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外国人短期来华可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_原题是:外国人短期来华可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文章图片
图1/1
昨日 , 央行官网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 白皮书称 , 没有银行账户的社会公众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 , 短期来华的境外居民可在不开立中国内地银行账户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 , 满足在华日常支付需求 。
据了解 , 中国央行高度重视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开发 。 目前 , 研发试验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 , 正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的原则 , 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测试 。
截至2021年6月30日 , 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 , 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 。 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 , 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
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
白皮书称 , 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 , 旨在创建一种以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公众现金需求为目的、数字形式的新型人民币 , 配以支持零售支付领域可靠稳健、快速高效、持续创新、开放竞争的金融基础设施 , 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 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 提高货币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
数字人民币丰富央行向社会公众提供的现金形态 , 满足公众对数字形态现金的需求 , 助力普惠金融 。 随着数字技术及电子支付发展 , 现金在零售支付领域使用日益减少 , 但央行作为公共部门有义务维持公众直接获取法定货币的渠道 , 并通过现金的数字化来保障数字经济条件下记账单位的统一性 。 数字人民币体系将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 , 保持对广泛群体和各种场景的法定货币供应 。 没有银行账户的社会公众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 , 短期来华的境外居民可在不开立中国内地银行账户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 , 满足在华日常支付需求 。 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特性也有利于企业及有关方面在享受支付便利的同时 , 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
具备跨境使用技术条件
白皮书称 , 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倡议 , 探索改善跨境支付 。 社会各界对数字人民币在实现跨境使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较为关注 。 跨境支付涉及货币主权、外汇管理政策、汇兑制度安排和监管合规要求等众多复杂问题 , 也是国际社会共同致力推动解决的难题 。 货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的市场选择过程 , 国际货币地位根本上由经济基本面以及货币金融市场的深度、效率、开放性等因素决定 。
数字人民币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 , 但当前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 。 未来 , 人民银行将积极响应二十国集团(G20)等国际组织关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 , 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 。 根据国内试点情况和国际社会需要 , 人民银行将在充分尊重双方货币主权、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跨境支付试点 , 并遵循“无损”、“合规”、“互通”三项要求与有关货币当局和央行建立法定数字货币汇兑安排及监管合作机制 , 坚持双层运营、风险为本的管理要求和模块化设计原则 , 以满足各国监管及合规要求 。
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
2019年末以来 , 人民银行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 , 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 , 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
2020年11月开始 , 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新的试点地区 。 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地区的选择综合考虑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各地产业和经济特点等因素 , 目前的试点省市基本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 , 有利于试验评估数字人民币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应用前景 。
截至2021年6月30日 , 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 , 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 。 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 , 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
【北京青年报|外国人短期来华可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下 , 一些地区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 , 实现了不同场景的真实用户试点测试和分批次大规模集中测试 , 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 , 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 。 文/本报采访人员程婕
安全及隐私
央行内部对数字人民币相关信息设置“防火墙”
昨日 , 人民银行举行媒体吹风会 , 介绍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有关内容 。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会上表示 , 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数字人民币体系的安全及隐私问题 , 把依法合规和安全便捷作为最重要的两个设计原则 , 贯穿数字人民币设计框架的各个层面 。
在安全性方面 , 首先规范数字人民币及相关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维操作流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安全管理 , 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和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和抗抵赖等特性 , 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 , 保障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满足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高并发性、高易用性和业务连续性要求 。
其次 , 初步完成构建多层次联防联控安全运营体系 ,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 注重加强实战训练 , 为数字人民币提供常态化的安全保障支持工作 , 加强应急演练与资源保障 , 有力提升防范突发风险应对能力 。
同时 , 研究新安全技术提升数字人民币安全水平 , 引入分布式数字身份、零信任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强化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技术措施 , 提升用户信任感和安全感 。
在隐私性方面 , 范一飞指出 , 数字人民币体系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 , 充分考虑现有电子支付体系下业务风险特征及信息处理逻辑 , 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 。 同时 , 注重防范数字人民币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 确保相关交易符合反洗钱等要求 。 数字人民币体系收集交易信息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则 , 不过度收集 , 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 , 不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 。 人民银行内部对数字人民币相关信息设置“防火墙” , 通过专人管理、业务隔离、分级授权、岗位制衡、内部审计等制度安排 , 严格落实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管理 , 禁止任意查询、使用 。
没有银行账户的社会公众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 , 短期来华的境外居民可在不开立中国内地银行账户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 , 满足在华日常支付需求 。
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
数量:超132万个
领域:生活缴费、餐饮服务
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
开立钱包数
个人:2087万余个
对公:351万余个
累计交易
笔数:7075万余笔
金额:约345亿元
推荐阅读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IT|8号线、14号线将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今年开通线路段创纪录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列车驾驶室|北京:体验无人驾驶地铁
- 傅跃红|会长寄语
- 示范|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365万公里
- 发射|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 方案|百度:到2030年将推动交通减碳7000万吨
- 中移|中移金科推出SIM PAY:支持离线、“碰一碰”支付,助力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 签注|北京通App新版本将上线,智能搜索、居住证签注提醒等功能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