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人脸识别“双刃剑” 我们还能否光膀子打游戏?


新浪科技|人脸识别“双刃剑” 我们还能否光膀子打游戏?
文章图片
图1/4

新浪科技讯 7月10日上午消息 , 几天前 , 一则关于“人脸识别一定要穿上衣服”的微博话题登上热搜 。 无独有偶 , 一则有关于腾讯游戏将对夜间游戏玩家做重点筛查 , 凡是拒绝或未通过人脸验证将被当成未成年人踢下线的消息 , 也于近期出现在大众视野 。
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一柄双刃剑 , 在带来便利的同时 , 也正不断的引发着担忧 。 在进行人脸识别时 , 到底需不需要穿衣?以后大家还能不能光着膀子打游戏了?一系列的问题 , 正在引发着业界思考 。
起因:人脸识别会拍全身?
事件的起因源于某条微博 。 该博主表示 , 自己发现了人脸识别后台的工作秘密 , 同时惊呼“人脸审核的后台居然是这样的” , 劝诫大家以后一定要谨慎点!该则消息发布后 , 瞬间引来大量自媒体及消费者群体讨论 。

新浪科技|人脸识别“双刃剑” 我们还能否光膀子打游戏?
文章图片
图2/4

评论区有人指出 , 当人们使用App进行人脸识别功能时 , 摄像头拍到的区域会全部被上传 , 并可能被后台的工作人员看到 。 而很多用户误以为人脸识别系统只会将人脸的部分上传 , 于是 , 他们可能在趴在被子里时、洗澡、和另一半拥抱时做人脸识别 , 殊不知 , 人脸以外的部分也被摄像头记录下来 , 被别人看到 。
几经舆论讨论升温之后 , 原本一则看似只是出于“好意“的微博提醒内容 , 最终被渲染成为超两亿人次阅读评论的群体性社会事件 。 评论区 , 大多数人员均表示自己被戏弄了 , 并且扬言要跟系统说拜拜;也有用户因为自己隐私泄露了 , 表示想要换一个星球 , 该则评论在网上收获了1.1万个赞 。

新浪科技|人脸识别“双刃剑” 我们还能否光膀子打游戏?
文章图片
图3/4

专家分析:数据经过脱敏无法还原为图像
事实上 , 针对于人脸识别一定要穿上衣服一事 , 某头部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技术专家李梁对新浪科技分析称 , “上述人脸识别系统的界面不像是头部技术厂家产品 , 比较简陋 , 不排除是个人制作以换取流量 。 ”其还指出 , 微博中的两张图片明显背景色和被拍照主体均不一致 , 存在很大成分的蓄意炒作性质 。
李梁介绍称 , 一个成熟的人脸识别系统通常由人脸检测、关键点检测、人脸规整、特征提取、特征比对几个模块组成 。 在整个人脸识别系统工作的过程中 , 人脸识别算法首先会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对海量人脸图片进行学习 , 借助输入图像提取出对区分不同人脸的特征向量 , 让每张人脸在算法中都有一组对应的特征值 , 以便于后续的人脸查找比对 。
他强调 , 目前 , 为了节约带宽 , 除了银行等特殊场景需要上传视频辅助进行人工验证之外 , 大部分智能视频摄像机不会上传视频 , 只会返回特征数据 , 这种数据经过脱敏无法还原为图像 。 因此 , 对于用户隐私视频泄露一事 , 大家其实没必要过度担忧 。

新浪科技|人脸识别“双刃剑” 我们还能否光膀子打游戏?
文章图片
图4/4

然而 , 即便如此 , 有关于人脸识别是否要穿上衣服一事 , 依然引发了众网友的高度关注 , 甚至于群情激奋 。
“本质上 ,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门中立的效率工具 , 其本身是不具备好坏善恶立场的 , 但如果被不合理的使用了 , 其也极有可能引发社会轰动甚至构成利益侵害 。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过程中 , 隐私计算企业富数科技公司副总裁卞阳如此表示 。
卞阳认为 , 消费者要想享受到更为便捷的信息科技服务 , 在一定层面上会面临着选择性放弃掉一部分数据占有权的两难 , 不过庆幸的是 , 目前的隐私保护技术已经越来越为成熟多样 , 用户的个人信息正逐渐被保护起来 。
据介绍 , 目前 , 包括人大、全国信标委以及央行、公安部等在内的多个部委 , 已经牵头制定多项规范和法规 , 国内中大型技术企业大部分 , 都参与了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法》、《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基于互联网的人脸识别认证系统技术要求》等法律法规的制定 , 在行动上已经开始重视起用户的数据隐私保护 。
此外 , 包括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匿踪查询等多项技术在内的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 , 也已经开始被广泛的采用 , 以技术手段让数据“可用不可见” , 正在成为事实 。
【新浪科技|人脸识别“双刃剑” 我们还能否光膀子打游戏?】“数字技术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大家应该学会与数字技术共生 , 学会拥抱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改变 。 ”卞阳说道 。 (文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