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如何下沉到中小学?7月8日 ,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AI产业人才高峰论坛上 , 上海交大特聘教授俞勇表示 , 一定是重思维、轻编程、浅AI , 让学生用计算思维的方式去分析 , 用创造性的思维去想象解决方案 , 最终用设计思维去产生产品和作品 。
文章图片
从全球AI人才培养和竞争现状来看 , 俞勇表示 , 中国AI人才培养并不落后 , 按照国家划分 , AI高层次人才美国排名第一 , 中国第二 。 北京、长三角、港澳台占据了绝大多数的AI高层次人才 。 不过从两国的差距来看 , 美国AI高层次人才是中国的6.36倍 。 “我们还是应该吸引和培养AI人才 , 快速建设一支高水平的AI人才队伍 。 ”俞勇表示 , 同时 , AI技术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要平衡 。
【高层次|上海交大特聘教授谈AI教育下沉中小学:重思维轻编程浅AI】从AI人才评价体系来看 , 俞勇表示 , 分为三个层次的能力模块:AI基础能力、AI+X能力、X+AI能力 。 AI基础能力需要思维、实践和理论 , 这是从事AI行业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 AI+X能力代表了以AI专业为主的跨专业和跨行业能力 。 X+AI能力代表以职业、职位能力为主 , 有AI领域的知识加持 。
那么 , 什么时候去培养AI人才的效果更好?早期的介入是否会更好?俞勇表示 , 答案是肯定的 。 “我们看到很多国家 , 从以色列、日本、美国、英国、欧盟、新加坡 , 按照时间的周期 , 他们分别把编程纳入中小学的课堂 , 纳入中小学的必修课 , 甚至纳入中小学的考试科目 。 ”
2017年 , 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 , 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 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
AI教育下沉到中小学 , 是不是把大学的课搬到中学小学去做呢? 俞勇表示 , 肯定不是的 。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去培养呢?他表示 , 一定是重思维、轻编程、浅AI 。 让学生用计算思维的方式去分析 , 用创造性的思维去想象解决方案 , 最终用设计思维去产生产品和作品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高层次人才|紧盯“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东莞发布人才新政
- 建设|上海交大数字医学研究院成立,宁光任研究院院长
- 申城|上海交大杨元庆科学计算中心揭牌,中国高校最强算力基座落地申城
- 实验楼|上海交大杨元庆科学计算中心揭牌,算力为中国高校第一
- Lenovo|上海交大杨元庆科学计算中心揭牌 联想:计划出资2个亿孵化3个领域
- 驱动|上海交大团队开发视觉伪装系统:可应用于生态监测等方面
- 芯片|上海交大邹卫文团队在光学智能计算芯片研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 上海交大|上海交通大学“超导体中分段费米面的实现”在Science发文
- 高层次人才|这些数字,藏着专业技术“人才账”
- 任朝霞|上海交大自主研发小卫星“SSS-2A”成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