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焦虑|避免技术焦虑 以社会视野看网游
科技观察家
近日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 要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 控制使用时长 , 防止网络沉迷 。 8月3日 , 有游戏公司发出公告回应 , 将逐步面向全线游戏推出多项新举措 , 旨在控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消费行为 。
在此轮政策和行业动态当中 , 公众最关心的依然是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 其实 , “网络沉迷会不会毁掉一代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 , 在科技史上 , 这是已经多次出现的“技术焦虑” 。
“技术焦虑”的本质 , 就是把技术从社会当中剥离出来 , 在真空中推演其影响 , 放大其危害或益处 , 把“莫须有”的罪名或荣誉安插在技术上 。 这种思维方式既无助于我们认识其与各种社会因素的关联 , 也不能指导我们对技术开展科学的应用和规范 。 大到重核裂变 , 小到手机游戏 , 道理都是如此 。
正是因为技术和社会整体不可分割 , 从社会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治理才势在必行 。 技术不可自我标榜中立 , 游戏产业不能以“家庭学校教育缺失才是青少年沉迷网络主因”为借口推卸责任 。 防沉迷系统不完善、游戏机制迎合赌博心理、运营模式诱导冲动消费、游戏内容超出适龄范围等问题长期存在 , 这些问题同企业无法平衡社会责任与商业目标有明确联系 。 企业应当注意发展游戏产业的社会效益 , 并且把这一意识融合到产品开发和运营当中 , 用“合良心”“谋长远”取代“赚快钱” 。
公众也不应该妖魔化网络 , 沉溺于技术焦虑 , 忽视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心理科学的重要性 。 家长、学校、决策者应当一道 , 注重青少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塑造 , 对娱乐和社交的心理需求 , 以及体育教育和课余兴趣培养 。 此外 , 网络成瘾背后的教育文化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地区差异因素等也应该得到决策者和学者的更多关注 。
【技术焦虑|避免技术焦虑 以社会视野看网游】实践已经表明 , 人类社会当中任何一种技术 , 都不是“万能钥匙”或者“万恶之源” 。 技术焦虑或许不失为一种朴素情感 , 客观上也能起到引发社会关切、推动变革的作用 。 但是归根结底 , 技术焦虑背后还是对技术的迷信 , 脱离实际的期望一定会落空 。 毕竟 , 现实世界没有网络游戏里的世界那么简单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