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国内芯片巨头 相继进入“千亿市值俱乐部” 繁华背后存扩产隐忧

缺货涨价态势下 , 部分A股芯片公司的市值创下了新高 。7月7日 , 紫光国微涨幅10% , 截至当天收盘报170.36元/股 , 总市值达到1033亿元 , 成为近两周来继华润微和中环股份之后 , 第三家市值破千亿的半导体公司 。而在此前 , “千亿市值俱乐部”中的公司还包括了韦尔股份、卓胜微、北方华创、中芯国际、三安光电、兆易创新、闻泰科技、中微公司 。

硬件|国内芯片巨头 相继进入“千亿市值俱乐部” 繁华背后存扩产隐忧
文章图片

繁华的市场背后是摩尔定律趋缓下 , 芯片市场秩序的重新排列 , 但全球半导体巨头进入疯狂扩产后的风险也在堆积 。
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表示 , 晶圆厂设备支出历来是周期性的 , 通常增长一到两年 , 然后下降的时间大致相等 。数据显示 , 从2016年开始 , 半导体行业的晶圆厂设备投资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 而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1990年代中期 , 当时的芯片行业持续发展了四年 。
上述机构指出 , 在投资推动下 , 晶圆代工支出预计将在2021年增长23% , 达到320亿美元 。
半导体并购金额创历史新高
扩产、并购 , 自去年以来 , 全球半导体产业就开始走向整合的高峰期 。
【硬件|国内芯片巨头 相继进入“千亿市值俱乐部” 繁华背后存扩产隐忧】IC Insights数据显示 , 2020年上半年 , 受新冠疫情影响 , 全球半导体并购交易额较低 , 合计不到20亿美元 。但第三季度以来 , 全球行业发生多起大型并购 , 使2020年整年并购总金额达到1180亿美元 , 超2015年的1077亿美元 , 创历史新高 。
去年7月 , ADI宣布将以210亿美元收购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MIP)  ,  ADI预计此次收购将在2021年夏季完成 , 将提高其在汽车系统、电源管理和专用芯片设计的模拟和混合信号芯片中的市场份额 。
而在2020年9月 , 英伟达又宣布将以400亿美元股票+现金形式从日本软银收购ARM公司 。同年10月 , 韩国SK海力士宣布与英特尔达成协议 , 将以90亿美元全现金形式收购英特尔NAND闪存及存储业务 , 包括英特尔在中国大连的NAND闪存制造工厂 。
2020年10月 , 超微宣布将以总价值350亿美元全股票的形式收购FPGA构架的“领头羊”赛灵思 , 该交易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 , 10月 ,  Marvell宣布将以100亿美元收购美国模拟芯片制造商Inphi , 此次收购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完成 。
而进入今年以来 , 全球领域的并购案更是持续增长 。
TI宣布将斥资9亿美元收购美光12英寸晶圆厂后 , 国内厂商闻泰科技在7月5日发布公告称 , 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有意收购英国晶圆生产商Newport Wafer Fab(下称“NWF”) , 已与其母公司NEPTUNE 6 LIMITED及其股东签署了有关收购协议 。交易完成后 , 闻泰科技将间接持有NWF100%权益 。
闻泰方面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此次收购可以帮助公司实现增长目标和投资 , 进一步提高全球产能 。“通过此次收购 , 安世半导体获得了该威尔士半导体硅芯片生产工厂的100%所有权 。Nexperia Newport将继续在威尔士半导体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 引领新港地区和该区域其他工厂的技术研发 。”
从行业特点来看 , 半导体生产是一项资本密集的业务 , 并且随着制程技术的进步和制造工具的价格越来越昂贵 ,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 芯片产业链尤其是上游厂商需要增加其资本支出预算来稳固市场 。
SEMI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预测 , 全球半导体厂商将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新建19座和10座大批量半导体晶圆厂 。这些晶圆厂的设备支出应超过1400亿美元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将各有8座新晶圆厂 , 其次美洲6座 , 欧洲和中东共有3座 , 日本和韩国各2座 。而在这29座晶圆厂中 , 有15座是晶圆代工厂 , 月产能为3万至22万片 。
而在国产替代和市场机会叠加下 , 国内的半导体投资热潮也在持续 。
“过去一年的半导体创业投资热潮中 , 涌现出很多融资额超过5亿的大项目 , 这在过去的半导体发展历史上十分罕见 。”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在2021第五届集微半导体峰会上说 。
据云岫资本统计 , 从去年7月1日到今年6月20日 , 市场上有534个半导体公司获得融资 , 总融资金额达1536亿元;其中融资额超过5亿元的大项目数量是46个 , 数量上仅占8.6% , 但融资金额达992亿元 , 占据总融资金额的64.6% , 龙头效应明显 。
“国内半导体公司上市潮之后就会考虑收购 , 反过来支撑股价 , 并且在营收增长上也提供了相关保障 。”Gartner分析师盛陵海对采访人员如是表示 。
Gartner数据显示 , 在芯片生产制造供应链方面 , 中国企业在晶圆设备和材料方面的市场份额分别不到3%和5% , 技术难度非常大;在芯片设计工具EDA软件方面的市场占比更是不足1% 。
“中报”行情能走多久
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 , 2021年上半年 , 多只半导体概念股走出了“中报”行情 。
信达电子统计了2021年上半年的A股各板块涨跌幅 。电子涨幅为11.82% , 其中半导体板块已成为电子行业的主力军 , 就涨幅来看 , 半导体板块上半年涨幅达到了36.28% 。可以看到 , 半导体的产能紧缺覆盖了数字处理器、显示驱动程序、Wi-Fi和蓝牙SoC、网络芯片、DRAM和其他用于消费电子、个人电脑和网络设备以及汽车芯片等领域 。
信达认为 , 缺货涨价态势下 , 板块公司业绩弹性与下游客户集中度、议价能力等因素息息相关 , 下游市场越分散 , 涨价驱动力越强 。而部分优质公司由于切入大客户 , 涨价幅度有限 , 短跑弱于其他厂商 , 但有助长线竞争力 , 同时 , 晶圆厂及IDM、设备厂商、汽车电子赛道值得长期关注 。
此外 , 可以看到 , 从2019年科创板开设以及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运行以来 , 国内大批半导体产业链厂商陆续冲击A股IPO , 开启了一波上市热潮 。截至目前 , 科创板上市公司有302家 , 其中52家是半导体公司 , 占比达到17.22% 。
据不完全统计 , 今年上半年 , 有38家半导体企业提交了招股书 , 并获得受理 , 还有14家企业成功过会 。另有29家企业正在上市过程中 , 这些企业涵盖了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等产业链多个环节 。
而天眼查数据显示 , 我国今年上半年新增半导体相关企业超2万家 , 同比增长超178% , 而这几乎是去年一年的新增数量 。
目前 , 我国超过9.4万家经营范围含“半导体” , 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半导体相关企业 。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比达87% 。从地域分布来看 , 广东省半导体相关企业数量最多 , 超3.5万家 , 占全国比为38.5% 。其次是江苏省 , 共有1.5万家 。此外 , 上海、浙江、山东等地也排在前列 。
方正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 , 目前市场正处于涨价周期的早期、创新周期的初期、国产替代的萌芽期 , 半导体板块将具备近年来最确定的成长性之一 。而在未来两年内 , 供给和需求的结构化错配将把整个价格周期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现在到明年Q2之前 , 是以涨价为主、涨量为辅 , 而明年下半年往后3个季度 , 是以涨量为主 , 涨价为辅 。
“上游产能真正出来要到后年 , 目前市场需求增长远大于扩产速度 。”方正证券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对采访人员说 。
但也有声音认为 , 在高需求时期全球半导体企业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扩大产能 , 新增的半导体公司会形成相当的“泡沫” , 当需求增长放缓或下降时 , 产能过剩会导致厂商收入下降 。
半导体资本支出大幅增加后 , 一到两年内半导体市场将出现下滑(或显著的增长减速) 。
IC Insights数据显示 , 2000年 , 在互联网繁荣的高峰期 , 半导体市场增长了37% 。与此同时 , 资本支出增加了77% 。2001年 , 市场出现了32%的史上最大跌幅 。而在2017年的增长相对温和 , 然而两年后的2019年市场下降了12% 。
国金证券认为 , 目前正处于半导体通膨的大趋势下 , 依然看好国内外半导体设备龙头、晶圆代工先进制程龙头、能够成功转嫁成本给客户的设计公司 , 及ABF大载板、CPU Socket龙头 , 但该机构建议明年在5G进入尾声时要先避开高端5G智能手机 , 在家六机(笔记本电脑 , Chromebook , 平板电脑 , LCD TV , 游戏机 , 大尺寸手机)及大尺寸面板 , 挖矿产业链及三星美国厂产能回归后的同线产品链 。
上述机构认为 , 受需求等影响 , 全球半导体市场将从今年的20%同比增长趋缓到明年的8%同比增长 , 全球晶圆代工及封测市场从2021年的20%~21%营收同比增长趋缓到2022年的9%同比增长 , 全球存储器市场从2021年的30%营收同比增长趋缓到2022年的15%同比增长 。
访问:
京东商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