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海上生明月”,国家航天局这样解释航展上的月球展品

【放大镜|“海上生明月”,国家航天局这样解释航展上的月球展品】“海上生明月” , 国家航天局这样解释航展上的月球展品
在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 , 月球样品再次与公众见面 , 吸引了一批粉丝前来观看 。 国家航天局详解了三个展品的参展设计思路和内涵 。

放大镜|“海上生明月”,国家航天局这样解释航展上的月球展品
文章图片

嫦娥五号探测器模型

放大镜|“海上生明月”,国家航天局这样解释航展上的月球展品
文章图片

月球车模型
2020年12月2日 , 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风暴洋吕姆克山脉北部成功着陆 , 并采集1731克月球样品 。 2020年12月17日 , 嫦娥五号携带样品成功返回地球 。 这是时隔44年后 , 再次从月球成功采样返回 。
一个展品的名称为“明月照我还” 。 它的总体构型就像一轮圆月从海平面缓缓升起 , 它的梯形底座采用特种玻璃制成 , 上面如同满月的球状是光学放大镜 。 球形中间的样品盒内为月球样品 , 重量为77毫克 。

放大镜|“海上生明月”,国家航天局这样解释航展上的月球展品
文章图片


放大镜|“海上生明月”,国家航天局这样解释航展上的月球展品
文章图片

嫦娥五号任务月面展示的国旗、月壤储存罐
底座为三台阶设计 , 象征探月工程的“绕、落、回”三步走战略 , 一步一个脚印 。 底座宽17厘米 , 象征着探月工程从2004年立项实施到2020年底嫦娥五号取回第一份月球样品历时17年 。 展品总体高度为22.89厘米 , 象征嫦娥五号任务从发射到返回 , 历时22.89天 。
第二个展品的名称为“海上生明月” 。 它的总体构型就像一轮圆月从海平面缓缓升起 , 由梯形底座和半球形的光学放大镜构成 , 融合了古代“天圆地方”的构想 , 展示了中国智慧与文化 。 中心盛放了75毫克月球样品 , 底座底部边长为22.89厘米 , 象征嫦娥五号任务历时22.89天;底座的上部边长为17.31厘米 , 象征嫦娥五号采集了1731克月球样品 。 高度为17厘米 , 象征着探月工程历时17载 。

放大镜|“海上生明月”,国家航天局这样解释航展上的月球展品
文章图片


放大镜|“海上生明月”,国家航天局这样解释航展上的月球展品
文章图片

显微镜下观察月壤
第三个展品是给大家展示放大镜下的月球样品 。 它们都是土状混合物 , 显微镜下直观看来 , 月壤呈灰黑色 , 颗粒比地球土壤更加细腻、尖锐 。 这是由于月球表面遭受陨石撞击、太阳风轰击和宇宙射线辐射等空间风化作用形成 。

放大镜|“海上生明月”,国家航天局这样解释航展上的月球展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