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数字史馆让党史故事更鲜活

“漫步”网上军史长廊 , 全息实景图像一览无余 , 让人身临其境;点击3D建模的文物展品 , 相关视频自动播放 , 全方位解读电子文物的相关信息和背景故事……前不久 , 军事科学院某部数字史馆正式上线运行 , 采访人员慕名“前往”参观 , 在虚拟化场景、立体化展示中 , 充分感受沉浸式体验的独特魅力 。
【老一辈|数字史馆让党史故事更鲜活】“科技干部普遍学历高、求知欲强 ,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须提高大家参与度 , 增强教育针对性 。 ”该部领导向采访人员道出建设数字史馆的考量 。 他们采用3D建模等技术 , 对已有的军史陈列和史料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 , 将其搬到可交互网络教育平台上 , 精心打造了一个资源共享、全时开放、互动性强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 。
采访人员登录数字史馆 , 沿着导航路标 , 一路来到“国家使命”展区 。 这个展区介绍了一代代科研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
“单位组建之初 , 数百名老一辈科学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 告别亲人、隐姓埋名 , 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走进大山深处 , 开始艰难的科研攻关……”伴随着AI解说员的讲解 , 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物模型跃然眼前 , 生动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 。
利用3D建模技术 , 参观者可将老一辈科学家使用过的计算尺“拿”在手中端详 。 配合AI语音讲解和自动漫游功能 , 徜徉数字史馆 , 能时刻感受到浓浓的“科技风” 。
在数字史馆的文物展厅内 , 展示着各类“3D文物” 。 其中 , 一个墨绿色的工具盒 , 吸引了采访人员的目光 。 通过操作交互界面 , 采访人员“打开”工具盒 , 几把锈迹斑斑的圆规、一把磨损的直尺等工具映入眼帘 。
通过阅读工具盒的文字介绍 , 采访人员了解到那段历史:单位创立之初 , 老一辈科学家只能利用简陋的作图工具 , 趴在木桌上、床板上 , 一笔一画精心勾勒一幅幅设计图……
“互动体验式的参观 , 让人仿佛回到了历史场景之中 , 就像亲身经历过一样 。 ”采访人员在这件展品旁的留言板上 , 看到该部青年科技干部邱波写下的心声 , “老一辈科学家和建设者排除万难、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敬佩 。 我要传承和弘扬好他们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优秀品质 , 将其内化为无私奉献、不懈攀登的强大动力!”
该部领导告诉采访人员 , 如今 , 数字史馆不仅成为该部官兵学习党史的重要课堂 , 许多友邻单位的官兵也纷纷慕名前来“打卡” 。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 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 ,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我军建设发展 。 ”采访中 , 该部某研究室主任张彬说 , 学史力行 , 就是要砥砺以身许国的勇毅担当 , 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壮志豪情 , 勇立潮头、锐意进取 , 让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迸发涌现 , 推进强军事业向前发展 。
作者:邵龙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