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不到10天两次飞行,太空旅游离我们越来越近
1969年7月20日 , 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踏上月球 。 这一壮举 , 在一个名叫贝索斯的5岁男孩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于是在整整52年后 , 已经是世界首富的贝索斯 , 用特别的方式纪念了这个日子——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趟太空游 。
北京时间2021年7月20日21时13分 , 贝索斯和另外3名乘客搭乘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号亚轨道火箭 , 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发射升空 , 飞行高度超过了100公里 。 约10分钟后 , 他们安全返回地面 。
不过这并不是近期唯一的亚轨道载人飞行 。 就在7月11日 , 英国维珍银河航天公司老板布兰森 , 搭乘该公司的白骑士2号/太空船2号亚轨道空天飞机 , 愉快地在太空边缘体验了失重的感觉 。 不到10天 , 2次飞行 , 仿佛预示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 难道航天迷们心心念念的太空旅游 , 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答案是是的 。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认为 , 这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 拉开了亚轨道商业太空旅游新时代的序幕 。
实际上 , 太空旅游并不是新鲜事物 。 2001年4月28日 , 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买到了一张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船票” , 成为首位参观国际空间站的游客 。 但这种所谓的太空旅游 , 只是专供顶级富豪的定制套餐 。 要知道 , 蒂托为这张船票花费了2000万美元 。 而维珍银河与蓝色起源的飞行试验 , 将使太空旅游的成本大幅降低 。
庞之浩说 , 虽然两家公司均处于试飞阶段 , 但只要后续试飞顺利 , 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正式推出太空旅游业务 。 例如维珍银河已经拥有了至少5架太空船2号亚轨道航天飞机、2架白色骑士2号航空运载飞机 。 后续该公司计划再试飞2次 , 预计将在2022年全面开启商业太空旅行业务 , 目前已收到700多张座位票的预订金 , 平均每张票价在20至25万美元 , 未来有望将票价降到4万美元左右 。
蓝色起源尚未公布后续试飞计划 , 正式开展业务的时间可能较晚;定价也不具备优势 , 每次飞行或将花费百万美元 。 不过贝索斯却不忘标榜自己、嘲讽友商 。 他曾嘲笑太空船2号是一架高空飞机 , 飞不上100公里高的卡门线 , 而且窗户小还不环保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表示 , 要论技术 , 上述两家公司的技术途径差别很大 , 但都沿用了过去曾有的技术 。 例如维珍银河的方案是通过白骑士2号航空飞机在空中发射太空船2号亚轨道航天飞机 , 2个飞行器都是水平起降且可重复使用 。 这与NASA牵头研制的X-15试验机很相似 。
X-15试验机采用火箭动力 , 于1959年首飞 , 每次飞行需要由B-52载机带入空中释放 。 1960年代 , X-15试验机先后创造了6.72马赫和108公里的速度与升限世界纪录 , 其飞行试验为美国后来的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发展等提供了宝贵数据 。 蓝色起源采用的飞行方式则比较传统 , 用新谢泼德火箭发射乘员舱 , 两者都是垂直起降且可重复使用 。 1961年 , 美国水星号飞船的第一次、第二次飞行 , 都是亚轨道载人飞行 。
尽管如此 , 杨宇光仍认为这两家公司进行的飞行试验很有意义 。 他说 , 人类第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轨道飞行器是航天飞机 , 但航天飞机在成本控制以及安全性方面非常失败 , 其惨痛的教训 , 从客观上阻碍了后来人对可重复使用技术的尝试 。 但蓝色起源 , 包括SpaceX公司等 , 又把这些技术捡了起来继续发展 , 打破了航天飞机失败带来的影响 , 这是值得鼓励的 。
【轨道|不到10天两次飞行,太空旅游离我们越来越近】另一方面 , 杨宇光表示 , 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这几个领域 , 并不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 虽然其回报率非常高 , 但是主要体现在成果转化和其他一些间接效果 。 而太空旅游则是一个可以直接赚钱的行业 , 在这方面取得进展 , 将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快速发展 。
此外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上述两次飞行试验之间 , 中国航天也不小心冒了个泡 。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消息 , 7月16日 , 由该集团一院研制的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起飞 , 按照设定程序完成飞行后 , 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 , 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点火起飞”“水平着陆”“重复使用”……在这篇字少事大的消息里 , 一个个关键词让人浮想联翩 。 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官方抖音账号“中国军工”回应的那句“过于先进 , 不便展示” , 更是被网友称为:国家级“凡尔赛” 。
截至目前 , 一院尚未针对此次飞行透露更多信息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此次首飞的运载器搭载于火箭顶端 , 由火箭送入亚轨道后分离 , 按计划滑翔飞行 , 并依靠自身动力返回降落 。 首次飞行旨在验证升力式地面自主垂直起飞、再入返回、水平着陆等关键技术 。
2017年 , 一院一位火箭专家曾向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介绍我国正在研制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 这位专家介绍 , 该运载器兼具航天器和航空飞行器的特点 , 起飞方式与传统火箭一样 , 都是垂直发射 , 一二级在完成各自任务后 , 将分别返回着陆场 , 像飞机一样水平降落在跑道上 。 该专家表示 , 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发方面 ,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是“比肩的” 。 该运载器主要面向300至500公里高度轨道 , 可满足未来“快速、可靠、廉价”的航天运输需求 。 例如能承担未来我国空间站的人员、物资运输任务 , 也能满足有效载荷发射需求 , 还能开发太空旅游等民用产业 。 采访人员 付毅飞 实 习 生 谢雨鲲
推荐阅读
- 电子商务|员工抱怨亚马逊太冷酷:工伤后得不到赔偿 还不让休假
- 最新消息|汽车之家回应裁员传闻:系正常业务结构优化、涉及人员不到5%
- 地球|马斯克否认“星链”占用地球空间轨道:能容纳数百亿颗卫星
- SpaceX|马斯克否认“星链”占用地球空间轨道:能容纳数百亿颗卫星
- IT|风阻系数不到0.20 史上“最节能”奔驰1月4日发布
- 人物|马斯克否认星链卫星挤占太空空间:地球低轨道能容纳几百亿颗卫星
- 中国|印尼雅万高铁开始无砟轨道铺设
- 轨道|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
- 运载火箭|将天绘-4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二丁运载火箭今年圆满收官
- 太阳轨道|冬奥会奖牌里 蕴含着古老的天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