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想购物先交会员费,城里人的消费你看懂了吗?


36氪|想购物先交会员费,城里人的消费你看懂了吗?
文章图片
图1/3
来源 | IC photo
一场对传统商超的“围剿”正在拉开序幕 。
文|谢芸子 编辑|潘心怡
进店购物之前要先付会员费?
尽管早在1996年 , 山姆会员店、麦德龙就已进入中国市场 , 但受限于社会经济等多方原因 , 中国主流消费群体的习惯与之并不匹配 。
直到两年前 , Costco(好市多 , 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在上海开出大陆地区第一家门店 , 随之而来的是意料外的超高人气 。 开业当天 , 大量低于市价的LV、Prada、爱马仕以及飞天茅台酒引发疯抢 , 导致其在第一天下午就暂停营业 , 第二天开始限流进入 。
进入2021年后 , “仓储会员店”迎来真正的高潮 , 多个巨头重金入局 , 这个慢热型的赛道终于也进入了“跑马圈地”的时代 。
时也命也 , 市场为何重新捞起这颗遗珠?
供应链是核心
近期仓储超市在北京迎来了爆发式开店——
5月18日 , Fudi仓储会员店首店在北京南磨房开业;一个月后 , 盒马开出了北京第一家X会员店 , 此时 , 盒马总裁侯毅表示 , “今年将新开10家X会员店” 。
6月25日 , 永辉仓储超市在昌平龙旗广场正式营业 。 两天后 , 麦德龙PLUS付费会员店在北京草桥、成都两店同开 。 几乎同时 , 沃尔玛“山姆云家”全国上线 , 且山姆预计到2022年底 , 在全国达到40-45家开业及在建门店 。

36氪|想购物先交会员费,城里人的消费你看懂了吗?
文章图片
图2/3
【36氪|想购物先交会员费,城里人的消费你看懂了吗?】<span id="usstock_KRKR"><a href=https://www.nuoha.com/news/view/"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usstock/quotes/KRKR.html" class="keyword f_st" target="_blank">36氪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整理制图
尽管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 但不可否认的是仓储超市在中国的“败绩”不少 。 远看 , 有2004年普尔斯马特会员店多地关店;近看 , 7月初 , “一览商业”曾报道 , 主打生鲜产品的仓储式会员店Fudi , 日均销售额不足15万元 。
有观点认为 , 国内诸多玩家试水仓储会员店失败 , 更多原因在于“徒有其表” , 只学到了外形 , 没有学到内核 。
在和奕咨询创始人、和君商业零售研究中心负责人丁昀看来 , 国内很多玩家只是以私域的形式去做变相的促销折扣 。 “消费者只是用会员费用的形式提前获得了商品打折的权利 , 没有得到真正的增值服务 。 ”
对于仓储超市来说 , 会员制仅是一张入门券 , 想要把这个模式做到极致 , 还得在供应链上下功夫 。
麦德龙中国副CEO陈志宇认为 , 想要让会员付费 , 就要尽可能地把会员服务做到最好 , 为了提升消费体验 , 会员制玩家们就更强调选品质量 , 而商品力的背后更多依托的还是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
首先是精选SKU 。 一般情况下 , 仓储会员店的SKU通常在3000至4000个左右 , 同等面积的大卖场则能达到1万甚至2万个 。 “精简SKU更有利于规模化采购 , 便于降低成本、提升议价能力 。 ”
以仓储超市“鼻祖”Costco为例 , 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对商品的把控 , 无论多大的品牌进入Costco , 都需要按照其原则降低价格、重新设计产品包装 。
陈志宇表示 , 仓储会员店在精简SKU的同时 , 对商品的质量要求更高 , 也因此 , 仓储会员店更多通过自有品牌补足优质商品 。
一般情况下 , 自有品牌在零售商超中主要承担“调节毛利、提升消费者黏性”的作用 , 更好打造自有品牌 , 就需要更精准地洞察掌握消费者需求 , 并拥有强大的商品采购团队 。
按照既有的成功案例来看 , 会员+精选+自有品牌的“组合拳”成为制胜之道 , 但对于中国市场 , 这样的逻辑同样适用吗?
抓住中国消费者
实际上在业内看来 , Costco进入中国前 , 仓储式会员这一赛道已经开始快速发展 。 陈志宇也告诉36氪 , 在2017年左右 , 中国的市场教育已达到一定阶段 , 中国大陆的“中产”数量也出现增长 。
为了“讨好”这类消费群体 , “麦德龙们”也更多把心力放到商品、经营理念等消费者感知的细节上 。
6月27日 , 麦德龙PLUS会员店在北京草桥店正式开业 , 经营面积4000平方米 , SKU2500个左右 , 自有品牌和独有商品占比40% 。 且与其它仓储式会员店不同的是 , 麦德龙PLUS会员店摒弃了高货架 。
“仓储店的一般层高在9米 , 但因为是传统商超的改建 , 草桥店的层高较矮 , 所以我们降低了货架 , 使可视性较好 。 ”在陈志宇的介绍中 , 麦德龙PLUS会员店还在“试水”阶段 , 且为了不切断动线、增加会员的亲子时光 , 草桥店还将餐饮和儿童游乐区调整到销售区里 , 为了增强会员的消费体验 , 也采用了多点Dmall的自助收银系统 。
但细节不能决定一切 , 以麦德龙为代表的外资品牌 , 面对国内市场最大的痛点在于如何实现付费用户、尤其是C端用户的转化 。
据陈志宇透露 , 麦德龙中国目前积累的会员数达到2000万 , 付费用户在数百万的体量 。 “我们希望付费用户的销售占比在今年能达到80%” 。
此外 , 尽管麦德龙等有外资背景的玩家积极布局 , 但除了客观因素限制外 , 不可忽视的力量还有盒马这样新兴的本土力量 。
2019年 , 盒马自有品牌SKU数就已达到1000个 , 销售额占比超过10% 。 其在北京开出的首家盒马X会员店 , 自有品牌“盒马MAX”的SKU占比也超过20% , 从上海浦东的第一家X会员店的数据看 , 其开业两个月就实现了盈利 , 客单价达到1000元 , 日营收最高超过千万元 。
相比其它玩家 , 盒马X会员店的优势在于背靠阿里的数字农业与500多个源头直采的商品基地 , 同时 , 阿里的全球采购能力也不逊于山姆、麦德龙等有国际背景的玩家 。

36氪|想购物先交会员费,城里人的消费你看懂了吗?
文章图片
图3/3
36氪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整理制图
“仓储”是传统商超的解药吗?
而在突然爆发的赛道中 , 永辉算得上是一个另类 , “仅有仓储、没有会员” 。
与主流玩家不同 , 永辉仓储超市免去会员费 , 还将毛利控制在10%以下 , 这比盒马X会员(不超过14%)、Costco(13%)的毛利率更低 。
不仅免费 , 永辉仓储超市的开店节奏还格外快 。 截至7月30日 , 永辉仓储超市已经完成了全国12个省份的布局 , 总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35家 。
“从门店数上开看 , 永辉或许很快就会超过麦德龙 , 成为中国仓储店数量最多的玩家 。 ”联商网高级顾问王国平这样告诉36氪 。
王国平认为 , 永辉仓储超市激进复制的原因在于永辉目前的负债率过高、且其在“新零售”的业态资本市场认可度过低 , 急需提升周转率降低成本杠杆 。 而仓储店的模式刚好符合永辉面临的迫切需求 。
此前 , 永辉曾屡在“新零售”踩坑 。 永辉云创的公开数据也表明 , 其在2015年至2019年 , 共计亏损超过26亿元 , “超级物种”失败后 , 永辉mini也遭遇关店潮 。
从本质上看 , 永辉布局仓储超市的原因或在于追求高客单价与高坪效 。 据36氪了解 , 正常情况下 , 仓储式会员门店的坪效至少比传统商超高2-3倍 。
据久谦中台提供的数据 , 2021年第一季度 , 全国范围内 , 山姆会员店的整体月均坪效为3697元/平方米 , 月均销售额达8201万元 , 人均客单价在527元 。
同季度 , 全国范围内 , 永辉超市整体月均坪效在1364元/平方米 , 月均销售额在1133.4万元 , 人均客单价为98元 。
显著差距下 , 永辉、北国等传统商超做仓储超市的急切心态已暴露无遗 。 那么 , 仓储制会成为卖场转型的方向吗?新入局的玩家又是否会成为有力的竞争对手?
至少目前可以肯定的是 , 仓储会员店的经营逻辑与传统商超相比有很大不同 , 前者追求会员的续费率 , 后者追求的是销售和利润的最大化 , 而续费率直接跟服务挂钩 。
且在陈志宇看来 , 中国的市场教育还不够完善 , 整个赛道还处于发展初期 , 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仍是传统商超 。
“想要持续发展 , 仓储制会员店更多要思考的 , 还是如何服务好那些不满足于传统商超的消费人群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