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7号
前几天 , 和同事聊天 , 说起他刚大学毕业的女儿 , 同事就摇头 , 说:呆在家里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 , 还没找到工作 , 现在整天沉迷手机 , 上网刷某音 。 另一个同事说:现在孩子大的小的都不让人省心 , 我家小子也是 , 整天某音刷个不停 , 才读小学就学会了拍视频 , 天天看上面的赞有多少 , 唉 , 真不知道该怎么教才行 。
某音APP推出短短两三年时间就俘获了全球青少年的心 , 现代青少年普遍都中了某音的毒 。
文章图片
某音等短视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 。 里面有拍得很好的 , 宣扬传统文化的优秀视频;但也有大量的为了博眼球而无节操无下限的内容 。 比如“虐猫” , 美女趴在地上边爬边学狗叫 , 甚至为了增加粉丝量 , 有个女孩哭诉妈妈死了 , 能否给她1万个赞 。
上传短视频 , 是为了展现自我 , 看着别人给自己点赞 , 觉得自己得到认可 , 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 平台也有金钱的奖励 , 这种名利双收的感觉 , 刺激孩子们不断上传视频 。 那么 , 孩子们为什么会不断地刷短视频看呢?
一个初三女生说 , 她最初下载某音 , 是为了去看一只会跳海草舞的小狗 。 在使用某音时 , 只要在找个地方坐下 , 戴上耳机 , 打开某音 , 等到回过神来 , 一两个小时就刷过去了 。 然而 , 除了最先看到的那个视频 , 其他的视频内容 , 这个女生表示 , 都不大记得 。
这种“某音五分钟 , 人间两小时”的体验 , 在青少年人群中已经是普遍现象 。 这一个个才15秒的短视频 , 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孩子们沉迷其中呢?
文章图片
视频内容高效有趣 , 观看视频时设计成全屏沉浸式 , 是某音能成功吸引用户的重要原因 。 然而 , 某音让青少年上瘾的 , 还有其他交互细节 , 这些交互细节让孩子大脑中的多巴胺激增 , 出现“行为上瘾” 。
某音界面的每次下滑 , 让你永远猜不到下个视频是什么内容 。 这种对未知的探索 , 是一个个“视频盲盒” , 刺激孩子们不停地滑动屏幕 。 某音视频内容的播放 , 是自动循环的 。 孩子的手指刚上划 , 视频就会自动播放 , 在孩子毫无防备的时候 , 不断收割他们的注意力和时间 。
某音视频设置成15秒 , 是为了制造一种“未完成”的紧张感 , 让用户对于一段有兴趣的视频 , 不由自主地重复多看几遍 。 某音还让点赞的人开心 , 不必指定位置 , 手指点两下屏幕 , 就飘出一颗红心 。 然而被点赞动作影响更大的 , 是视频的上传者 , 点赞刺激他们投入更多时间关注某音 , 上传更多视频 。
某音还设置任务挑战 , “某音小助手”经常推出官方的任务挑战 。 这个挑战对孩子们有更大的吸引力 , 青少年都希望展现自己 , 渴望得到认可 , 变得更酷 。 为了获得更多的点赞 , 完成不容易完成的任务 , 孩子们自然就投入了更多的时间 。
以某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 , 短时间内让人的大脑得到瞬间满足 , 这种满足被称为低级快乐 。 在这个电子产品满天飞的时代 , 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不大可能的事 , 因为他们迟早会接触到 。 那么 , 我们家长要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被低级快乐侵害?
【青少年|低级快乐不光在拖垮成年人,孩子也正在受侵害,父母别轻心】俗话说 , 凡事有利有弊 。 某音上低俗视频很多 , 里面传播正能量的优秀短视频也不少 。 我们要教会孩子识别并多关注好的视频 。 比如某音上有一个视频“当京剧遇上某音 , 扮上京剧装的你们真的很好看 , 为国粹点赞” , 表现了京剧的美 , 获得点赞数百万 。
晴晴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 就是和孩子一起玩某音 。 晴晴妈关注某音上一位画漫画的主播 , 这位主播每天上传画漫画的视频 。 晴晴和妈妈一样喜欢漫画 , 母女俩每天跟着主播学画漫画 。 一段时间后 , 学校举行绘画比赛 , 晴晴画的漫画获得了一等奖 。
晴晴妈妈每天和她一起看某音学画漫画 , 有时会拍下晴晴画画的过程和作品 , 也会让晴晴拍和妈妈一起玩的视频 。 同时 , 妈妈还和晴晴约定 , 每天最多玩半小时某音 。
文章图片
也许有家长会说 , 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的使用时间 , 可以每用 。 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孩子认为这个约定对他不公平 , 我们家长可以试试以身作则 , 在家里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遵守手机使用时间的约定 。
某音不是洪水猛兽 , 只是一个app软件 , 我们不必谈虎变色 。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 , 每个时代都有能让人沉迷的新科技出现 , 以前是电视、电子游戏 , 后来是电脑手机游戏 , 现在是某音为代表的短视频 。
现在做父母的 , 当年也或多或少沉迷过电视或电子游戏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大多都能自己走出来 , 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 孩子能否不沉迷某样事物 , 被低级快乐侵害 , 最主要是看父母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 。
现代孩子不愁吃穿 , 缺少的是成长期的各种心理需求 。 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东西 , 就容易对虚拟世界的满足感形成依赖 。 家长如果多点和孩子沟通 , 多方面帮助孩子找到和发展兴趣爱好 , 让孩子不断受到认可 , 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变强 , 也就不会轻易沉迷于某音等短视频了 。
爱需要父母的付出 , 也需要父母的智慧 。 做个有智慧的父母 , 真诚的去理解、尊重和关爱孩子 。 让爱成为沟通孩子心灵的桥梁 , 让智慧引导我们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和挫折 , 相信不仅能让孩子避免低级快乐的侵害 , 也能让他们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
推荐阅读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教科|中阳县举办第二届青少年机器人智能大赛
- 青少年|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走进三亚中小学校
- 青少年|全国首家体教融合青少年无人机研学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 政策|让博物馆对青少年免费的初衷“不打折”玉渊杂谈
- 冥想|“emo”的人重拾快乐,需要几步?
- 调控|脑机接口探索快乐之源: 可能是上海最暖的“硬科技”
- 青少年|腾讯与NOC组委会达成战略合作,将联手举办全国青少年编程及人工智能大赛
- 的项目|小小少年 大显身手!2021年泸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开赛
- 文化|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展走进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