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纽交所上市:市值670亿美元 程维奋斗9年终敲钟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雷建平
来源:雷递网(ID:deep_insights)
滴滴(股票代码为“DIDI”)今日在纽交所上市 , 发行价为14美元 , 位于13-14 美元的发行区间价格上限 。 以发行价计算 , 滴滴市值约670亿美元 。
滴滴此次发行2.88亿股ADS , 这意味着滴滴此次募资总额达到40亿美元 。 若承销商完全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 , 滴滴此次募资有望达到46.4亿美元 。
滴滴称 , 此次募资30%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
滴滴今天的上市显得非常低调 , 内部并未有庆祝活动或举办上市仪式 。
年营收1417亿
从成立到现在 , 滴滴也历经了9年发展历史 。
滴滴创始人、CEO程维在给投资人的信中说 , 2012年北京的那个冬夜 , 下着鹅毛大雪 , 其外套根本挡不住寒风 。 “我和好多人一起站在长长的队伍里等出租车 , 浑身冻透 , 瑟瑟发抖 , 大家都越来越焦虑 。 我一直没有驾照 , 这种经历对我和很多北京人都是司空见惯的 。 不过 , 对我来说 , 那天晚上很特殊 , 我其实没那么沮丧 , 因为我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 ”
程维说 , 那一年 , 滴滴出行APP上线了 , 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了减轻大家打车时的痛苦 。 到2012年底 , 每天有10 万乘客在滴滴的帮助下叫到出租车 , 不需要挨冻就能轻松踏上回家的旅程 , 包括我自己在内 。
柳青说 , “2012年 , 我带着三个孩子从香港搬回北京 。 孩子们很快就融入了新环境 , 交了新朋友 , 学会了新游戏 , 还有好多新鲜的事情做 。 他们总是要在城里来回穿梭 , 但在前几个月里 , 我却摇不到车牌买不了车 。 那时候 , 我们经常会因为打不到车 , 在大雨或雪夜里手足无措 。 ”
柳青还表示 , “正是那会儿 , 我遇到了程维 , 听他讲了滴滴 , 我确信这就是我想追寻的事业和生活 。 后来我认识了程维的家人 , 确定他不仅是个头脑灵活聪明的人 , 而且还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 我辞掉了当时的工作 , 一起开始了我们在滴滴的旅程 。 ”
截至2021年3月 , 滴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 , 提供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服务 。
对于上述众多业务背后的商业生态 , 滴滴在招股书中归纳为“四个核心战略版块” , “三大业务”以及“双飞轮” 。
其中 , 被滴滴定义为构建出行未来的“四个核心战略版块”分别是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 。
而“三大业务”代表了滴滴的收入构成 , 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
滴滴还在北京、上海等中国一线城市投入分众楼宇广告 , 增强在城市主流人群中的影响力 。
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 , 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 , 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 。 其中 , 自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 , 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 。 2021年第一季度 , 滴滴中国出行拥有1.56亿月活用户 , 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 。
滴滴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1547.86亿元、1417.36亿元;滴滴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为421.63亿元(约64.35亿美元) , 上年同期为204.72亿元 。
2020年 , 滴滴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是1336亿元、23亿元和58亿元 。
其中 , 中国出行业务和国际化业务的平台收入从2018年的187亿元 , 增长到2019年的242亿元 , 并进一步增长到2020年的347亿元 ,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 。 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台收入中 , 93.4%来自于中国 , 6.6%来自于国际 。
滴滴2018年、2019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149.79亿元、97.33亿元、106.08亿元(约16.19亿美元);滴滴2021年第一季度利润为54.83亿元(约8.37亿美元) , 上年同期的净亏为39.72亿元 。
滴滴2018年、2019年、2020年Adjusted EBITA (non-GAAP)分别为-86.47亿元、-27.64亿元、83.81亿元;滴滴2021年第一季度Adjusted EBITA (non-GAAP)为54.65亿元 , 上年同期为-11.51亿元 。
不过 , 滴滴2021年第一季度仍处于运营亏损状态 , 运营亏损为66.54亿元 , 之所以能实现盈利 , 主要是计入了一笔投资收入 , 高达123.61亿元 。
为何司机抱怨滴滴抽成高
2020年中国网约车业务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3.1% 。
不过 , 作为一家被外界所熟悉的公司 , 滴滴却总被司机和乘客抱怨 , 尤其是司机总抱怨滴滴抽成高 。 原因何在?
网约车公司CEO孙枢曾就滴滴网约车“抽成”的问题做出说明 , 称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 。
乘客应付总额剩下20.9%中 , 10.9%为乘客补贴优惠 , 6.9%为企业经营成本(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 , 3.1%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 。
孙枢说 , 确实存在一部分司机收入占比较低的订单 , 如顺路单;其中 , 抽成高于30%的订单占总订单的2.7% , 类似极端情况下的订单虽占比不高 , 但确实给司机师傅造成困扰 , 容易被传播 , 让大家以为滴滴的抽成都高于30% 。
“我们在陆续排查出现极端订单的原因 , 尽全力避免极端情况出现 。 遇到这类订单 , 也欢迎司机师傅通过意见征集通道向我们反馈 , 我们将跟进核查 。 ”
滴滴还披露司机和乘客分别实行独立的计价规则 。 滴滴称 , 当一个订单成功匹配后 , 司机和乘客根据单独的计价规则分别计算车费 。 由于受不同城市、订单距离长短、时间长短、路况拥堵等因素影响 , 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车费的比例也不一致 。 司机收入=司机分成+司机补贴 。 司机分成:含每笔订单的基础收入、其他收入(乘客支付的动态调价、调度费、感谢费、春节服务费等全额给司机 , 平台支付空驶补偿等) 。
滴滴称 , 网络上出现过多种计算司机收入占比的方式 , 近期收到个别司机反馈及媒体报道“抽成高” , 普遍是按照方式1或方式3计算 。 滴滴还解释了在司机意见征集里 , 有师傅这样提问:滴滴收了“高抽成”之后再补贴司机和乘客 , 何必大费周章做二次再分配 , 为什么不直接降低“抽成” 。
原因是为激励司机在雨雪天气、早晚高峰、节假日出行高峰、需求旺盛的区域多出车接单 , 平台会通过补贴激励司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 若完全按照“平均主义” , 那意味着失去供需调节弹性 , 高峰期和热点区域就更难打到车了 。
安全是滴滴发展的基石
滴滴成立之初 , 声势盖过美团和字节跳动 , 但在2018年 , 滴滴的发展遭遇到了重挫 , 发展速度逐渐要慢于美团和字节跳动 。
原因是 , 2018年5月初 , 空姐李某在郑州搭乘滴滴顺风车 , 途中遭司机残忍杀害 , 短短三个月时间 , 又发生“8·24”温州恶性事件 , 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
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 , 滴滴顺风车的产品设计理念出现很大问题 。 比如 , 郑州空姐遇害事件中 , 乘客的信息就已经被大量泄漏出去 。
前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曾表示 , 和出租车、专车、快车不一样 , 顺风车在政策方面有多项利好 , 而独有的社交性还能为这一部分加分 。 “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 , 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 , 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 , 获得好的社交体验 , 就变成了一种收益 。 ”
这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 , 私家车也能变成一个半公开、半私有的社交平台 。 而顺风车业务应该是一个方便乘客和司机的业务 , 而不是一个陌生人交友平台 。 但滴滴的产品经理将顺风车设计成这个方向后 , 可以想象有多少居心叵测的人 , 也就有这些悲剧的发生 。
两次悲剧发生后 , 滴滴CEO程维、总裁柳青当时开始道歉 , 称“过去几天 , 我们的内心再一次陷入了无比的沉痛和煎熬 。 仅仅三个多月 , 在平台进行安全整改的过程中 , 悲剧再一次发生 , 作为公司创始人和总裁 , 我们非常悲痛和自责 。 尽管在逝去的生命面前 , 一切的言语都苍白无力 , 我们还是要郑重地向受害者 , 向受害者家属 , 向所有人道歉 。 对不起 , 我们辜负了大家 。 ”
“六年前出发的时候 , 我们坚定地认为可以用科技的力量让出行更美好 , 但经历的悲剧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缺乏敬畏之心的 。 因为我们的无知自大 , 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 我们知道 , 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好胜心盖过了初心 。 ”
程维和柳青说 , 在短短几年里 , 滴滴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 , 来证明自己 。 但是今天 , 在逝去的生命面前 , 这一切虚名都失去了意义 。 很多同事开始动摇 , 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在做正确的事 , 全公司开始深刻检视甚至质疑我们的价值观是不是正确的 。 大家陷入了自我审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
“在这悲伤时刻 , 我们唯一能做的 , 就是带领团队去面对痛苦 , 承担责任 , 争分夺秒尽所有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 让初心回归 , 用这种方式表达一份哀思 。 ”
程维、柳青在滴滴递交招股书时给投资人的信中表示 , 2018年滴滴遭遇至暗时刻也就在那时 , 滴滴遇到了最大的挑战 , 一切天翻地覆 。
“我们意识到滴滴业务同其它互联网平台有本质不同 , 我们不只是连接消费者和商品与服务 , 还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多变人性 。 我们平台承载的对象是人 , 他们是母亲、父亲、爷爷、奶奶和孩子 。 我们对他们生命安全负有责任 。 ”
【|滴滴纽交所上市:市值670亿美元 程维奋斗9年终敲钟】程维、柳青说 , 滴滴做出了困难而正确的决定 。 “我们不惜以全年的增长为代价 , 把精力和重心都放在一件事上——做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去搭建安全保护体系 , 保障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 ”
滴滴上市前夕 , 程维柳青获巨额股权激励
滴滴集团层面上两次大规模的融资还是发生在2017年 。
其中 , 2017年4月 , 滴滴出行宣布完成超过55亿美元融资 , 以支持其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 。 2017年12月 , 滴滴再宣布 , 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 。
滴滴两轮投资人都是软银 , 软银第一笔投资是50亿美元 , 第二笔是30亿美元 。 软银这两轮的投资条款一致 。 当时滴滴的估值约在570亿美元 。
2020年以来 , 滴滴的资本动作又多了起来 。
2020年5月 , 滴滴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完成超5亿美元融资 , 以加大研发测试投入 , 加深产业合作 , 该轮投资由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 , 估值超30亿美元 。
2021年2月 , 青桔完成6亿美元B轮融资 , 同时获银行超4亿美元授信额度 。
滴滴的社区团购业务业务橙心优选在2021年3月底被分拆 , 橙心优选在3月进行了A1和A2轮融资及可换股债券 。 其中 , A1轮获得软银注资 , 合计金额9亿美元 , A2轮由管理层注资 , 合计约2亿美元 。
橙心优选还向滴滴发行可换股债券 , 金额合计30亿美元 。 滴滴有权将债券转换为股票 。 橙心优选估值为18亿美元 , 滴滴持有橙心优选总股本的32.8% 。
2021年第一季度 , 滴滴货运业务获融资 , 估值28亿美元 , 滴滴持股57.6% 。
此次滴滴上市前 , 滴滴董事会共有8名成员 , 包括程维、柳青在内的滴滴管理层占据3席 , 阿里、腾讯、软银、苹果的代表和财务投资人各占一席 。
而更新后的招股书也公布了滴滴上市公司的新董事会成员名单 。 经股东大会决议 , 程维、柳青和朱景士三人被任命为执行董事 。
腾讯控股总裁刘炽平、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均为滴滴董事 。
文章图片
图1/1
滴滴董事会构成
软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Kentaro Matsui仍在此次披露的董事名单中 , 但按此前协定 , 在滴滴正式上市之后 , 软银将退出滴滴董事会 。 财务投资人博裕资本董事总经理Zhiyi Chen(陈峙屹)在正式上市之后也将辞任董事 。
日前市场传闻 , 临近上市前夕 , 滴滴给高管增发股票 , 以滴滴此前公布的定价区间13-14美元/ADS计算(每4ADS=1普通股) , 滴滴上市前突击给程维增发价值约170亿元股票 , 给柳青增发价值高达58亿元股票 , 包含其他高管合计共240亿元 。
互联网企业在上市前夕给高管发股票并非不常见 , 当年 , 小米上市前夕 , 小米董事会就奖励给雷军2%的股权 , 当时价值99亿元;京东上市前夕 ,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也获得了公司价值4%的股权 。
不过 , 滴滴上市前这一笔股权激励 , 依然引发一定争议 。
有网友认为 , 滴滴在过去的高速发展过程中 , 稀释了太多股权 , 导致了管理层持股偏少 。 临到上市 , 管理层以给高管增发股票的形式 , 要求董事会同意 , 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 。
此次风波 , 本质是滴滴2017年12月的股权激励计划的重述 。 具体为 , 滴滴在2017年12月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 规模是1.95亿股普通股;2021年上市前 , 滴滴调整了这一股权激励计划 , 变成1.169亿股;但2017年的股权激励计划 , 有5629万股股权已经进入回购期 , 滴滴未兑现;
2021年第二季度 , 根据2017年滴滴向董事和CEO授予的6671万股=2.67亿ADS=233亿股票进行激励 , 其中授予滴滴一些高管的6350.1万股=2.54亿ADS=221亿人民币完全归属 。
此举是企业为了增加管理层控制权的一种安排 , 也就是说 , 滴滴管理层在滴滴上市前获得了很大一笔股权激励 , 约占滴滴4%到6%股权 。
软银为大股东 程维持股7%
IPO前 , 软银持股为21.5% , Uber持股为12.8% , 腾讯持股为6.8% , 滴滴创始人程维持股为7%;Qing Liu(柳青)持股为1.7% 。
Uber持有滴滴的股权 , 源于2016年8月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 。 此后 , 这一模式被Uber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复制 。
最近东南亚网约车和快递服务巨头Grab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Altimeter Growth Corp合并方式上市 。 新公司估值396亿美元 。
2019年 , Uber在东南亚复制这一模式 , Uber让Grab收购Uber东南亚业务 , 作为这次收购交易的一部分 , Uber收购Grab 27.5%的股权 。 而Grab也被称为东南亚版滴滴 , 2017年 , Grab曾宣布完成25亿美元的融资 , 领投方就为软银和滴滴 。 截至目前 , 滴滴持有的Grab股权价值近30亿美元 。
滴滴披露了具体超级投票权比例为1:10 , 即A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一票 , 而B类股份持有人则每股可投十票 。
IPO后 , 程维、柳青和朱景士合计持有9.8%股权 , 按1:10超级投票权比例计算 , 不考虑IPO增发稀释情况下 , 三人合计投票权超50% 。
其中 , 程维持股为6.5% , 有35.5%的投票权;Qing Liu(柳青)持股为1.6% , 有22.8%的投票权;Stephen Jingshi Zhu有1.2%的投票权 。
此外 , 软银持股为20.2% , 有10.7%的投票权;Uber持股为12% , 有6.4%的投票权;腾讯持股为6.4% , 有3.4%的投票权;
随着此次滴滴上市 , 程维、柳青也晋升到国内顶级富豪行列 。
以下是滴滴路演PPT(雷递网精编处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IT|奥德赛堂兄弟 东风本田艾力绅上市:27.98万元起售
- 警告!|华为联想卷入滴滴高管千万受贿案 判决书曝光浪潮曾向其输送720多万
- AI|商汤科技上市首日收涨超7% 市值约1375亿港元
- IT|滴滴被“围剿”三个月:Q3经调整EBITA由盈转亏 订单量、交易额均下滑
- Samsung|Galaxy Z Flod 3/Z Flip 3上市首月销量已超去年
- 海康威视|智能家居战场又添一员,海康威视分拆萤石网络上市,半年营收20亿 | IPO见闻
- IT|滴滴三季度收入427亿元环比降13%,投资亏损208亿元
- Lenovo|因联想科创板上市问题 证监会问责中金公司并处罚旗下5名员工
- IT|宝马i4获EPA续航评定 最长续航484km/2022第一季度在美上市
- 手机|即使再多的新机上市,这三款手机也值得购买,因为价格已经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