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城一区”联动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二 )


建机制 拧成一股绳成果转化提速
朝林广场、大族广场、信创园、北京经开北工大软件园、鸿坤国际生物医药园和亦城国际中心……三个月前 , 几家位于经开区的产业园区挂上了“中关村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加速区”的牌子 。
【项目|“三城一区”联动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当天 , 来自中关村科学城的6个项目也特意在此路演 , 寻找投资和落地亦庄的可能 。 “这6个项目都聚焦医药健康领域 , 因为生物医药是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 极有可能实现合作或者在此落地转化 。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 这源于经开区与中关村正打通转化链和孵化链 , 探索建立转化和孵化长效对接机制 ,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
虽然同在北京 , 但“三城”与“一区”分属不同的区域和行政单位 , 如何拧成一股绳?这考验着各方的智慧 。
融合发展 , 机制催新 。 除了与中关村科学城 , 经开区也陆续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分别签署了加强创新联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 这标志着“三城一区”合作对接机制已经形成 。
同时 , 经开区对接清华、北大等高校成果转化中心 , 与北航、北工大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 储备产业化项目超过700项;与“三城”高校院所组建31家联合实验室 , 打造创新联合体;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成果转化基金 , 引入两支“三城”基金落地经开区 , 落地金额共计4.68亿元 。
在市科委、市经信局指导支持下 , “三城”管委会与经开区管委会建立“三城一区”联动发展协调会议机制 , 联合举办10场“三城”企业项目对接活动 。 未来 , 各方将共同搭建高水平的“三城一区”建设平台 , 为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承载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
拓渠道 服务共享保障创新主体
看不见摸不到的机制创新恰恰为创新资源在“三城”与“一区”间流动打下基础、拓宽渠道 。
率先挂牌6家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基地加速区 , 为创新主体提供8.2万平方米的空间 , 搭建企业服务平台30个 。 此外 , 44个城市更新园区和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标准厂房及产业用地也已储备好 , 作为先导基地拓展区 。
企业享受到的科技创新服务还有哪些?线上平台方面 , 经开区推出政策匹配、推送服务、空间超市、云上路演等特色功能 , 发布共享设备144台套 , 共享实验室70个 , 提供技术服务66项 , 发放共享平台创新券300万元 。 线下平台方面 , 打造“三城一区”创新路演品牌 , 今年以来 , 协同“三城”20余所高校机构开展10场创新项目交流对接活动 , 共有51个科技项目进行了路演 , 一批优质项目取得合作意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