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雷军急了 小米造车时间紧迫
文 | 唐伯虎 来源 | 伯虎财经
这些日子 , 很少再看到雷军在公开场合露面了 。 现在记忆还清晰的 , 仍然是那个晚上 , 身着西装牛仔裤的雷军 , 用他一如既往的谜之笑容 , 站在粗大的“10年100亿美元”背景前 , 宣布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创业计划 。
计划过后没有再多的动作 , 现在 , 雷军热衷的事 , 就是在微博上 , 每天晒一下自己的鞋子 , 带着粉丝互动 , 似乎造车的事已经不复存在了 。
然而 , 一切都是表面的平静 。
据界面消息 , 小米公司官网在21号和22号这两天 , 共发布了120个岗位 , 相比13日的招聘计划 , 规模空前 。
而且 , 当你以为雷军只是晒鞋的时候 , 他冷不丁的就发布了小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500人的招聘广告 , 宣布要自研L4级的自动驾驶了 。
看来 , 在雷军摸索了4个月后 , 小米汽车要正式进入程序了 。
躁动的造车界
雷军在招聘上如此大动作 , 并非空穴来风 , 因为整个行业都面临人才问题 。
随着今年百度、小米、滴滴、创维等一批大公司的加入 , 造车赛道变得异常拥挤 ,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人才的巨大需求 。
数据显示 , 今年的汽车行业在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据央视财经的报道 , 据不完全统计 , 今年截至6月15日 , 国内车企高层人事变动至少已发生近80起 , 共涉及车企高管75人 。
据说 , 现在集度汽车 CEO 夏一平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招人 , 每个周末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都是面试 , 按照公司计划 , 明年年底公司人员规模将达到2000-3000人 。
此前还有报道提到 , 小米想用股权加薪资10亿挖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 , 虽然该消息被当事人否认了 , 但足以反映行业人才的稀缺 。
为了抢人 , 车企在钱上也开了很大的口子 。
据了解 , 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舱高级系统工程师月薪开到了6万元;蔚来智能人机交互首席系统架构师 , 月薪达到了8-11万元 。 此前 , Tech 星球曾报道 , 滴滴为了从同行业挖人 , 薪资普遍提高了30%至50% 。
而小米这个月已经在官网发了两次招聘公告 。
7月13日 , 主要招聘自动驾驶相关的岗位 , 薪资定在4-7万 。 而这次 , 短短两天之内 , 就发布了120个岗位 , 薪资普遍在3-6万 , 涉及的是整车制造的各个环节 。
当然 , 作为备受瞩目的雷军造车 , 这个时候 , 同行是不会忘了来关注一下的 。
在小米的招聘发布的第一天 , 21号的晚上 , 就有来自某汽车品牌HR发布了自己亲测的“调研报告” 。
文章图片
图1/6
(图源:脉脉)
总结来说 , 这位HR亲测结果就是 , 小米这次招聘涉及了整车研发的全模块 , 有一定的工作年限要求 , 但目前HR少 , 简历处理速度慢 , 面试集中 。
作为一家刚要组建的新公司 , 这两点可以理解 。 但是 , 在薪资这块 , 这位HR提到 , 5-10年经验的负责人和专家 , 小米给出42-84万的年薪 , 行业偏低了 。
但是从猎聘、BOSS直聘等网站上搜索相关公司的有关技术岗位的薪资水平发现 , 百度下面的集度、蔚来等车企的技术岗薪资都在2.5万到5万的月薪浮动 , 并没有太大差异 , 甚至可以说小米高了一些 。
文章图片
图2/6
(集度汽车招聘薪资 来源:猎聘)
不管怎样 , 现在电动车的技术岗待遇大大高出其它行业 , 背后反映的是行业人才的紧缺 。 对于小米来说 , 要在匮乏的新能源车市场找到合适人选 , 及时组建汽车团队 , 是个问题 , 特别是小米目前采用的是内部招聘的方式 。
一位汽车行业猎头称:“任何一个企业自主招聘都有成长周期 。 如果仅仅靠内部 HR 团队 , 光绘制 Mapping (人才地图)就需要好几个月 , 这样会耽误进度 。 ”
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
虽然作为个人 , 从不会怀疑雷军造车的决心 , 但小米目前的这个进度有点慢了 。
现在 , 摆在雷军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了 。
小米 , 不像创维、宝能等 , 是收购别的车企 , 直接利用别人的制造设施 , 在别人搭好的架子上装上材料、软件 , 最后贴牌就可以了 。
小米走的是小鹏、蔚来的道路 , 除了工厂代工 , 其它的都由自己完成 。 这中间 , 要经历公司选址、找代工工厂、团队组建、汽车设计、软件适配、制造、测试、量产 , 每一步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 而雷军要做的纯电动 , 还要解决麻烦的电池、充电设备的配套问题 。
而雷军 , 从1月调研造车 , 3月底宣布计划 , 到7月才终于有了招聘 , 这中间消耗了太多时间 。 而团队组建完成 , 到形成战斗力 , 又需要一大堆时间 。
在这过去的4个月 , 说要成立负责智能汽车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没有进一步动静 , 公司的选址没有着落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选址上 , 媒体显然比雷军还着急 。 这天媒体说武汉当地政府正在接洽 , 过两天又说要落地上海 , 这几天又传言要落户合肥 。
文章图片
图3/6
(微博: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
雷军本人显然也没有闲着 。 从宣布造车后 , 就淡出了公共场合 , 辗转各大车厂 。
先是4月调研长安汽车两江工厂 , 又在5月现身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产基地 , 6月又夜访保定的长城汽车研发中心 。 但现在 , 雷军究竟要找谁来代工 , 仍未有着落 。
而相比同期跨界的百度 , 在1月成立集度后 , 迅速招兵买马 , 在7月完成了首款量产车的油泥模型;近日 , 比小米还晚宣布造车的创维已经上市创维EV6 。
小米的慢进度一方面说明雷军步步小心 , 想要充分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 , 寻找最好的方案;但另一方面 , 也反映了这个手机企业在步入一个新行业后 , 那种独自奋战的不适、怀疑 。
毕竟 , 跨界造车的失败案例不少了 , 而且都是大企业 。 恒大造车 , 预算450亿 , 但现在车轱辘都没出来 , 恒大差点没了;宝能跨界造车 , 搞得各个板块现资金链危机 。
这背后的问题 , 何小鹏一语道破 , “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 , 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 小米10年647亿的预算 , 雷军估计是想省着花 。
但稳扎稳打、降低进行效率 , 面临的却是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占的风险 。
如果两三年内 , 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一过 , 政策一收紧 , 市场上BBA、大众、丰田、造车新势力的电动车纷纷上市 , 挤占市场份额 , 在市场逐渐饱和、用户的品牌认同稳定后 , 小米在后发入场 , 估计就晚了 。
毕竟 , 汽车比手机的使用周期要长的多 , 而且可选的汽车品牌也比当年的智能手机多得多 。
用户主导的自动驾驶
互联网跨界造车 , 最大的优势在于技术 , 这是他们唯一可以和传统车企相比拼的地方 。 至于以后 , 到底是“汽车+技术”为代表的传统车企继续称霸 , 还是“技术+汽车”为代表的新势力引领下一个时代 , 只能留待时间验证了 。
但作为技术派 , 当前可落地的 , 只有“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 。 虽然小米宣布造车不足半年 , 但在汽车专利方面却是有所积累的 。
2012年 , 雷军见马斯克的时候 , 就开始申请车联网相关专利 。 目前小米集团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已经达到800多件 。
但小米的优势显然不在自动驾驶 , 而是智能座舱 。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 , 小米的汽车专利中60%以上与智能座舱方面与行车安全有关 。
但自动驾驶作为电动车变革的根本 , 小米肯定是要做的 。 7月28日 , 雷军微博宣布启动自动驾驶部门招聘 , 自研L4级自动驾驶能力 。
但在自动驾驶技术上 , 国内的百度、华为都是横亘在小米面前的大山 , 小米需要找到自己的一条路径 。
近日 , 特斯拉在美国内测特斯拉FSD Beta 9方案 , 该方案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希望通过“摄像头+AI算法”的方式实现自动驾驶 。 按照马斯克的想法 , 用8个摄像头 , “仅通过改进软件即可实现L5级自动驾驶” 。
马斯克的话听听就好 。 但AI算法和视觉感知很可能是小米想强攻的一个方向了 。
6月 , 小米入股了纵目科技;7月有报道提到小米准备收购DeepMotion(深动科技) 。
这两家公司的一个共同点是 , 除了在环视、高清摄像头、高精地图等感知技术上深耕 , 还主研AI算法 。 其中 , 深动科技的4个联合创始人都是从被称为AI算法的黄埔军校微软亚洲研究院出来的 。
文章图片
图4/6
(深动科技的嵌入式车规计算平台)
之所以觉得小米可能选择这样一个方向 , 一是在于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其二 , 一直在激光雷达方案上占据优势的百度 , 从2019年出来Apollo Lite开始 , 也有点转向纯视觉方案 , 并且轻算法 。
当然 , 小米走算法和视觉感知可能还有其它的考虑 。
文章图片
图5/6
(市场上主流的传感设备优劣势 图源:虎嗅)
市场上 , 搭载毫米波雷达的理想ONE , 33.8万-34.8万;搭载激光雷达的蔚来ET7 , 售价为44.8万元-52.6万元;搭载3颗激光雷达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 , 售价38.89万-42.99万;百度Apollo和极狐合作 , 搭载激光雷达的Apollo Moon , 成本价48万元 。
今年4月的米粉节上 , 雷军透露小米电动车的售价在10-30万元 , 定位中高端 。 而粉丝的投票结果是:10-30万 , 50%;10万以下 , 30% 。 相信 , 如果有10-20万 , 投票率应该也不低 。
最近 , 根据小米可能的代工厂江淮汽车的传闻 , 小米电动车的售价预估20万以下 。
在宣布造车的那个晚上 , 雷军在微博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希望我们造车?为什么我们能把车造好?
在他自己的理解里 , 他认为是米粉和小米生态 。
但粉丝的回答显然更加真实和直接:年轻人的第一台车 。
文章图片
图6/6
在用户需求的主导下 , 雷军应该还是会在满足自动驾驶技术的要求下 , 选择最性价比的方案 。
最后 , 说到小米造车 , 还要说一下最爱、最懂雷军的友商了 。 自从雷军高调造车 , 华为、OPPO、VIVO就一直被传要入局 。 目前 , 华为已经明确了自己不造整车 , 聚焦ICT技术 , 提供软件解决方案;OPPO、VIVO虽然还没看到官宣 , 但是如果进入的话 , 应该也会选择自己擅长的软件入手 。
也就是说 , 目前“HMI">华米OV”中只有小米是涉及到整车制造的 , 这究竟是雷军为小米构建的护城河 , 还是小米宏大生态链的崩塌点?
参考消息:
1. 36氪:新造车抢人大战:200 万年薪挖角 , 有团队被挖空
2. 虎嗅:深度解读特斯拉自动驾驶:抛弃传统雷达 , 仅靠纯视觉+AI算法
3. 砍柴网:小米造车百天 , 雷军干了五件大事!
【新浪科技综合|雷军急了 小米造车时间紧迫】4. 量子位:百度背叛激光雷达路线了吗?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