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瞄准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以“智造”赋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 核心在产业 。 近年来 , 成都深入推动先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 坚持从“制造”向“智造”升级 , 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 不断增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 近日 , 在新都区、蒲江县等地 , 先进智能制造最新成果不断涌现 。
全国首个
3D手机盖板生产线在新都投产
全国首个3D手机盖板下线 , 一个月生产80万片成品 , 自动化程度全国第一 , 生产效率国际领先……这样一条集效率与技术为一体的生产线 , 就在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的拓米集团3D盖板生产车间 。
拓米集团是一家具备自主核心技术 , 拥有国际先进设备研发能力、全自动化生产能力 , 高尖端研发专家集聚 , 在国际光电显示行业中发展势头强劲的科技公司 。 去年5月20日 , 拓米集团与新都香投集团旗下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成都拓米双都光电有限公司 , 总投资30亿元 , 主要生产3D曲面玻璃盖板、UTG(超薄柔性玻璃)盖板、智能工业机器人及相关产业配套设备 , 为新都智能制造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
“不管是建设还是投产 , 都相当迅速 。 ”谈及来到新都的发展情况 , 成都拓米双都光电有限公司3D事业部总监魏雕伟感到很满意 。
据了解 , 成都拓米双都光电项目的落地是新都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 坚持“制造”向“智造”升级、向“智造+服务”转型 , 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为载体 , 引进制造配套研发、服务体系的具体行动 。 一年来 , 该项目已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 , 成功加快聚集上下游配套企业 , 打造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 实现了新都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领域的新突破 。
“去年11月正式开工 , 今年6月我们的3D盖板产线就正式投产了 , 这个进度是非常快的 。 下半年将有一千万个相关产品从新都走向世界 。 ”魏雕伟说 , 利用国有平台公司打造的标准化厂房在此次项目合作中体现出强大的优势 , “标准化厂房的提前建设 , 保证了项目签约仅5个月 , 就启动厂房内部生产线布局工作 。 ”
在今年DIC AWARD2021国际显示技术创新大奖赛上 , 由成都拓米双都光电有限公司生产的TUTG产品获得材料创新金奖 。 五轴片荷载机器人和铰链分别获得了银奖 。
目前 , 该项目的二期工程已经动工 。 “二期项目占地138亩 , 投资金额达18亿元 。 ”魏雕伟表示 , 二期扩产完成后 , 项目总产能可达到年产5000万片(套)3D曲面手机盖板 , 具备承接超大规模品牌厂商旗舰产品订单的能力 。 “届时 , 拓米集团将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力 , 吸引相关产业更多的配套厂商、供应链 , 入驻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园 , 以此带动整个园区共同发展 。 ”魏雕伟说 。
全球顶尖
精密数控机床在蒲江完成组装生产
7月23日 , 采访人员从蒲江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获悉 , 园区内的德国司代普西南中心通过蓉欧铁路从德国进口机床所需零部件 , 组装生产了9台最新的M.700型多功能桌面级精密数控机床 , 交付到河南商务职业学校及清远天安智谷产业园区 。
据悉 , 这是目前全球顶尖的精密数控机床设备 , 单台设备已经具备14种功能 , 外观上进行了创新 , 内部的组装操控方面也做了新的改动 , 可以同时满足用户的不同加工需求 , 最大程度实现了更多产品的制造 , 具备更多的创新功能 , 同时也避免了以往设备在操作运行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德国司代普( STEPCRAFT )西南中心由蒲江县人民政府与德国司代普克莱夫特有限公司联合打造 , 2019年正式入驻成都中德职教创新集聚区 , 建设内容包括机床设备组装、设备销售、技术支持、产品研发、产品生产、技能培训等 。 通过德国司代普中国唯一运营商北京德信合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场化运营 , 将人才培养、科普研学、工业产品研发及生产、设备生产及销售融为一体 , 形成中德“教-产-学-研”融合创新合作模式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作为亚太地区唯一授权的司代普生产、组装和售后维保中心 , 德国司代普( STEPCRAFT )西南中心组装机床产品已成功销售到北京、重庆、郑州、苏州、威海以及景德镇、清远、保定、济宁等地 , 成为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合作示范平台 , 被全国机械行业指导委员会评为2021年全国机械行业校企深度融合示范项目及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 。
本报采访人员 洪继东 陈泳 文/图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人工智能|聚焦车载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研究 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低碳发展|四川做强清洁能源产业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智能汽车|瞄准2022的靶心 智能汽车还要深挖潜力
- 产业化|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助力“专精特新”走向“隐形冠军”
- 硬件|松和产业开发出耐热可弯曲的透明印刷电路板
- 虚拟数字|虚拟数字人应用 加速产业渗透
- 生产线|贵阳经开区打造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做强经济“顶梁柱”
- 策源|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到2025年达到4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