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AI业界人才加速回流学术界?字节跳动又一AI大牛回校任教
澎湃新闻见习采访人员 邵文
近日 , 字节跳动AI Lab总监李磊发推宣布加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任教 。 该校主页显示李磊将加入UCSB任职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
文章图片
图1/1
左图为李磊社交网络发帖 , 右图为UCSB官网截图
此前 , 字节跳动副总裁、AI Lab 主任马维英也宣布离职 , 加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 。
近几年 , AI高端人才从业界回流学术界渐成趋势 , 其中不乏沈向洋、张亚勤、张潼等业界顶尖人才 。
沈向洋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 , 曾任微软执行副总裁 , 早年与李开复、张亚勤、张宏江等人一起创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 离开微软后 , 2020年 , 沈向洋成为清华大学首位线上受聘的教授 。 也是2020年 , 张亚勤辞去百度副总裁 , 加入清华大学担任智能科学讲席教授 , 后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 。
李磊在离职前为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资深科学家 , 负责技术方向规划 , 制定部门短期及远期技术发展和积累的目标 。 李磊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理解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 , 拥有三项美国技术发明专利 。 作为合著作者之一 , 李磊近日获得人工智能顶级会议
。
李磊曾在上海交通大学ACM班的“一期”分享会上表示职业选择最关键的三个考虑点是:人、事、公司/学校前景 。他说 , “如果把职业选择看成一个函数和一个优化过程 , 就要定下优化的目标” 。
“在过了很多年之后 , 有些当初看重的事 , 比如挣钱多少、地位高低 , 可能未必是最重要的 。 最重要的还是能否有长期不断发展的机会 , 可能是30到50年的长期回报 , ”李磊曾这样解释自己过往三次职业选择的逻辑 。
有分析认为 , 国内互联网大厂的AI Lab在创立之初的思路往往是以基础研究为重点方向 , 很少设置业务目标 。 然而在商业公司的长期资金投入看不到直接回报之下 , 可持续性就产生问号 。 科学家的学术追求是否能安放在商业公司之中 , 基础研究的长期探索与工业界的业务成果回报是否能完成某种平衡 , 随着AI高端人才纷纷回到学术界 , 这些不得不成为重新思考的问题 。
对于李磊等业界顶尖研究人员离开工业界进入高校 , 相关的从业者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表示 ,一方面 , 纵观最近几年的趋势 , 国内科技公司AI Lab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业务压力 , 阿里达摩院已经被要求盈亏自负 , 腾讯的AI Lab和优图实验室也更多的成为内部的算法提供者而不是通用研究平台 , 字节的AI Lab在大约半年前经历了一次组织调整 , 部分人员已经更加专注于业务方向 , 百度研究院在领军人物吴恩达(Andrew Ng)离开之后经历了一波较大的基础研究人员流失 , 较巅峰时期 , 规模已经大大缩减 。
另一方面 , 在目前科技公司高待遇的背景之下 , 高级研究人员可以在几年之内获得很高的财务回报 , 这也让他们在选择之后的职业生涯时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 对于字节这种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科技新贵来说 , 其员工手中的股权更是往往让其可以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 。
【澎湃新闻|AI业界人才加速回流学术界?字节跳动又一AI大牛回校任教】澎湃新闻采访人员还联系到了一位近两年从美国博士毕业回国任教的青年学者 , 他表示相较于工业界 , 回学术界任教对于研究人员有着更高自由度的吸引力 。 从企业的研究科学家转型为高校的教授 , 他们往往可以在自己感兴趣 , 但是并不为公司短期所需要的的基础研究方向上投注更大的精力而不求短期的回报 。 这也成为在如今AI热潮之下 , 面对工业界超高的待遇诱惑 , 每年仍旧有许多毕业生毅然决然选择进学术界任教的重要原因 。
推荐阅读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新闻|(暂不发)2021新闻年历|你不停翻着新闻,寻找时间的故事
- 新闻|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 飞船|2021中国航天年度照片,每一张都让人心潮澎湃
- 手机|小米将五年研发投入翻倍至千亿“死磕技术” 自研芯片澎湃P1主攻充电续航
- 宝将|相互宝将于明年1月关停,华为回应6亿元成立精密制造公司,俞敏洪正式进军直播带货,台积电1nm工厂敲定,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
- 新闻|倒计时3天的澎湃新版块,背后是百年“烧脑”史
- mAh|?小米12Pro正式发布 搭载自研充电芯片小米澎湃P1
- 摄像头|小米 12 Pro 首发图赏:用清淡的素皮,包裹澎湃的骁龙
- 新闻|小米正式发布MIUI 13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