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果壳
十八年前的夏天 , 2003年6月 , 中国人终于在与SARS疫病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 当年7月 , 发表于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篇论文提出假说 , 认为某一地区使用的语言种类可能影响SARS的传播效率 。 具体说来就是某些语言相对于其他语言送气音更多 , 更容易产生口水 , 飞沫四溅 , 也就更利于疫病的传播 。
语言的发音方式 , 居然会影响疫病传染 。 那么从防疫角度来讲 , 到底什么样的语言更健康安全呢?
飞沫是如何产生的
说到疫情 , 最先想到的便是还在持续的新冠疫情了 。 新冠肺炎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 病人在呼气、打喷嚏和咳嗽时会将大量病原体经口鼻排入环境 , 进而增加其密切接触者被传染和患病的概率 。 不光如此 , 正常的说话和呼吸也会造成很大的、甚至更高的传染风险 。
2020年10月12日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马努克·阿巴卡里安(Manouk Abkarian)和普林斯顿大学的霍华德·斯通(Howard Stone)利用高速成像技术 , 首次展现了说话是如何产生唾液滴并将其喷射到空气中的 。
文章图片
图1/4
用于显示唾液滴分布的激光幕布
高速成像技术显示 , 当人张嘴说话时 , 嘴唇会先被一层唾液薄膜润湿 , 并在嘴张开时形成唾液细丝 。 接下来送气发声时 , 向外的气流会将细丝拉长、破散并喷溅到空气中去(动作类似于吹泡泡糖) , 而整个过程的发生耗时不到一秒 。
文章图片
图2/4
高速摄像机捕捉说话时产生唾液滴的过程
那如果保持安静不说话 , 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并不 。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疾控预防中心的威廉·杰拉德·林兹利(William Gerard Lindsley)等人比较了咳嗽和呼吸过程中产生飞沫的差异<6> , 发现虽然咳嗽和喷嚏中更能检测到活病毒 , 但是和呼吸产生的结果差异不大 。 再考虑到呼吸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都更长 , 呼吸其实可能产生总量更多的携病飞沫 , 在疾病防控过程中不可掉以轻心 。
“澎湃”的发音 , 更多的飞沫
不得不承认 , 说话的时候 , 有一些音节就是更有力量 。 假如参加“说话吹蜡烛”这个游戏 , 你会选择哪些词?常识告诉我们 , 带/b/ , /p/ , /m/ , /f/的词很有用 ,/ss/ , /sh/和/th/效果也不差 , 都在飞沫贡献方面异常“慷慨” 。
不妨(在防疫安全条件下)试读以下词汇 , 来直观感受一下语言的力量:“漂亮”、“帅气”、“发财”、“想啥呢”、“社畜”、“害怕” 。 好了 , 你面前的手机屏幕是不是已经被口水浸湿了?
文章图片
图3/4
图 | giphy
能用这些词在游戏中吹灭蜡烛 , 是因为在念它们的时候有明显的送气音和爆破音 。 塞浦路斯尼科西亚大学的乔治奥斯·P·乔治奥(Georgios P 。Georgiou)等人发现 , 在这其中 , /p/才是真正的万恶之源 。
他们研究了不同语言产生飞沫的能力(送气音和爆破音的多少及其使用频率)和83个国家和地区病例数的相关性 。 具体来说 , 研究人员选择了/b/ , /d/ , /p/ , /t/这几个音来分析 , 因为在使用它们时会产生大量飞沫 , 并且在世界语言中较为常见 , 使用频率较高 , 从60%到80%不等[8 , 9] 。
文章图片
图4/4
而显然羊驼早已掌握了这一技能(不是) | pinterest
结果发现 , /b/ , /d/ , /t/和基本传染数为负相关 , 而/p/则呈正相关 。 也就是说 , 有送气辅音的语言虽然产生飞沫的能力略高于无送气辅音的语言 , 但差异并不显著 。 频繁使用/p/的语言才可能更有机会传播病毒 。
话太密 , 喷太多
不光是语音 , 飞沫产量还和其他因素有关 , 例如说话频率 。 说话频率又与音节信息密度有关 。 2019年法国里昂大学的弗朗索瓦 · 佩莱格里诺(Fran?ois Pellegrino)等人研究了17种语言后发现 , 语言的信息密度越高 , 这种语言的使用者说得就越慢;语言的信息密度越低 , 这种语言的使用者说得就越快 。 最终 , 不同种语言传递信息的速度其实差不多 。
研究者打了个比方说 , 就好像大鸟扇动翅膀的频率更低;小鸟扇动翅膀的频率更高 , 但最终 , 大鸟和小鸟都可以浮在空中 。
汉语的音节信息密度就很高 , 能做到“言简意赅” 。 “卧槽”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表达4*4=16个意思甚至更多 。 而有些语言音节信息密度低 , 说话发音多且快 , 例如语速第一快的日语和第二快的西班牙语 。
不过 , 由于因素过多和研究方法受限 , 语言种类和疫病传染性的关系暂不能盖棺定论 。 世界上有超过7000种活跃语言 , 很难一一囊括在内 。 此外 , 每个人的语言交流方式并不严格和语言区绑定 , 它会随着场景发生灵活变化(例如你想表达“我明白了” , 嘴上说出来的话不一定是中文) 。 因此 , 病毒传播和语言使用之间的确切关系尚有待深入研究 。
要注意的是 , 以上研究是在讨论哪个发音更能传播疾病 。 即使是相对最“低危”的语言 , 在疫病防治时也依然有很高的传播风险 , 毕竟即使沉默无言 , 呼吸也依然会产生飞沫 。
【新浪科技综合|口水横飞,唾沫飞溅,你这语言……是不是助长疫情传播啊?】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 戴好口罩 , 保持距离 , 少接触、勤洗手 , 做好个人卫生才是硬道理 。 无论说什么语言 , 无论病原体变异成什么模样 , 这些方法都是有效的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