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 , 全国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 。 尤其是河南的特大暴雨 , 更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 在救灾现场 , 不仅有救援队伍冲锋陷阵 , 其中 , 高科技救援设备在抢险救灾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 对及时恢复受灾地区通讯、通水、通电、通气提供了极大帮助 , 为灾区打通生命通道保驾护航 。
从贵州到河南飞行1200公里 翼龙无人机化身高空基站
7月20日 , 河南省巩义市米河镇遭到强降雨影响, 通信光缆冲断 , 通讯基站失效 , 直接导致米河镇对外失联长达24小时。
文章图片
随后 , 一条无人机发来的短信 , 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希望之光 。 一架中国翼龙2H无人机从贵州飞到米河镇 , 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长达5个小时的移动信号覆盖 。这是一架怎样的宝藏无人机呢?
文章图片
翼龙2长约11米 , 翼展超过20米 , 最大起飞重量约4.2吨 , 巡航时长约20个小时 。 H型为应急救灾型 , 它能用于灾区探查、灾区物资应急投送 。 最重要的是 , 它能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G网络信号 , 还能建立覆盖1.5万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 。
因为它身上有四件新科技:合成孔径雷达、光电吊舱、卫通天线以及应急通信保障吊舱 。 合成孔径雷达和光电吊舱 , 就相当于无人机的眼睛 , 能够识别障碍物 , 并能穿透云雾将灾区成像 , 实时传回指挥部;卫通天线则用来接收卫星传回的信号;承担通信任务的主要是应急通信保障吊舱 , 其实它就相当于一个空中基站 。
文章图片
翼龙无人机穿云破雾两次飞抵暴雨中的郑州 , 不仅为米河镇打通了一条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 , 更为深陷洪水之中的“孤岛”——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广大患者点燃了生命之光 。
除了翼龙2H无人机 , 还有很多“新科技”在这次灾害面前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
“龙吸水”排涝车, 1个小时可排干相当于1米深、占地3000平方米的游泳池池水 。
文章图片
“海豚1号”救生机器人, 远程遥控操作 , 轻便易携带 , 同时拖拽3个成年人也毫无压力 。
应急动力舟桥, 有自己的车头和动力系统 。 能够在3分钟之内快速展开 , 15分钟之内实现车辆通行或者转运 。
文章图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 杨超 :一是我们本来能做的事情 , 有了科技可以做得更好;另一类是本来我们做不了的事情 , 有了科技可以做了 。
未来可期 中国科技产业迅猛发展
无论是工业、农业 , 还是救灾现场 , 新科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 可以说科技已经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 。 目前 , 中国正在积极布局科技的发展与发明 , 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在甘肃敦煌戈壁滩上 , 有一个由12000面镜子和20000吨熔盐组成的发电站 , 占地7.8平方公里 , 24小时连续发电 , 年发电量可达3.9亿千瓦时 。
文章图片
近几年 , 这项技术还走出国门 , 为世界清洁能源的发展贡献力量 , 在阿联酋 , 中国企业作为总承包商参与建设的迪拜太阳能工程项目 , 就是利用这些超级镜子为当地提供50%的清洁能源发电总量 。
除了光热发电站 , 2020年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在成都建成, 该项目采用更先进结构与控制方式 , 为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提供核心技术 。
文章图片
中核集团二三建设公司“人造太阳”项目负责人 张金涛: 我们的每一款产品制造过程 , 就是为未来制定聚变堆建造标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
除此之外 , 中国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正式在青岛下线 , 是世界首套时速高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现在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的特高压输电 , 电压等级达到1000千伏 , 实现了从追赶世界 , 到引领世界的反超;还有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5G通信 , 目前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
文章图片
【中国|河南暴雨过后,积水怎么排?这种车,1小时排水3000立方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 杨超 :创新的核心有两个东西 , 第一是科技 , 第二是产业化 。 前端的科技创新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理论的支撑;后端的科技企业为前面这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创新成果的实现 , 提供了一个途径和应用的场景 。 它们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 , 中国科技企业的数量快速增加 。 数据显示 , 十年来 , 平均每年新增1.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27.5万家 , 科技型中小企业有22.3万家 。 2020年 , 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51.3万亿元 。
这一切成绩的背后 , 是中国在科研上面的投入 , 数据显示:过去6年 , 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44万亿元 。
文章图片
科学技术部部长 王志刚 :我们的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 , 年均增幅达到16.9% , 在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 , 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
来源:央视财经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