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智慧型农业来了 , 辽宁一地已有示范区
7月5日-8日 , 气候智慧型农业——华北平原与东北地区秸秆还田与土壤健康技术培训班及田间开放日活动在阜新市举行 。 旨在助力培养和储备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人才 , 为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技术|气候智慧型农业来了,辽宁一地已有示范区】
文章图片
气候智慧型农业来了 , 辽宁一地已有示范区……
啥是气候智慧型农业?一起来了解下 。
气候智慧型农业生产是一种农业发展新理念 , 既能减缓气候变化 , 又能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 其核心目标是固碳减排、稳粮增收 。 改善土壤健康和增强土壤应对气候变化的缓冲能力是气候智慧型农业生产的目标之一 , 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 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健康的关键技术 , 对维持农田肥力 , 减少化肥使用 , 改善陆地土壤固碳能力和改善对气候变化的缓冲均具有积极作用 , 是一项气候智慧型农业关键技术措施 。
当前我国秸秆还田问题比较突出 , 亟需开展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和理念的创新与传播 。 据统计 , 2018年我国秸秆资源量为9.40亿吨 , 可收集资源量约为8.46亿吨 , 秸秆种类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 , 占全国秸秆总量的83.51% , 是主要的秸秆来源 。 我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及其养分资源量巨大 , 充分合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 , 是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农田固碳减排和土壤肥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 对促进土壤健康意义重大 。
文章图片
气候智慧型农业来了 , 辽宁一地已有示范区……
以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区为例 ,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分别替代夏玉米季14.8%、11.8%和74.2%的氮、磷、钾肥施用量 。 夏玉米2/3秸秆还田量基本可替代冬小麦化肥钾的施用量 , 全量还田可以替代冬小麦季35.6%的氮肥和22.8%的磷肥施用量 。 东北和华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玉米和小麦的主产区 , 其玉米和小麦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的70%和50%以上 。 多年来由于过于追求粮食产量 , 造成了生产方式不合理和土壤质量持续下降 , 严重影响了东北和华北平原地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文章图片
气候智慧型农业来了 , 辽宁一地已有示范区……
具体表现为:耕层有机质含量低、水资源短缺、种肥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过量、秸秆利用不充分和还田方式不科学 。 上述问题中秸秆还田带来的系列问题尤其突出 , 华北平原区域复种指数高 , 小麦、玉米茬口衔接时间短 , 两季作物秸秆还田压力大 , 秸秆还田技术不成体系 , 由此带来的病虫草害发生风险增加 。 东北地区秸秆还田覆盖比例偏低、作业农机农艺结合不足、低温持续期长造成秸秆分解速率低;粉碎还田使土壤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加 , 秸秆覆盖地温偏低病虫草发生风险增加 , 影响种子生长发育 , 造成作物减产 。 当前 , 东北和华北平原地区在推行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 , 面临着技术、意识、能力与政策等多方面的障碍 。
文章图片
气候智慧型农业来了 , 辽宁一地已有示范区……
因此 , 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建立核心示范区 , 推动秸秆还田技术的创新优化与科学化秸秆还田模式的构建 , 集成秸秆还田条件下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秸秆促腐解技术 , 加强技术指导与推广服务 , 提出并推广与区域特点相适应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 提高区域秸秆还田作业质量 , 可实现促进农田土壤健康 , 提升农田土壤质量 , 强化固碳减排功能 , 为区域绿色农业发展和应对及缓解气候变化做贡献 。
据介绍 , 本项目将在华北地区的山东齐河、河北肥乡、辽宁阜新、黑龙江桦川建立核心示范区2400亩 , 开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与配套植保技术筛选工作 , 在黑龙江桦川地区结合项目区重点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翻埋、碎混还田以及玉米秸秆覆盖少免耕还田技术模式等的示范 。 在辽宁阜新地区设置240亩核心区 , 重点集成示范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二比空免耕播种技术模式;在河北肥乡地区重点实施麦玉秸杆粉碎旋耕还田优化模式、麦玉秸秆粉碎还田少免耕优化模式等技术模式的示范 。 在山东齐河地区重点实施玉米秸秆粉碎旋耕还田、玉米秸秆粉碎翻耕还田、玉米秸秆粉碎小麦少免耕等技术模式的示范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依托农业农村部旱地耕作制度创新团队和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多年研究成果 , 重点集成示范玉米秸秆覆盖少免耕技术模式 , 已在辽宁地区示范推广400多万亩 , 模式集成示范玉米种子包衣、秸秆覆盖还田、免耕、缓释肥减量施用、病虫害迁移防控等技术 , 减少水土流失、防风蚀 , 减少农机进地作业3次 , 秸秆全部还田较传统耕作减少CO2排放16.9% , 土壤风蚀降低92% , 耕层土壤含水量提升3.9个百分点 , 土体储水量平均增加31mm ,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
据悉 , 辽宁未来保护性耕作面积将达到1500万亩以上 , 形成促进秸秆科学还田与土壤健康的配套种植制度体系 , 以实现秸秆科学还田和粮食稳产增收 , 建立并示范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新模式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辽宁力量 。 通过三年项目示范 , 集成秸秆还田技术模式与配套植保技术 , 形成项目区秸秆科学化还田主流化技术模式 , 并保障新技术新模式的高效推广 。 形成促进秸秆科学还田与土壤健康的配套种植制度体系 , 以实现秸秆科学还田和粮食稳产增收 , 探索建立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新模式;通过创新项目成果管理方式与宣传方式 , 系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果与经验 , 开展广泛交流与分享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