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移动办公方式被大众接受 背后是通信技术的支撑
下午5时 , 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室的一家咖啡厅 , 背着黑色双肩包的小林正一边接听语音通话 , 一边迅速敲打着手提电脑的键盘、记录客户意见 。
“90后”小林是一家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 , 他正在等待飞往上海的一趟航班 。 从业一年来 , 小林月均4次往返于出差地点和北京的家之间 。 出于在路途中抽空办公和与客户保持高频互动的需要 , 他经常使用移动办公软件和通讯工具 。
云办公的群体 , 不限于小林这样的“空中飞人”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 云办公成了新时尚 。 飞书、钉钉等移动办公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其背后是通信技术的支撑 。 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提供了更稳定的信号连接和更优的交互体验 , 促进了云办公的普及 , 提高了工作效率 。
几年前 , 还是另一番景象 。 小林回忆:“大二大三的时候 , 我做过一些实习 , 基本都是要求我到公司坐班 , 极少远程办公 。 ”他扶了扶眼镜 , “那时候线上办公软件的用户体验比较一般 , 观念上也觉得去公司坐班更正式 。 ”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 移动办公方式越来越被大众接受 , 甚至演变成一些企业在特定场景下的首选 。 开展视频会议、多人在线协作、云端自动保存 , 都已成为常见操作 。 对此 , 小林说:“云办公的普及不仅反映了通信技术的发展 , 也反映了人们观念的更新和对科技型办公工具的需求 。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移动办公方式被大众接受 背后是通信技术的支撑】关于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 , 小林表示 ,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 企业内部跨部门协作能力得到提升;以往繁琐的审批流程被大大简化 , 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同时 , 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办公 。 “以我为例 , 高铁、出租车、飞机 , 甚至摆渡车上 , 都是工作之地 。 手机、随身WiFi、手提电脑就是我的‘移动办公桌’ 。 ”听着催促登机的广播 , 小林把电脑装进双肩包 , 又踏上了出差的旅程 。
推荐阅读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IT|8号线、14号线将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今年开通线路段创纪录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列车驾驶室|北京:体验无人驾驶地铁
- 傅跃红|会长寄语
- 示范|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365万公里
- 发射|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 方案|百度:到2030年将推动交通减碳7000万吨
- 行李|驭势科技联合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落地全球首批机坪无人驾驶行李牵引车
- 中移|中移金科推出SIM PAY:支持离线、“碰一碰”支付,助力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