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辽宁:“共和国工业长子”在数字化赋能下焕发新生机( 二 )


在拥有87年历史的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售后技术服务现在基本依托“沈鼓云”服务平台展开 , 在平台上可实时查看企业销往各地的设备的运行情况 , 实现与客户的实时“零距离”交流 。 目前 , 这一平台线上服务用户387家 , 监测机组总数达4000余台 , 平台已在线消除故障82台次 , 指导用户立即停机避免更大损失41台次 , 有效保障了用户的机组安全和经济利益 。
“‘服务型制造’是大势所趋 。 ”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说 , 数字化的转型 , 让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更精准 , 可以改变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发展方式 , 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
辽宁省提出 , 到2023年力争培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管理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 , 培育网络化协同新业态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网络化协同的比例达到35%;培育智能化制造新模式 , 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 。
构建工业数字化基础支撑力
“滴!”体验者把小小的绿色方块放在扫描区 , 上面的二维码被自动识别 , 随后被机械手抓取到传送带上 , 另一端的机械手经自动分类 , 将其抓取到绿色盒子中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 这个场景模拟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 “这一体系赋予机器零部件和产品‘身份证’ , 生产、出厂、配送、经销等每个环节都可全程追溯 。 ”
目前 , 这一体系已经在禾丰牧业的饲料加工、鞍钢的钢铁生产等行业节点实现覆盖 。
据辽宁省工信厅介绍 , 辽宁省通过构建工业数字化基础支撑力 , 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 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 。
【生机|辽宁:“共和国工业长子”在数字化赋能下焕发新生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的“火弧”机器人智能焊接系统 , 专为高要求的弧焊应用开发 , 中空弓形手臂减少工件干扰 , 大大提高作业灵活性 , 去年一亮相就备受市场关注 。 如今 , 沈阳新松机器人已经构建了从软件系统、工业控制芯片 , 到配套硬件的全体系自主可控工业软件与控制平台 , 服务于辽宁产业智慧升级 。
“辽宁的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优势非常明显 , 是一副‘好牌’ , 也是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最大本钱!”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