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用小型猪代替小白鼠 我国科学家构建新型疾病研究模型

和啮齿类动物相比 , 小型猪的胃肠道结构、营养代谢和免疫反应等 , 与人更相似 。
新京报讯(采访人员 周怀宗)近日 , 采访人员从中国农科院获悉 , 一种新的人类代谢性炎症猪模型被成功构建 , 这一模型可以弥补小白鼠等啮齿类动物作为实验模型的不足 , 为人类代谢性炎症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 。 该模型由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构建 ,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 。
营养过剩引起的慢性、低度炎症是肥胖相关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常见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 。 该项研究负责人、中国农科院北京牧医所研究员杨述林介绍 , 传统实验中 , 科学家主要使用小白鼠等啮齿类动物作为模型 , 它们成本低 , 易操作 , 但同时 , 因为与人类之间巨大的免疫学差异 , 而使得相关治疗药物从实验到临床的转化效率受到限制 。
和啮齿类动物相比 , 小型猪的胃肠道结构、营养代谢和免疫反应等 , 与人更相似 ,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类营养代谢相关疾病等方面的研究 , 但单纯的饮食诱导短期内获得具有典型临床病理特征的NASH模型仍有一定困难 。
此次研究中 , 团队利用多基因定点整合技术 , 将人类三种代谢性疾病易感基因转入猪基因组 , 经过技术调控发现 , 该猪模型表现出葡萄糖耐量受损、脂肪性胰腺、脂肪和肝脏慢性炎症等病理特征 。 同时 , 通过对在炎症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30个基因蛋白质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 , 发现其中24个基因在猪与人之间的相似性较其在啮齿类与人之间相似性平均高出13% , 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干扰素γ在猪与人之间的相似性较其在大鼠与人、小鼠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分别高出24%和22% 。
结果表明 , 该猪模型脂肪和肝脏代谢炎症触发及级联分子特征与人类高度相似 , 适宜作为临床转化医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
新京报采访人员周怀宗
【模型|用小型猪代替小白鼠 我国科学家构建新型疾病研究模型】编辑张树婧校对卢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