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30日电 (采访人员 刘尚君)拥抱数字化转型 , 银行业掀起“金融+场景”服务理念的建设浪潮 , 各家商业银行依托手机银行抢跑非金融服务赛道 , 寻求差异化的突围良机 。
日前 , 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7.0版正式上线 , 创新打造跨境、教育、体育、银发四大战略级场景 。 线下 , 发布会现场围绕7.0战略场景打造的“美好生活体验馆”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的驻足 。
这边轻触屏幕 , 运动发烧友可链接境内外300余家冰雪场馆 , 享受一站式冰雪运动 。 那边进入K12智慧平台终端 , 学生、老师、家长对课业情况、安全监管、生活服务等数据一目了然 。 当手机银行成为消费场景的新常态 , 视频健康问诊、适老服务体验、少儿财商培养等金融服务项目也备受关注 。
不难看出 , 高人气的背后 , 中国银行布局金融场景 , 抓住了当下“育小” “养老”两大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民生热点 。
7月5日 , 中国银行发布了国内首个《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 , 探索构建开放、共赢的“金融+”场景生态圈 。 中国银行作为持续经营超过百年的银行 , 始终以服务社会民生为宗旨 。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期 , 中国银行坚持服务中心下沉和普惠金融理念 , 聚焦跨境、教育、体育、银发为主的C端客群 ,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 。
应对社会最关心的 终端“驾驶舱”覆盖教育全客群
7月18日 , 中国银行教育场景K12智慧校园1.0版服务已全新上线 。 至此 , 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教育专区服务从K12教育延伸至高校教育和校友服务 , 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中国银行致力于打造一条覆盖教育全生命周期 , 支持家、师、生、校、教全客群的智慧校园数据服务链 。 ”
金融场景下的教育服务实现终端“驾驶舱”的功能属性 。 它有两条运营逻辑线 , 一是通过支持G端(政府)、B端(企业)服务,把科技、数据、金融触达到受教育群体 , 尤其是家长及在校的青少年群体 。 二是通过手机银行对接C端(个人) , 为他们提供金融+非金融的综合服务 。
随着非金融行业场景化的不断演进 , 中行工作人员认为 , “金融+科技”的关注点仍在于社会进步中的人的发展 , “具体到校园群体 , 我们更多想到的是安全性、便利性 , 在一定程度上为受教育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个人服务 。 ”
据了解 , 中国银行K12智慧校园平台设置校园金融、校园管理、校园生活、校园安全、智慧教学五大模块 。 除了在校园金融模块提供各类优质的专属金融服务外 , 后四个回应了很多政府、学校、家长最关心的教育话题 。
比如校园安全 , 中国银行将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 , 通过分析学生出入校等行为 , 为学校提供整体化的解决方案 。
今年6月1日 , 教育部颁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 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 , 但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 , 便利家长知道学生成绩等学业信息 。 响应新要求 , 中国银行在校园管理的模块设置中添加了授权服务 , 家长登录手机银行便可以获悉孩子的课业情况 。
为了帮助校方更好的做好校园公益 , 完善风险防控措施 , 中国银行将场景拓展至校友服务领域 , 提供合法合规的互联网募捐渠道支持 。
在留学服务领域 , 中国银行发挥一直以来的跨境服务优势 , 深耕留学需求场景 , 打造一站式跨境服务平台 , 提供结售汇、留学汇款、见证开户、存款证明、留学贷款等贯穿留学全旅程的优势产品 。 同时 , 可为留学生提供留学指南、语言培训、留学管家 , 以及境内、境外留学实习计划等优质非金融服务 。
提供正向的青年消费金融服务 催生亿万级产业市场
谈及中国银行金融场景化建设 , 中国银行个人数字金融部数字化平台中心副总经理闫大伟表示 ,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 , 中国银行坚定以服务国家战略方针为首要任务 , 其次是要发挥自身禀赋的优势 , 围绕客户生活场景 , 进行资源整合 , 为客户提供“金融+场景”的一站式服务 。
目前贴合青年群体经济用户消费行为 , 中国银行APP引入衣、食 、行、娱、学等优质合作商户 , 为广大用户提供在线购物、美食外卖、影音娱乐、交通出行等优质优惠的场景生态服务 。
另一方面 , 中国银行 App积极引导用户绿色、健康的消费文化 , 筹建绿色出行专区、上线垃圾分类游戏等“共享”场景,宣传节约适度的低碳生活新理念 。
中国银行在手机银行嵌入了面向个人客户的“体育+金融”服务入口 。 中国银行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银行合作伙伴 ,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 主推冰雪冬奥+大众体育场景服务 。
以金融科技支持智慧冬奥 , 中国银行上线一站式冰雪运动专区 , 覆盖境内外300余家冰雪场馆 , 推出冬奥滑雪通、冬奥贵金属等系列冬奥产品 , 打造“冰雪+户外”特色服务品牌 。 以政企联动体育事业发展 , 专区包含游泳、健身、球类等运动类别 , 支持场馆预定、赛事报名、冰雪票务、体育培训、体育消费券领用等功能 。
《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 , 新消费群体催生了全新消费场景 。 闫大伟坦言 , 跨境、教育、银发、运动等场景具有一定的客户规模和市场容量 , 具备价值增长和价值转化的能力 。 未来 , 针对各类细分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衍生而来的场景化服务 , 有望催生出千万用户级别的市场 。
金融大行的“岁悦长情” 助力“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
扫码支付、挂号预约、健康宝查询、线上通讯…… , 这些对于年轻人司空见惯的数字化成活方式 , 对老年人却是力不从心 。
去年年底 ,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6名青年发起调查 , 仅28.8%的受访青年表示父母能非常熟练地使用电子产品 , 90.0%的受访青年愿意教父母使用电子产品 , 97.6%的受访青年希望电子产品更“老年友好” 。
老龄化遇上数字化 , 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 , 已然成为全社会尤其是当代青年关注的问题 。 今年1月 , 按照工信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 , 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 首批将完成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115个公共服务类网站和43个手机APP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
金融是其中的一大类 。 以外贸起家的中国银行 , 积攒了以高知人群为代表的老年用户群体 。 据中国银行相关数据 , 现阶段中国银行存量银发及准银发客户超1亿 。
面对庞大的用户需求 , 早在2019年 , 中国银行率先在上海启动了一场针对银发客户群体的适老化改革 , 成立了中国银行银发场景项目组 。 据中行工作人员介绍 , “银发场景的研发一方面汇总了基层网点服务老年用户的难点 , 另一方面也会留心身边老年人手机的使用习惯 , 从真实的生活经历入手梳理了很多用户的诉求 。 ”
2020年6月 , 中国银行APP银发专区1.0版上线 , 之后以年长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了几次迭代 , 升级到7.0版无障碍服务体验更为完善 。
“首先帮助老人客服生理上的障碍 , 我们推出了‘岁悦长情’版 , 可支持大字体显示、语音识别以及屏幕阅读功能 , 精选了话费充值、养老一账通、医保电子凭等常用功能 , 在业务流程上进行适老化改造 。 ” 银发场景项目组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
当前 ,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养老焦虑也逐步从“银发族”延伸至青年群体 , 如何服务大众养老?中国银行下沉银发经济市场 。
中国银行为养老客群提供覆盖医、食、住、行、娱、情、学的增值服务 。 在支持养老产业方面 , 深入行业筛选优质康养机构 , 推出“银发地图” , 通过VR技术 , 在线查询心仪养老机构;打造 “中银老年大学” , 线上提供免费视频课程 , 线下在网点开设特色活动 。
“中国银行将践行卓越服务、稳健创造、开放包容、协同共赢的价值观 , 坚持‘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 , 以金融科技为引擎驱动 , 深耕金融场景生态 ,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 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 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服务重心下沉、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中国银行在《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中强调 。
未来 , 电子商务、社区经济、运动、医疗、汽车、银发、教育等领域将是商业银行顺应我国人口结构变化 , 助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 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选择 , 也是商业银行深耕场景建设的主要方向 。
【教育|金融数字化聚焦 “一老一小” 百年大行赋能美好生活】谈及新时代下的金融数字经济转型 , 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7.0版发布会现场 ,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 , “商业银行拓展服务边界倒不是技术的问题 , 最本质的立足点 , 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 ,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研究院|传统行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施工现场变“智造工厂”
- 山西|移动5G+智慧成果亮相山西数字化转型大会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
- 猎豹|数字化助力实体消费 机器人让商场“热”起来
- 数字化|商场数字化有本“生意经”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携手同行|陕西华晨教育集团携手同行,共赢未来
- 华为|年度盘点 | 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交通数字化转型开启行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