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范儿|“新茶饮第一股”奈雪の茶,为什么卖得贵又不赚钱?
张成晨
得偿所愿 , 奈雪の茶昨日在港上市 , 正式成为“新茶饮第一股” 。
只是“第一股”的光鲜 , 远不如“开盘即破发”的热度 。 奈雪上市首日发行价 19.8 港元 , 报收 17.12 港元 , 下跌 13.54% , 总市值约 300 亿港元 。
文章图片
图1/17
上市之前 , “卖得贵又不赚钱”就一直困扰着奈雪 , 所以首日的狼狈也不让人意外 。 奈雪上市正是为了融资扩张茶饮店网络、推动运营数字化以及提升供应链水平 。
不同于首日表现 , 奈雪在招股期间由于认购火爆 , 较原计划提前一天关簿结束招股 。 或许头部玩家奈雪的“流血上市” , 可以给一路高歌猛进的新茶饮赛道去去泡沫 。
新茶饮就是贵?
许多消费者对奈雪的第一印象是“贵” , 事实也的确如此 。 奈雪招股书显示 , 2020 年前三季度的客单价为 43.3 元 , 在中国高端现制茶饮连锁店中排名第一 , 行业均值约为人民币 35 元 。
新茶饮行业均值 35 元 , 这个价格已经算很高了 。
文章图片
图2/17
2015 年前的茶饮 , 比如一点点、蜜雪冰城、CoCo 都可 , 往往使用茶末茶渣或普通茶叶制作基底茶 , 并用奶精粉勾兑制作;2015 年以来 , 茶饮届掀起了新茶饮风潮 , 使用优质茶叶萃取 , 加入新鲜水果或鲜奶等调味 , 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茶颜悦色是代表品牌 。
所以 , 在选材上强调品质的新茶饮 , 比传统连锁茶饮价格高一些是有理由的 。 据奈雪招股书 , 材料成本和员工成本是奈雪的茶成本大头 , 2020 年两者占比总和为 68% , 其中材料成本占到 37.9% 。
文章图片
图3/17
然而 , 成本高是一回事 , 当头部新茶饮品牌纷纷涨价突破 30 元 , 消费者们就觉得不合理了 。 同为新茶饮品牌 , 原材料成本大同小异 , 甚至有些十几元一杯的奶茶也能有三十元一杯的口感 , 为什么几个头部玩家这么贵?
文章图片
图4/17
据“极客公园” , 尽管原材料是奶茶成本的大头 , 但各家的成本差异不会太大 , 有的品牌定价高 , 额外成本还在于品牌营销和门店投入 。
显而易见 , 奈雪在门店投入比较多 , 主要以面积在 200-350 平米之间的大店为主 , 选址多在大型商场 , 平均开店成本为 185 万 。 2020 年 11 月奈雪推出 Pro 店 , 店铺面积有所减少 , 但还是在 80-200 平米之间 。 相比之下 , 蜜雪冰城和茶颜悦色的单店面积都不超过30 平方米 。
文章图片
图5/17
而奈雪直接的竞争对手喜茶 , 对场景没有太多执念 。 从 2018 年便开始以“大店+极简风的 GO 店”组合形式扩张 , 大店传递品牌理念 , GO 店满足日常茶饮需求 , 同时单店盈利能力更强 , 加快扩张速度 , 喜茶也可以有更多的额外成本用于品牌营销 , 主推线上社交平台运营和跨界联名 。
文章图片
图6/17
此外 , 新茶饮定价高还有一个原因 , 就是新茶饮的生产流程较传统连锁茶饮更复杂 。 以奈雪为例 , 它的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 , 一个是现制茶饮 , 另一个是现烤面包和蛋糕 。 奈雪创始人彭心曾介绍 , “除了外场看到有一群人 , 后厨还有两群人 。 他们有一群人和面、打粉、烘烤 , 另一群人洗水果、切水果、泡茶、打奶盖” 。
生产线复杂对一家连锁品牌则意味着标准化运营的难度增加 , 这是新茶饮品牌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
所以 ,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 原材料、场地、人员成本高 , 很可能是奈雪以及其他高端新茶饮品牌的持续性现象 。 奈雪最贵的一款饮品是 88 元一杯的“霸气猫山王” , 曾经在 2018 年 8 月上架 , 每天限量 30 杯 , 12 点开卖 , 只卖 30 天 。 定价看着高得离谱 , 但这同样符合市场规律 , 品牌也有定价自由 , 有人愿意买 , 那么新茶饮品牌就乐意卖 。
文章图片
图7/17
做奶茶届的星巴克 , 有可能吗?
奈雪的茶在上市之前 , 就一直想要讲一个“茶饮界的星巴克”故事 , 意图打造“大而美”的“第三空间” 。
文章图片
图8/17
除了门店面积是普通奶茶店的三四倍 , 奈雪的茶还要求每家直营连锁门店只保留“40% 的相似性” , 其他部分根据不同城市进行区分设计 , 星巴克也正是这个理念——哪家都一样 , 哪家都不一样 。 而且 , 奈雪的位置多在租金偏高的城市中心商圈或高档写字楼 。
但是“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 , 就足够打造社交场景吗?据沙利文 2020 新茶饮行业发展白皮书 , 下午茶、购物和遇到愉快的事是新茶饮消费的三大主要场景 。 不同于咖啡 , 奶茶的社交属性并没有这么突出 , 目前也没有真正适合办公的奶茶店 。 奶茶依旧是一种休闲的、伴随式的个人饮品 , 边走边喝、公司办公喝、在家喝的场景更为常见 。
文章图片
图9/17
与此同时 , 据一份消费者洞察 , 新茶饮的目标群体年龄在 25岁-35 岁之间 , 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较高 , 社交需求强烈 , 对品质生活有一定要求 , 但也兼顾便利性和性价比 。
奈雪自身定位的客群是 20-35 岁的年轻女性 , 这是包含在整个新茶饮市场目标群体内的 。 就像我的两位同事 , 一位一个月买一到两次奈雪 , 另一位去奈雪门店还是两年前 。 她们都有一两款钟意的果茶和欧包 , 但对奈雪的价格都不太接受 。 况且 , 奈雪门店的面积虽大 , 环境还谈不上友好 。
文章图片
图10/17
不仅做不成星巴克 , 大店模式还在继续拖垮奈雪 。 目前 , 奈雪已经开出了 422 家门店 , 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分布数量分别为 155 家、148 家和 98 家 , 所创造的营收分别为 8.2 亿元、6.6 亿元和 4.2 亿元 。 做个除法可以发现 , 从一线、新一线再到二线 , 单店所创造的营收是逐渐下降的 。 这两年在二三线城市开店数量越多 , 利润率下滑越快 。
文章图片
图11/17
值得一提的是 , 奈雪也有子品牌“台盖” , 台盖是奈雪 2015 年成立的子品牌 , 主要提供奶茶及柠檬茶饮料 , 平均价格为 16 元 , 面向对价格更为敏感的学生及年轻上班族 。 然而 , 台盖的平均单店日销售额由 2018 年的 7537 元 , 减少至 2019 年的 6387 元 , 奈雪管理层也做了战略性决定 , 于短期内不推进台盖增长 。
文章图片
图12/17
因此 , 奈雪的定位在新茶饮市场里多少有点狭窄 。 大多数消费者愿意在奈雪消费 , 但消费频次不会太高 , 也没有特别的奶茶社交需求;奈雪的子品牌“台盖”则规模不大、表现不佳 。
不过 , 奈雪的 Pro 店才刚刚开始布局 , 于 2020 年 11 月推出首店 , 计划布局一线城市商务办公区、高密度社区 , 较之前的大店模式有所“收敛” , 所以后续还有待观察 。
疯狂上新、创意联名、流血上市 , 新茶饮还有多少解法?
“一杯好茶 , 一口软欧包 , 在奈雪遇见两种美好” , 是奈雪的品牌文化 。
奈雪自称创新打造的“茶+软欧包”的形式 , 现在看也不太有创意了 , 喜茶也有“喜茶热麦”这一品牌 。 此外 , 奈雪有奈雪气泡水 , 喜茶也有喜小瓶;同样盯着下沉市场 , 奈雪有台盖 , 喜茶也有喜小茶 。
文章图片
图13/17
茶饮市场从来不缺创意 , 也从来不缺后来者 。 新茶饮品牌们在走得越来越细化的同时 , 对新品也越来越焦虑 。 茶饮这一赛道 , 还有多少想象力?
据奈雪招股书 , 截至 2020 年 9 月 , 奈雪的茶核心菜单有 25 种以上经典茶饮和 25种以上经典烘焙产品 。 为了保持产品的新鲜度 , 奈雪围绕核心菜单不断创新 , 平均每周推出大约一种新饮品 , 自 2018 年以来 , 奈雪推出了约 60 种季节性产品 , 其中不乏桑葚、龙眼这样较为小众的水果口味茶饮被研发 。
今年 3 月 , 奈雪上新“霸气玉油柑” , 宣称用 66 颗油柑榨一杯 , “3 秒微涩 , 5 秒回甘” , 正式进入油柑饮品这条极细赛道 。 霸气玉油柑在上架后销量速度上涨成为爆款 , 在奈雪茶饮产品中的销量占比已经超过 20% , 甚至超出常年榜首的霸气芝士草莓 。
文章图片
图14/17
但后来者众 , 当油柑这款小众水果被各个新式茶饮品牌纷纷盯上 , 它也就不再稀奇了 , 它们对外密集推出与油柑有关的新品 , 并企图以“量”取胜 , 口味越浓越好 , 而承受这些营销宣传和加糖油柑的是对身材和身体焦虑的消费者们 。
同样地 , 在众多行业之中 , 茶饮绝对是跨界狂魔 , 不是比谁有创意 , 就怕有谁没跟上 。 仅 2019 一年 , 喜茶就有 26 个联名 。 奈雪虽然联名数量上不及喜茶 , 但联名活动也颇有特色 ,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与文艺 IP 的联名、与其他快消品牌的联名 , 以及奈雪的茶的自建 IP“CUP 美术馆” 。 而其中最特别的 , 是和“好欢螺”联名推出了螺蛳粉软欧包 , 看着有些黑暗 , 但的确十分吸睛 。
文章图片
图15/17
在融资这条路上 , 新茶饮也是争先恐后 。 2018 年 , 是中国新茶饮市场发展的关键时间点 , 许多茶饮品牌开始走上了融资扩张的路径 。
成立于 2015 年的奈雪 , 至今已经完成了 7 轮融资 。 沪上阿姨、7 分甜、乐乐茶、奈雪的茶、喜茶等奶茶品牌均在 2020 年获得融资 , 喜茶的估值可能已达到600 亿元 。
文章图片
图16/17
2020 年底 , 中国新茶饮的市场规模既已突破千亿大关 , 到 2021 年 , 中国奶茶门店的数量将增至 55 万家 。 中国新茶饮赛道中百余个品牌已经产生了超 200 起融资事件 , 2021 年才过半即已发生十余起融资 。
不仅包括奈雪的茶、喜茶等新品牌 , 海底捞、呷浦呷浦这类传统餐饮企业也做起了奶茶生意 , 甚至连中国邮政都跨界在福州开了第一家奶茶店 。
文章图片
图17/17
所以 , 在趋于同质和饱和的市场 , 通过上市募资来不断输血 , 或许是入局较早的新茶饮品牌的目标 , 自身造血能力弱的奈雪则更难例外 。 只是目前 , 奈雪大量的扩张投资没有换来对等的盈利增速 , 也并没有被资本看好 。
茶饮消费者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品牌依赖性 , 只要产品口味合格、推新频率合适 , 再配以相应的营销手段 , 复制一个奈雪的茶并不是不可能 。
【爱范儿|“新茶饮第一股”奈雪の茶,为什么卖得贵又不赚钱?】新茶饮有第一股了 , 但今后市场似乎会对这一赛道有新的判断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