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
罕见的暴雨降临河南 , 3天下完了一整年的雨量 , 猝不及防间 , 几十万人受灾 。 与此同时 , 几千公里外的欧洲 , 就在河南暴雨发生的一周前 , 德国西部和比利时同样遭受着暴雨和洪水侵袭 , 造成上百人死亡;加拿大和美国西部 , 历史最高记录的热浪来袭 , 原本气候凉爽的加拿大 , 今夏的气温频频突破40°C 。 这样的高温下 , 5台电扇同时吹也不够有效解暑 , 居民不得不进入专门的冷房 , 避暑降温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1/15
美国俄勒冈州专门用于乘凉的冷房(cooling center) 图/路透社
地球不能再热了
很多极端天气似乎都指向一件事——全球气候变暖 。 相比于前工业时代 , 地球的大气平均温度上升了1.2°C , 二氧化碳浓度增长至原来的150% 。 你可能将信将疑 , 1.2°C能成什么气候?不如先从一座冰山说起 。
2017年 , 南极半岛边缘的拉森C冰架上断裂了出一座冰山 , 人们将他命名为A68 。 A68的面积将近6000平方公里 , 堪称史上最大冰山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2/15
2017年 , A68冰山诞生的卫星图像  图/ESA
巨大的面积使它很容易被卫星追踪 , 于是自诞生起 , 这座冰山就成了另类网红 。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每日冰山” , 关注着它的实时位置变化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3/15
A68在2018年5月至8月的位置变化  图/Wikipedia
4年后的2021年4月 , 人们再也没有了打卡的机会 。 卫星图像显示 , 在向北漂流的路上 , 这座大冰山裂开了 。 它变成许多碎裂的小块 , 由于每一块的面积都太小 , 官方宣布它不再具备追踪价值 , 将停止追踪 。 从诞生到消亡 , 世界上最大的冰山来去匆匆 , 只存在了4年的时间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4/15
2020年的A68已经狭小单薄了些  图/Wikipedia
A68消失的原因比较复杂 , 但专家认为海水和大气温度过高 , 是融化速度加快的一大诱因 。 这只是冰山消融的一个典型例子 , 数据显示 , 从1990年到2018年 , 地球上冰川湖的数量增加了53% , 总水量增加了48% 。 除此之外 , 大面积珊瑚礁白化、物种加速灭绝 , 这都是那1.2°C带来的效应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5/15
海水温度升高1°C , 就会引起珊瑚礁发生大面积白化 。 图/Wikipedia
如今正在遭受的暴雨和高温呢 , 也和那1.2°C有关吗?
有关系 , 但不全是 。 伴随着冰川消融 , 越来越多冰雪中封存的固态水被释放出来 。 这些液态水进入了地球的水循环大军 , 参与着降水过程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6/15
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 , 越来越多的液态水加入水循环  图/wiki common
气象研究显示 , 气温每上升1°C , 空气的湿度就将增长7% 。 整个大气层就像个吸饱了水的海绵 , 如果机会合适 , 轻轻一挤 , 大股的水便会涌出来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7/15
“噗嗤”
云托不住那么多的水 , 降水中的雨量便可能增大 , 地球也就更可能遭遇暴雨的侵袭 。
然而 , 将某一次具体的天气事件和气候变暖关联起来是不科学的 , 气候变暖对天气的影响 , 主要在于改变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8/15
假如气温升高3°C , 地球大部分地区发生暴雨的概率都会升高至少10%  图/nature
无论暴雨、洪水、高温 , 它们的发生都属于地球上的偶然天气事件 , 类似于扔骰子 。 假如说扔到6个点就会发生洪水 , 那么气候变暖就像增加了6个点的配重 , 你扔出6个点的几率增大了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9/15
“赢得我都不想赢了”(图/《武林外传》)
还有件更可怕的事 , 骰子里6个点的配重还在持续增加 。 有气象专家预测 , 如果不加控制 , 到本世纪末 , 类似暴雨这样的天气发生的概率将增大为目前的14倍 。 到那时 , 极端天气不再是“千年一遇” , 如今这样的暴雨虽然“空前” , 但一定不会“绝后” 。
你看 , 在地球环境的巨大变革下 , 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 , 才真体现出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 。
碳达峰 碳中和
留给人类的空间不多了 。 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设定了一个目标 , 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度升幅控制在2°C以内(相比前工业化时期) , 并力争控制在1.5°C以内 。 相比于如今的1.2 , 只有0.3°C的空间 。 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加控制 , 这些温室气体聚集在大气层形成的“保温棉被”将越来越厚 , 气温很快就要超标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10/15
温室气体聚集就像给大气层盖了玻璃罩 , 热量无法散出去 。   图/NASA
而且 , 升温相对于二氧化碳量的变化具有滞后性 , 哪怕二氧化碳已经控制住了 , 温度在短期内并不会立刻稳定 。
于是 , 人类商量出一个对策——碳中和 。 这个概念最早于1997年提出 , 近几年的热度不断上升 。 虽然听起来有些陌生 , 但靠字面意思就能理解概念的核心 。 “中和”就是酸碱中和里的那个“中和” , 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等 , 正负抵消 , 净和为零 。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 , 陆续承诺了碳中和的目标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11/15
增加的被减少的抵消 , 净和为零 , 这就是碳中和 。   图/bing
中国也没缺席 。 2020年 , 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中国是地球上的碳排放大国 , 我们的煤化工产业、传统工业模式都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12/15
煤化工企业需要趋于精细化、数字化的升级  图/bing
距离2060年还有40年 , 如果从现在开始采取应对措施 , 二氧化碳的排量依然会维持一段时期的上升 , 然后才能看到措施的收效 , 迎来碳排量的拐点 。
这个拐点就是碳达峰 , 也就是碳排量的峰值 , 这是中国未来10年的首要碳排放目标 。
碳排放和碳吸收相等 , 虽然表述起来清晰明了 , 但细化到具体的实施 , 排出的二氧化碳到底怎么才能消失?
第一种思路叫“碳吸收” , 就是把已经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固定下来 。 从小学起就常听说的“植树造林”正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 如今碳汇林的面积正在快速扩大 。 至2030年 , 中国森林积蓄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13/15
你种下梭梭树了吗?
除了依靠植物 , 发展有效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 , 将二氧化碳固定在土地中也是目前在开发的新方式 。
只是吸收还不够 , 另一种方案叫“碳抵消” , 也就是采取一些低碳的产能方式 , 节能减排 。 用一个行业二氧化碳的减排量抵消另一个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 传统的化石燃料燃烧会带来沉重的碳排放负担 , 节能减排的一个途径 , 就是改变能源使用的习惯 , 采用更多的清洁能源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14/15

有没有发现街上跑着的新能源汽车这两年明显变多了?这正是节能减排措施的一部分 , 用电力代替燃油 , 能明显减少汽油燃烧时排放的尾气 。
至于更上游的发电 , 还需要将传统的煤电产能大比例地向可再生能源倾斜 , 比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等 。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
文章图片
图15/15
中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青海塔拉滩光伏发电站 , 占地609平方公里 。   图/bing
【新浪科技综合|突然火起来的“碳中和”到底是啥?能管住暴雨么?】再比如 , 通过回收再利用的方式进行工业生产 , 是相比于从源头加工更低碳的途径 。 今年东京奥运会的奖牌也都是通过回收金属制成的 , 意在宣传环保理念 。 所以 , 当你主动完成垃圾分类、开始节约用电时 , 同样走在了碳中和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