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中国电信王桂荣:5G是当下6G是未来 要将核心技术自主掌控
文章图片
图1/1
<span id="usstock_CHA"><a href=https://www.nuoha.com/news/view/"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usstock/quotes/CHA.html" class="keyword f_st" target="_blank">中国电信科技创新部总经理王桂荣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自2019年6月发放5G牌照以来 , 中国5G商用已两年有余 。 两年里 , 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 , 拥有着数量最多的5G用户 。
在世界5G大会前夕 , 新浪科技专访了中国电信科技创新部总经理王桂荣 , 谈及了中国电信在5G商用上的进展 , 以及在6G研发上的布局 。
同时 , 5G和6G都离不开技术创新 。 王桂荣表示 , 科技创新的核心是靠人 , 中国电信未来将进一步招募高端人才 , 壮大研发队伍 。 在研发人员占比上 , 未来几年要从目前的5%左右提升至超过10%甚至20% 。
四个坚持 把5G变量做成增量
5G商用两年 , 中国电信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
在5G网络建设方面 , 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近日表示 , 截至今年7月底 ,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5G共享基站已经达到47.8万座 , 实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发达县城的室外5G信号基本连续覆盖 , 以及一般县城及乡镇的重点覆盖 。 预计到今年年底 , 5G共享基站的规模将超过70万座 。
在5G用户方面 , 中国电信最新公布的6月运营数据显示 , 其5G套餐用户超过1.3亿户 。
王桂荣表示 , 在5G发展上 , 中国电信用四个坚持 , 把5G这一最大变量做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
一是坚持SA组网路径 , 中国电信最早明确了SA路线和组网策略 。 早在2018年6月 , 中国电信就发布了《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 , 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公布SA技术路线;2020年6月 , 中国电信牵头组织全球5G产业 , 共同制定《5G SA部署指南》 。 并在2020年率先实现5G SA规模商用 。
二是坚持5G自主创新 。 在5G标准方面 , 中国电信提出“三朵云”5G架构、超级上行等关键技术 , 并融入3GPP国际标准;在3GPP R16标准中 , 中国电信主导制定了10项技术标准 , 授权超过30个专利;同时 , 中国电信以5G为抓手 , 自主研发了轻量级UPF、MEC平台、小基站等产品 , 建立了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的产品体系 。
三是坚持5G共建共享 。 2019年 ,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宣布开展5G共建共享合作 , 在全国范围内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 。 目前已经建成全球首张规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网络 , 初步估算双方合计节省投资约800亿元以上 , 节省电费塔租和运维成本每年近80亿元人民币 , 每年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过700万吨 。
四是坚持5G+云网融合 , 推进云和云网融合、云网运营、云网安全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 以云和云网融合领域为例 , 中国电信推出了天翼1号云手机 , 该款手机利用5G大带宽连接的特点 , 将运算处理和存储都在云端完成 , 实现硬件架构彻底颠覆 。 该款手机今年春节上市以来已销售超过35万台 , 成为第九大品牌手机 。
开展5G应用联合创新 赋能千行百业
5G商用两年之后 , 其发展已经迎来了新的阶段 。 在继续加大5G网络建设的同时 , 也需要在C端和B端推进应用落地和商业循环 。
面向个人用户 , 中国电信重点打造天翼超高清、天翼云游戏和天翼云VR/AR等应用平台 , 为家庭用户优先提供千兆5G、千兆光宽、千兆WiFi等家庭应用 。
面向政企用户 , 中国电信推出了三类定制网服务 , 包括“致远”、“比邻”、“如翼” 。 其中致远模式是面向广域优先型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差异化保障的网络连接、行业应用等服务;比邻模式是面向时延敏感型政企客户提供带宽增强、低时延、数据本地卸载的专有网络服务;如翼模式是面向高安全、高隔离的安全敏感型政企客户 , 通过定制基站、频率、园区级UPF等专用网络设备及网络服务 。
推进5G行业应用落地 , 不能仅仅依靠一家企业 。 王桂荣介绍 , 中国电信开展了三种形式的技术和应用联合创新 。 一是以自身为主体 , 设立中国电信5G融合应用开放实验室 , 持续引入重点行业、领域的合作伙伴 , 联合行业伙伴积极探索行业应用创新 , 协助集团构建行业解决方案核心能力;二是以行业合作伙伴为依托 , 建立具备行业属性的创新实验平台 。 坚持5G+DICT协同发展 , 聚焦典型应用场景 , 目前已经打造了“矿山 , 钢铁 , 电子 , 化工 , 港口、医疗等领域的标杆项目;三是建立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中心 。 联合清华大学、紫金山实验室等机构 , 开展5G安全、5G网元操作系统等联合研究创新 。
在5G商用之前 , 运营商的重点还是聚焦C端用户 , 而未来5G应用更广阔的空间则在B端用户 。 在王桂荣看来 , 中国电信在拓展5G行业应用上有着自己的优势 。
比如在政企市场客户方面 , 目前中国电信的政企客户数达到1302万家 。 头部客户上覆盖各行各业 , 同时拥有300余万商业客户及550余万中小企业客户;另外 , 近年来中国电信对客户的服务交付从单一的网络交付转变为DICT项目交付 。 2020年实现全国1500个大型DICT项目有效交付 。
系统开展6G研发 为国家发展做好战略支撑
众所周知 , 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超越”的历程 。 王桂荣认为 , 5G是当下 , 6G是未来 , 6G已成为大国科技战略竞争的焦点之一 。 不过6G需要关注的技术点多且分散 , 目前尚处于学术研究层面 , 业界对6G的概念也尚未形成清晰一致的定义 。
王桂荣介绍 , 中国电信对6G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5G演进 , 尤其是云化技术向无线接入网的延伸、支持垂直行业、覆盖和容量扩展等技术方向;二是AI、数字孪生、算力网络和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 。
中国电信提出了6G网络架构愿景 , 即形成 “三层三扇”为主的泛在超融合网络体系架构 。 三层是指基于SDN架构网络分为基础设施层、网络功能层和网络操作系统层三个层次 , 三扇则代表了智能/可信和数融的能力 , 这些内生能力将跨越3层 。
中国电信认为 , 6G主要有5个关键特征:泛在、智简、数融、可信、极致 。
【新浪科技|中国电信王桂荣:5G是当下6G是未来 要将核心技术自主掌控】6G将利用相互连接的低轨卫星和其他非地面网络节点和平台 , 构建一个与地面网融合的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 实现对包括海洋、沙漠、山区、边远乡村以及船只、飞机、航天器等移动平台在内的空天地海无缝覆盖;同时具备智能化决策和自适应组网、ICDT深度融合、可信内生 , 并且网络性能较5G提升一个数量级 。
据悉 , 中国电信已经组建了跨专业的6G研发团队 , 系统开展6G研发工作 , 并积极承担国际国内重点研究任务 。 王桂荣介绍 , 中国电信牵头了多项国家重点6G专项研究 , 参加了Future论坛、IMT2030、ANA等6G国内外行业组织的研究工作 。 中国电信也将进一步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6G关键技术的研究 。
加大科技创新 研发人员占比要达20%
无论是5G的商用落地 , 还是6G的布局研究 , 都离不开技术创新 。 王桂荣向新浪科技介绍了中国电信在创新人才引入和构建机制保障上的努力 。
他认为 , 中国电信要做科技型企业 , 最核心的还是靠人 。 目前中国电信专业公司层面的研发人员有一万多人 , 未来还会进一步招聘高端人才 , 补充研发人员队伍 。
他举了一个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例子 。 中国电信支付公司有个员工是初中毕业生 , 但在安全方面非常有造诣 。 虽然今年他只有26岁 , 但在中国电信已经工作8年 , 并且带了一个团队 。 “我们需要博士 , 需要院士 , 也需要在各个领域有能力的人加入中国电信的团队 。 ”
在省公司层面 , 中国电信每年也会招聘大学生毕业生 。 目标是把省公司以做运营型为主 , 转向研发为主 。 “在未来几年 , 我们要打造几万人的科技研发队伍 。 ”
王桂荣透露 , 目前中国电信研发人员占比在百分之五左右 , 而希望未来几年能够达到百分之十几乃至二十 。 “有了这样一支队伍 , 相信中国电信的科技创新能够翻开崭新的一页 。 ”
值得注意的是 , 日前中国电信A股上市申请审核通过 。 主要的募资用途之一就是科技创新研发项目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