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有一种胖叫“胖得健康”!你对脂肪的认识也许需要更新了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如今很多人看身上的脂肪不顺眼 , 欲除之而后快 。
一方面 , 越来越多的医学证据显示 , 多余的脂肪会带来重大的健康风险 , 是糖尿病、心脏病、卒中、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 , 以及十几种癌症的风险因素 。
另一方面 , 确实很多人身上的脂肪越来越多 , 肥胖率不断上升 。 按照普遍的定义 , 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5~29的成年人属于“超重” , 达到30属于“肥胖” 。 而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数据显示 , 中国成年人当中超重比例已达34.3% , 肥胖比例16.4% , 加起来已超过了半数!
文章图片
图1/5
然而 , 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减脂才是改善健康状况的王道” 。 《科学》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 , 有些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指出 , 体重大、体脂高并不等于不健康 。 他们正在从基因、动物模型、人群差异等不同角度理解脂肪 , 理解肥胖和健康的真正关系 。
胖≠不健康
在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实验室里 , 糖尿病研究专家Philipp Scherer教授和同事养的一群小鼠 , 曾被称为世界上最胖的小鼠:它们的体重达到130克 , 换算为人类 , 相当于一个体重550斤的人 。
这些大块头小鼠背负了沉重的脂肪 , 不停地吃吃吃 , 按说这样很容易“三高” , 出现类似于2型糖尿病的代谢问题 。 然而检查下来 , 这些小鼠的胆固醇水平正常 , 血糖水平正常 , 用Scherer教授的话说 , 简直太健康了!
文章图片
图2/5
【新浪科技综合|有一种胖叫“胖得健康”!你对脂肪的认识也许需要更新了】▲经过基因改造的小鼠(左) , 体重有普通小鼠(右)的5倍 , 但没有出现代谢问题(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Christine Kusminski And Philipp Scherer/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为什么会长那么胖却又胖得健康 , 这和它们的特殊基因有关 。 由于这些小鼠的父母分别接受过基因工程的改造 , 它们的体内有一种激素偏少 , 还有另一种激素偏多 。 偏少的激素叫瘦素(leptin) , 由胃肠道分泌 , 会在你吃饱时通知大脑“别吃了” 。 缺少瘦素让小鼠不知道什么叫饱 , 毫无节制地吃 , 自然也就长胖了——瘦素分泌不足的人也是如此 。 另一种偏多的激素叫脂联素(adiponectin) , 专门由脂肪细胞分泌 。 Scherer教授发现并研究了脂联素多年 , 他认为 , 这种蛋白分子有助于抵挡与肥胖有关的代谢疾病 。
这群极度肥胖的小鼠清楚地告诉人类:肥胖和代谢健康可以共存 。
代谢健康型肥胖
在剑桥大学研究代谢疾病的Antonio Vidal-Puig教授也从很多患者中注意到 , 健康与肥胖程度的关系没有那么简单 。 比如 , 同样是体重两三百斤的肥胖症患者 , 有的人血脂异常、血糖高 , 有的人却能一切正常;相反 , 有的人明明体重正常 , 甚至很清瘦 , 也有可能胰岛素抵抗 , 患上糖尿病 。
有些科学家因此提出了“代谢健康型肥胖”(简称MHO)的概念 。 怎样算代谢健康 , 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明确标准 , 不同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 比较多的研究参考了代谢综合征的特点 , 看肥胖人士是否具有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主要风险因素 , 包括:腰粗 , 血压高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低 , 甘油三酯高 , 血糖水平高 , 等等 。 一般超过2项就不属于代谢健康 。
文章图片
图3/5
代谢健康型肥胖有多常见?德国人类营养学研究所的Matthias Schulze教授和同事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了一篇论文 , 基于近40万人的医疗数据 , 对代谢健康提出了三个关键标准:未服用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低于130;没有糖尿病;腰臀比女性低于0.95 , 男性低于1.03 。 根据这个定义 , 他们估测在英美人群中大约有20%~40%的人属于代谢健康型肥胖 。
进一步分析与死亡率的关系 , 他们还发现 , 在超过14年的随访时间里 , 代谢健康型肥胖的人 , 死于心脏病、卒中、糖尿病或其他原因的可能性甚至低于那些代谢健康且BMI正常的人 。
脂肪堆积在哪儿
还有不少研究者也和Schulze教授一样注意到了腰臀比的重要性 。 他们指出 , 脂肪储存在腹部的内脏周围 , 还是躯干和四肢的皮肤下面 , 对健康的影响很不一样 。
大规模人群研究的结果显示 , 与大腿、手臂和背部皮下脂肪厚的人相比 , 腰腹部脂肪多的人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更高 。 影像学研究显示 , 堆积在肝脏、胰腺和肌肉中的脂肪组织会产生炎症分子 。
相比之下 , 分布在皮下的脂肪 , 似乎有促进健康的作用 。 皮下脂肪可以储存能量 , 并为肌肉和骨骼提供缓冲 。 有一些研究表明 , 对于癌症或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 , 微胖要比偏瘦来得好 。
皮下脂肪还充当了脂滴的“收纳区“ , 以免多余的脂滴沉积到内脏引起疾病 。 事实上 , 有一种叫做脂肪萎缩综合征的罕见遗传病 , 患者四肢消瘦 , 无法积累皮下脂肪 , 与此同时 , 他们很容易出现糖尿病和脂肪肝的问题 。 “脂肪是我们的朋友 , 我们需要脂肪 。 ”Scherer教授说 , “如果没有脂肪组织 , 那就麻烦了 。 ”
文章图片
图4/5
还记得Scherer教授的超级肥胖但代谢健康的小鼠吗?扫描它们的脂肪组织分布 , 研究人员也看到 , 它们的脂肪大部分属于皮下脂肪 。 Scherer教授在研究脂联素时发现 , 这种激素可以促进脂肪储存在皮下 , 并有助于小鼠在变老的过程中仍旧保持代谢健康 。
那代谢健康型肥胖和有代谢问题的肥胖者 , 皮下脂肪有什么不同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USTL)人类营养中心主任Samuel Klein教授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 在今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 , 他的研究团队发现 , 代谢不健康的肥胖症患者 , 皮下脂肪组织扩张受损 , 组织纤维化增加 , 导致脂肪容易从皮下转移到内脏周围 。
影响脂肪和代谢的“双面基因”
任职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Ruth Loos教授从事遗传学研究 , 想要找出影响肥胖的基因变异 。
2021年 , 她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 找到了62个有“双重作用”的基因变异 。 这些基因变异一方面会让人有更高的体脂 , 更高的BMI , 另一方面又与心脏病、代谢疾病的风险降低有关 , 可以抵消肥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 其中有些基因的功能涉及脂肪分布 , 有些调节胰岛素信号 , 有的促进白色脂肪组织向褐色脂肪组织转变 , 还有的调控炎症 。
文章图片
图5/5
Vidal-Puig教授正在与Loos教授合作 , 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变异 , 尤其是有助于提高皮下脂肪的储存能力或减少炎症的基因 , 从而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些肥胖的人能保持代谢健康 。
减肥的意义
也有些科学家提出 , 所谓的代谢健康型肥胖可能只是一时的代谢健康 , 超重、肥胖的人在十年、二十年后 , 可能比体重正常的人更容易出现代谢问题 。
此外 , 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不只与代谢有关 , 还需要考虑身体的其他方面 , 比如关节磨损 , 睡眠呼吸暂停 。 像Scherer教授的超级肥胖小鼠 , 尽管代谢健康 , 但它们并没有过上正常的生活 。 由于体型过于巨大 , 这些小鼠容易在翻身时卡住 , 有的因无法翻身而不幸死于脱水 。 此外 , 减肥的回报可能体现在其他方面 , 比如面对的社会压力 。
支持把肥胖与健康分开看待的科研人员与临床医生则强调 , 对于需要治疗的肥胖症患者 , 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减肥 , 但我们不应该只把注意力放在体重上 , 而应该多关注代谢指标的改善 , 多关注甘油三酯、血压的变化 , 关注腰臀比的变化 。
Vidal-Puig教授指出 , 让身体代谢更健康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锻炼 , 即使体重没有轻 , 但可以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 , 并且有助于清除肝脏中的脂肪 。 “我一直说 , 锻炼是为了健康 , 不是为了减少脂肪 。 ”
参考资料:
<1> Jennifer Couzin-Frankel (2021) Obesity doesn’t always mean illhealth 。Here’s what scientists are learning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bl6592
<2> Ja-Young Kim et al 。,(2007) Obesity-associatedimprovements in metabolic profile through expansion of adipose tissue 。J ClinInvest 。Doi: 10.1172/JCI31021
<3> Gordon I 。Smith et al 。,(2019) Metabolicallyhealthy obesity: facts and fantasies 。J Clin Invest 。doi: 10.1172/JCI129186
<4> Huang , L.O 。,Rauch ,A 。,Mazzaferro ,E 。et al 。(2021) 。 Genome-wide discovery of genetic locithat uncouple excess adiposity from its comorbidities 。Nat Metab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1-00346-2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