具有抗口腔幽门螺旋杆菌功效 。 上述商家提供的“试验报告”只能证明其开展过抗口腔HP护理用品方面的研究 。 但其产品是否采用了该试验成果 , 或者说采用了该成果后是否达到相关效果 , 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
加强科普教育 消除监管盲区
“‘抗幽牙膏’之所以能有市场 , 源于普通民众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了解有限 , 甚至部分还存在错误认识 。 ”蒋绚表示 , 应加强有关幽门螺旋杆菌的科普宣传和教育 , 提醒大家理性就医、科学消费 , 避免盲从盲信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 , 市场监管部门、网信部门等要形成联动机制 , 持续加大监管力度 , 尽可能消除监管盲区 。 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生产和经营行为“零容忍” ,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 并将其列入“黑名单” , 营造风清气正、诚实信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
甘肃神舟律师事务所律师彭澎说 , 有关部门需全面加强牙膏广告的监测监管 , 加强互联网经营户的行政指导 , 督促指导广告经营和发布行业建立健全广告业务的承接登记、审核、档案管理制度;严查虚假违法广告案件 , 依法从严从重查处涉及消费者健康的虚假违法广告 。 此外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发布《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应尽快将办法推出 , 并督促各级各地方严格落实执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