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官宣一年后吉利突然“放弃”科创板 发生了什么?

每经采访人员 孙桐桐每经编辑 裴健如 卢祥勇
日前 , 吉利汽车(00175.HK)在科创板IPO过会后 , 突然宣布撤回科创板IPO申请 。 同时 , 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汽车)董事会已决议将为极氪汽车可持续发展探索不同的外部融资方案 。
“换句话说 , 融资主体发生了变化 , (我们)会由吉利汽车换成极氪汽车来冲刺资本市场 。 ”吉利汽车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
对于吉利的此次变化 , 一位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一方面 , 最近几年吉利在港股市场没有太大起色 , 比较稳定 , 为了融资 , 考虑走科创概念 , 但募集金额并没有太大的惊喜 , 只是一个融资渠道而已;另一方面 , 随着领克走稳 , 极氪汽车的市场反应超出预期 , 公司或有意让极氪独立运营 , 所以极氪单独融资可能想象空间更大一些 。 ”

每日经济新闻|官宣一年后吉利突然“放弃”科创板 发生了什么?
文章图片
图1/1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张建 摄(资料图)
科创板门槛提高
从对外宣布拟在科创板上市 , 到撤回上市申请 , 吉利汽车耗时整整一年 。
2020年6月17日 , 吉利汽车首次公告 , 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 。 同年9月1日 , 吉利汽车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 , 28天后该项目IPO过会 , 但此后再也没有进一步消息 。
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 , 吉利汽车拟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7.32亿股 , 计划募资200亿元 , 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及前瞻技术研发等 。 若成功发行 , 吉利汽车将成为科创板汽车第一股 。
对于撤回IPO申请的原因 , 吉利汽车在公告中解释为“因公司经营决策和战略调整” 。 该公告强调 , “集团业务运作良好 , 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 , 不会对集团的财务状况或营运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 待有关条件成熟后 , 吉利汽车将积极推进人民币股份发行上市工作 。 ”
有分析认为 , 吉利汽车撤回IPO申请与科创板整体上市节奏放缓有较大关系 。 去年年底以来 , 科创板IPO政策逐步收紧 , 监管也更加严格 , 对科创板上市企业更强调“硬科技” 。 此前就有消息称 , 吉利汽车科创板受阻 , 因为科创板上市委员会质疑其“科创性不强” 。
今年4月 , 上交所修订发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简称《指引》) , 提高了科创板标准 , 其中第一条修改为支持和鼓励科创板定位规定的相关行业领域中 , 同时符合下列4项指标的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
(1)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 , 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 。 (2)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 (3)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 。 (4)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 , 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 。
根据修订后的评价标准 , 吉利汽车登陆科创板之路变得十分艰巨 。 数据显示 , 2018-2020年吉利汽车研发成本分别为19亿元、30亿元、37亿元 , 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3%、4% , 均低于5%的标准;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66亿元、974亿元、921亿元 , 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7% 。
绕不过的传统车企身份
事实上 , 吉利汽车急于登陆科创板或许与造车新势力受到资本追捧有关 。
“特斯拉、蔚来、理想和小鹏在美国上市后 , 受到资本市场热捧 , 而且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非常好 。 受到它们的影响 , 吉利汽车也希望尽快在科创板‘抢跑道’ , 过会后相当于拿到了‘准生证’ , 但是融资规模过大 , 在一级市场发行存在认购金额不足的风险 , 即使手握‘准生证’ , 也迟迟‘不敢生’ 。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认为 。
在曹鹤看来 , 当初吉利打着新能源汽车的旗号“抢跑道”来获得融资 , 但本质上还是一家传统车企 , 只不过加上了新能源汽车的新内容 。
尽管吉利汽车提出加速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 但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身份 , 新能源汽车成为其“科创性”的重要突破口 。
吉利汽车在答复上交所的问询时提到 , 在吉利汽车当前的产品矩阵中 , 节能及新能源车型占据主导地位 。 2019年 , 吉利及几何品牌共有14款在售车型 , 其中13款为节能及新能源车型 。 目前 , 吉利汽车旗下1.6L排量及以下燃油车、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量占总销量的70%以上 。 而在新能源技术布局方面 , 吉利已拥有48V、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技术 。
但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不尽人意 。 数据显示 , 2020年 , 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及电气化产品 , 总销量约为6.8万辆 , 同比下滑39.8% 。 而2019年 , 吉利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全年销量约为11.3万辆 。
极氪更容易“讲故事”?
当前 , 传统车企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需要持续不断的大量资金投入 , 这也是吉利汽车寻求多元融资渠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 随着撤回科创板IPO申请 , 吉利汽车在融资层面遭遇挫折 。
根据吉利汽车2020财报显示 , 2020年 , 吉利汽车收入为921亿元 , 同比下滑5.4%;净利润为55.7亿元 , 同比下滑33%;股东应占溢利55.3亿元 , 同比下降32%;2020全年吉利汽车销量毛利率为16% , 与2019年的17.4%相比下滑了1.4个百分点 。
尽管科创板失意 , 但吉利汽车并没有放弃 , 全新品牌极氪汽车为吉利汽车提供了探索更多融资的可能性 。
实际上 , 在智能电动车迎来新风口的大背景下 ,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创造的“资本狂欢”也鼓舞着众多新创品牌 , 极氪就是其中之一 。
从去年开始 , 特斯拉股价一路飙升 , 市值一举超过丰田汽车 , 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车企;蔚来2018年上市时 , 发行价为6.5美元/股 , 眼下已涨至53.2美元/股 , 市值从最初的67.72亿美元增长至871.69亿美元;理想汽车发行价11.50美元/股 , 目前报34.94美元/股 , 市值从百亿美元上涨至316.08亿美元;小鹏汽车去年赴美上市 , 股价从15美元/股上涨至44.42美元/股 , 市值从108.2亿美元上涨至356.84亿美元 。
“如果极氪汽车单独IPO , 估值模型可以与‘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作对比 , 在资本市场也更容易‘讲故事’ , 获得更高估值和想象空间 。 ”上述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 。
事实上 , 极氪汽车品牌自今年3月成立之初 , 就已经为独立融资做好铺垫 , 公司注册地为英属开曼群岛 , 被业界普遍猜测或是为谋求海外上市做准备 。
【每日经济新闻|官宣一年后吉利突然“放弃”科创板 发生了什么?】“当前智能电动车行业飞速发展 , 若因A股上市而延误极氪品牌独立融资发展 , 是得不偿失的 。 撤回申请并推进极氪单独上市 , 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智能电动车业务发展 。 长期看 , 极氪的估值释放空间巨大 , 有望带动吉利汽车上市公司估值水涨船高 。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