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经济日报:垄断再无侥幸空间

来源:经济日报
文/佘 颖
【新浪科技综合|经济日报:垄断再无侥幸空间】反垄断执法再出一记重拳——近日 , 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 , 对互联网领域22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作出了行政处罚 , 涉及腾讯、阿里、美团、滴滴等多家企业 。 此次处罚打破了很多人对于垄断行为的种种侥幸心理 。
幻想法不责众吗?“反正大家都在这么做 , 政府哪里管得过来” , 这样的想法显然是幼稚可笑的 。 此次被处罚的企业共计30余家 , 除了行业巨头 , 还有普通企业甚至国有企业 , 只要被认定为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 , 一个也无法逃脱 。
以为大而不倒吗?不存在 。 跟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比起来 , 再大的企业也必然受到法律约束 , 哪有什么“老虎屁股摸不得” 。 这一信号越来越清晰 。
那么 , 是不是“法不责小” , 光打“老虎”就够了呢?从这次的处罚来看 , 多家企业只能算中小企业 , 被认定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后 , 也同样被罚 。 这说明 , 只要胆敢破坏市场秩序 , 大小企业均要付出代价 。
是不是“法不责老” , 传统领域企业不受约束?也不是 。 涉案企业中有不少传统企业 , 例如纽仕兰是乳制品企业 , 广州恒大足球是文体企业 , 三菱重工还是国外的制造企业 。 也就是说 , 反垄断执法是针对整个市场环境的净化 。
也有人发现 , 此次公布的多个案件 , 时间久远的发生于2011年 , 是10年前的旧事 。 这并非违背“法不溯及既往” , 而是严格执法的表现 。 因为 , 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 只要法律生效后实施的违法行为 , 都应受到法律管辖 。
地方政府同样也要受到约束 。 近日 , 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 , 要求各地严格遵循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框架 , 重点关注妨碍平等便利退出市场、以奖补方式变相指定交易和实行地方保护、影响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 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大市场 。
上述情况充分证明 , 我国强调反垄断法面前一视同仁 , 绝非一句空话 。 要强调的是 , 反垄断也好 , 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也好 , 意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 用制度来保障和鼓励创新 , 对新兴产业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并未转向 。 只是 , 创新不能践踏法律红线、不能挑战道德底线 , 更不能侵犯消费者权益 。 对此 , 市场主体务必铭记于心 , 因为垄断再无侥幸空间 , “出来混 , 早晚都要还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