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敢吹的新能源大王,失踪了


|中国最敢吹的新能源大王,失踪了
文章图片
图1/1
从英雄到小丑 , 或许只是一场骗局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李君
来源:华商韬略
上世纪90年代 , 他以一人之力 , 掀起了中国动力电池的发展浪潮 。 如今 , 他的故事已鲜有人知晓 , 江湖上也不再有他的身影 。
一辆新能源车的成本 , 电池占比约三到四成 。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 , 正让动力电池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造富之地 , 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产业与财富神话 。
行业巨头宁德时代自2018年上市以来股价增长了10倍 , 所造就的亿万富翁数量一举超过谷歌等科技巨头 , 创始人曾毓群更是以345亿美元的身家超过李嘉诚 , 问鼎香港首富 。
除了宁德时代 , 很多电池制造公司 , 以及产业链上相关公司的业绩和股价也都一路飙升 。
但很少人知道 , 最先讲述汽车电池故事的 , 既不是曾毓群 , 也不是如今行业里能看得见的任何一个人 。
这个人 , 在20年前就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远大前景 。 按当时的公开报道 , 他创造了该领域“多个第一” , 包括世界上第一个100Ah单体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第一台锂离子动力电池汽车等 , 他还因此被认定为“国宝” 。
鼎盛时期 , 他曾放言要取代比尔·盖茨做全球首富 , 让中国电池征服全世界……
他就是钟馨稼 , 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最早的鼓吹者和造梦家 。
2000年初 , 世界正笼罩在千禧年的喜悦之中 , 一则从广东珠海传出的消息 , 震动了整个电池行业 。
一辆采用100Ah锂电池的电动汽车在充电2小时后 , 续航达到383公里 , 一举打破世界纪录 , 而它的发明人就是钟馨稼 。
这一“壮举”让钟馨稼一夜成名 , 也让公众开始关心他的故事 。
时间回到1995年 , 正值国家大力发展锂电池行业的关键期 , 头顶“锂电池研发专家”的钟馨稼 , 被某领导看中并推荐 , 在珠海高新区三灶科技工业园建起了“瑞星生命源电池实验室” 。
从此 , 钟馨稼开始了一个接一个的电池神话 。
1996年 , 他对外宣称自己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单体容量90Ah生命源锂离子可充电电池 。 一年后 , 世界首个动力型锂离子可充电电池也在这里问世 。
1998年 , 他又制造出单体容量100Ah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 , 并装车试用 。
虽然这项研究成果 , 在试驾时发生了自燃 , 让钟馨稼丢了脸面 , 但他并没有放弃 , 还把那辆被烧的车和全部家当拉到深圳蛇口 , 决定换个地方重新来过 。
短短一年后 , 他就把改良过的动力型锂电池再次装入那辆修好的车 , 这一次 , 小汽车终于在深圳飞奔起来 , 他的名声也彻底打响 。
1999年8月 , 雷天绿色电动源(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雷天)成立 , 钟馨稼任董事长 。 有报道显示 , 到2000年 , 深圳雷天已经开始向全球销售800Ah的单体动力电池 , 而这些发明创造 , 全都出自钟馨稼一人之手 。
深圳出了个“天才发明家” , 直接惊动了国家部委 。
2001年 , 钟馨稼被国家某部委列为“国宝”级电池发明家 , 由他研制的生命源动力型锂电池也被列为“国宝”级产品 。
该部委还发文 , 以“深圳雷天”为基础 , 组建国家“863”计划锂动力电池研发中心 , 钟馨稼则被指定为该研发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
2006年 , 钟馨稼又宣布自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3600Ah及10000Ah单体容量稀土锂离子动力电池 。
同年 , 动力锂离子电池被列为国家优先高效能源材料技术的发展方向 , 成了地方政府打造产业、创造政绩的必争之地 。
政策红利之下 , 钟馨稼更加炙手可热 , 他先后与多个地方政府合作 , 画下总产值500亿元的项目蓝图 。 三年后 , 他还与中国香港上市公司首长国际前董事总经理曹忠合作 , 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名为“惊雷计划”的借壳上市运作 。
钟馨稼出电池技术 , 曹忠负责资本运作 。 2009年10月 , 双方合资成立香港雷天 , 并借壳嘉盛控股在香港上市 , 二人为控股股东 。
不仅如此 , 他们还拉来李嘉诚作陪 。 2010年1月 , 嘉盛作价2.9亿港币向李嘉诚配售4亿股 , 4个月后 , 香港雷天与嘉盛重组上市 , 更名为中聚雷天 , 钟馨稼任董事局主席 。
在李嘉诚加持下 , 中聚雷天股价直线攀升 , 一度从每股0.4元涨到2.7元 。
在钟馨稼的自述中 , 曾经的自己宛如孤胆英雄 , 为研究电池耗费2个多亿 , 家财散尽 , 妻子也离他而去 。
如今 , 公司风光上市 , 名利双收 , 他终于迎来人生的“巅峰时刻” 。
中聚雷天前员工回忆 , 那些年 , 钟馨稼意气风发 , 经常向员工炫耀 , 自己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 ,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专门给他发过贺电 , 比尔·盖茨也打过电话向他讨教经验 , 他不止一次放言 , 他取代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 指日可待 。
2011年 , 钟馨稼宣布 , 投资3亿美元在美国加州开设柴油休闲车制造公司 , 生产全电休闲车和快速充电系统 , 还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创建钟馨稼全球能源中心 , 俨然要把电池帝国扩张到全世界 。
故事讲到此处 , 看似完美且励志 , 但这一切只是表面 , 神话崩塌要开始了 。
梦想稀碎 , 从被罢免驱逐开始 。
2011年 , 距离中聚雷天上市还不到一年 , 一则钟馨稼和曹忠反目互撕的消息冲上财经新闻头条 。
钟馨稼爆料 , 当时的“借壳上市”就是个骗局 , 曹忠用所谓帮代持股票的名义骗取了他的信任和大部分股票;而曹忠则爆料 , 钟馨稼的技术发明都是假的 , 根本没有按照合约给公司供货 。
曾经的好搭档相互揭短 , 矛盾愈演愈烈 。 2011年4月 , 中聚雷天发布公告 , 通过股东特别大会投票罢免钟馨稼 , 并将公司更名为“中聚电池” , 彻底斩断和钟馨稼的联系 。
随后 , 钟馨稼做出反击 , 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中聚电池的全资子公司中聚雷天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违约 , 索赔1.86亿人民币 。 中聚电池也不甘示弱 , 反将一军 , 指出钟馨稼向法院提交的3份关键文件系伪造 , 并向相关执法部门报案 。
2013年3月 , 据媒体报道 , 中聚电池公布 , 收到法院的裁定书 , 其中包括接纳钟馨稼公司的撤诉申请 , 产生的相关诉讼和鉴定的50余万元费用均由钟馨稼承担 。 这场官司孰是孰非 , 一目了然 。
钟馨稼缔造的神话坍塌看似偶然 , 其实一切早就有迹可循 。
比如他自称比尔·盖茨曾给他打电话 , 就有员工质疑 , “钟馨稼不会说英语 , 难道比尔·盖茨在电话里 , 跟他说普通话?”
当然 , 最关键的核心在于 , 他自始至终都没能回答外界关心的一个问题:
生命源锂动力电池的技术原理到底是什么?
无论故事多么动听 , 欧美国家数十年花上百亿都没攻克的难题 , 就这么被钟馨稼一人接连攻克 , 难免不会引来诸多质疑 。
2000年 , 深圳市两位专家要求对稀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测 。 检测之前 , 钟馨稼与他们签订保密协议:只许看 , 不许记录 。 北京专家组来检查时 , 提出要到生产车间走走 , 被钟馨稼以商业机密为由回绝 。
一波波神秘操作下 , 时至今日也没人能说清这些稀土锂电池是从哪来的 。
面对种种质疑 , 钟馨稼也有过回应 , 不过他将一切归结为国内检测技术低端:
“尖端的技术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国内检测机构并没有这个水平上的先进检测设备 , 让这样一种世界顶级的电池技术无法真正应用到国内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去 , 这是怎样一种悲哀?”
半遮半掩下的雷天电池 , 最终没能通过官方性能检测认证 , 这直接导致一汽集团在试用雷天电池后选择放弃采用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动车采购招标 , 雷天电池也因同样的原因落选 。
那些年 , 雷天与地方政府合作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 似乎也在进一步印证外界的质疑和猜测 。
从2002年之后的7年间 , 雷天涉及的投资项目多达8个 , 投资总额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 绝大多数项目都以烂尾收场 。 与雷天有过合作的地方政府和企业 , 不是大呼上当 , 就是对这段过往闭口不提 。
2002年 , 深圳雷天与广东廉江市政府签署协议 , 打造雷天纳米高科技产业园区 , 项目首期投资6.3亿元人民币 , 预期首期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1亿元 。
不过 , 仅仅7个月后 , 该市政府网站上就刊登了一则消息 , 称有关项目首期投资仅1000万美元 , 与半年前提出的6.3亿元不符 。
此后 , 该市政府网站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与深圳雷天有关的新闻 。
2007年 , 深圳雷天与吉林辽源市政府合作 , 在该市经济开发区建设“东北雷天新能源产业园” , 年产150亿Ah锂离子动力电池 , 首期年产70亿Ah 。
一年后的产出结果却很打脸:原计划年产150亿Ah , 2008年却变成了80亿Ah;计划中首期产能70亿Ah , 实际上却只产出2亿Ah , 双方合作也因此不了了之 。
政府洽谈 , 项目上马 , 对方投钱、钟馨稼出技术 , 产能不达标 , 合作告吹 , 细数钟馨稼参与的各个项目 , 几乎都是这个“套路” 。 在合作初期大张旗鼓后 , 再无下文 。
中航锂电前总经理王崇岭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 , 被钟馨稼打来的电话打断 , 他在电话里让采访人员问问王崇岭“中航锂电有今天是否是‘雷天’给的?”
“你问问钟馨稼给的是哪项专利?钟馨稼弄来的那些设备没有说明书 , 然后他也不管了 , 骗了我们3000万 , 我们当时投了一个亿 , 都白投了 。 ”王崇岭相当恼火 。
当初让钟馨稼一步登天的国家“863”计划后来也发声 , 声明雷天已不再承担国家相关研究的安排 , 其接下来的任何动作与“863”计划没有任何关系 。
声名狼藉的钟馨稼也曾为自己辩白 , 称自己只不过是地方用来招商引资的一枚棋子 , 他做什么不重要 , 只需要迎合对方好大喜功的口味 , 被利用完就再也没他什么事 。
但此时已经众叛亲离的钟馨稼 , 根本没有人在乎他的声音 。 一场轰轰烈烈的电池神话 , 最后只剩他一人扮丑角 。
被逐出中聚雷天后 , 钟馨稼回到最初的起点——深圳 , 将原先在深圳注册的公司更名为温斯顿电池制造有限公司 。 新闻上没有再出现过他的任何新发明创造 , 时不时传来的只有他“破产”的传闻 。
在他“消失”之后的十年 , 中国锂电池开始百花齐放 , 集体上升 。
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在多年蓄力之后迎来集体爆发 , 从电池起家 , 又将触角伸向了新能源汽车有关的所有产业链 。
和技术出身、稳扎稳打的曾毓群们相比 , 钟馨稼人生跨度之大之离奇 , 比电影还精彩 。
对于自己发迹前的一段历史 , 他讳莫如深 , 只留下一些信息碎片 。
1957年 , 钟馨稼出生于广东廉江的一个中医世家 , 在他的自述中 , 自己早慧 , 12岁便开始一边学中医 , 一边研究无线电 , 没零花钱就组装音响去卖 , 换钱买书 。
青年时代的钟馨稼 , 先在家乡一所艺术学校学舞美设计 , 又去广东医学院学了中医 。 不久后 , “文艺青年”小钟投身文艺界 , 做起了导演 。
或许是文艺圈的风浪太大 , 没过两年 , 钟馨稼就彻底转舵 。
1981年 , 他应聘到老家湛江一所铅酸电池厂做工人 , 也有报道称 , 他直接当上了厂长、总工程师 。 不到一年 , 钟馨稼就称自己发明了人类第一个免维护铅酸电池 。
但热乎劲儿还没过去 , 钟馨稼又调转方向 。
在他的自述里 , 1983年 , 他开始创业 , 做起录音带 , 还创办了中国首个中外合资录音机生产厂 。
两年后 , 钟馨稼又逐梦海南岛 , 跑去海南倒起汽车 , 但这次没那么好的运气 。 据香港股市评论家江小鱼披露 , 在海南 , 钟馨稼因走私汽车被捕入狱 。 不过两年后他被判无罪释放 , 还获得了7万多元的冤狱赔偿 。
这一年 , 他不过30岁 , 走过的路已经比很多人一生还长 。
出狱后 , 钟馨稼突然对佛学有了兴趣 , 剃度出家 , 当了和尚 。
1989年 , 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原油能源危机的消息 , 按捺不住大干一场的心 , 还俗做起锂电池 , 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
出家的经历虽然短暂 , 但对钟馨稼产生了极大影响 , 他将自己之后大起大落的人生都归结于“神的指引” 。
“我没有学过弹钢琴与小提琴 , 但是我拿到钢琴就会弹歌曲 , 拿到小提琴就会拉 , 是因为我一直把佛学融入到人生中去 。 ”钟馨稼曾对外称 。
在媒体的报道中 , 钟馨稼有许多古怪之处:他瞧不上读书人 , 也不看电池专业书籍 , 是“神的指引”才让他有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计算机开始普及后 , 钟馨稼鼓励员工继续用算盘;因为喜食家乡的湛江鸡 , 他在厂房里放养了很多鸡鸭 , 客人到访 , 就让厨师做家乡菜大宴宾朋 。
钟馨稼曾信誓旦旦地说 , 他发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全球是最好的 , 好到50年后也不会被赶超 , 好到全世界的人都会看用中文编写的钟氏生命源稀土锂电池说明书 。
如今听来 , 这一切就如黄粱一梦 。
他名下仅存的温斯顿电池制造有限公司 , 已更名为“东方醒狮” 。 若不是特意寻找 , 你很难发现锂电池行业还存在这样一家公司 。
公司官网上 , 他们高喊“东方醒狮 , 承载着中华民族绿色产业科技创新的雄心壮志” , 卖点还是钟馨稼十年前的生命源锂动力电池 。
在官方宣传片中 , 今年已经64岁的钟馨稼以“钟院士”的身份不时露脸 , 继续述说余梦 。
事后看来 , 钟馨稼造电池完全是个经不起推敲的故事 。 但就是这样一个背景离奇的人 , 拖着一家远非国内500强的企业 , 不仅屡屡捆绑政府 , 撬动大规模的投资 , 还能让李嘉诚这样的大佬涉身其中 , 让人细思极恐:
这是一场精心谋划的技术骗局 , 还是局中人各取所需的资本游戏?
从英雄到小丑 , 神话破灭后 , 这位曾经的“电池大王” , 只留下了一个笑话 。
而资本市场上相似的故事 , 到今天还在不断上演 。
【|中国最敢吹的新能源大王,失踪了】(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