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质量服务问题频出 家用美容仪规范在路上
本文来自家电网 。
家电网-HEA.CN报道:据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数据 , 2019-2020年 , 在全省19家哨点医院共采集到23例因美容仪器而导致的伤害 , 八成以上是烧伤、烫伤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此前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 有超四成受访者称使用美容仪时遇到过漏电、皮肤烫伤等安全问题 。
家用美容仪凭借小巧精致、功能多样等特点成为不少爱美人士的“新宠” , 但与此同时 , 不断壮大的家用美容仪市场背后也频频出现问题:镍释放量过高、低温烫伤风险、无实际效果等 , 被长期诟病 , 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 未来 , 国家药监局或将射频类家用美容仪纳入医疗器械监管范畴 , 届时家用美容仪市场将迎来更加规范和健康的发展空间 。
挥之不去的烫伤阴影
随着国内品牌的崛起与宙斯、雅萌、初普等国外品牌的强势涌入 , 我国家用美容仪器市场的蛋糕快速壮大 。 但需要指出的是 , 在市场规模与日俱增的同时 , 家用美容仪市场也存在一些隐忧和乱象 , 其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烫伤问题 , 在某平台的用户分享笔记中 , 吐槽射频美容仪温度过高甚至被烫出泡的并不少见 。
据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数据 , 2019-2020年 , 在全省19家哨点医院共采集到23例因美容仪器而导致的伤害 , 八成以上是烧伤、烫伤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此前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 有超四成受访者称使用美容仪时遇到过漏电、皮肤烫伤等安全问题 。
中国家电网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去年联合开展了家用美容仪比较试验 , 评测对象为NEWA、雅萌、Tripollar等7个品牌的8款射频类家用美容仪 。 测试结果显示 , 初普Tripollar Stop Eye美容仪在使用时温度超过了63.7℃ , 存在很大的烫伤风险 。 为了更精确地模拟人体皮肤 , 工作人员还将猪皮预热到35℃ , 对该8款射频美容仪进行了常规条件下的温升测试 。 结果显示 , 该品牌美容仪在4个检测点的温度均超过70℃ 。
2020年10 月1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中披露了对市面上热销的Refa、雅萌YA-MAN、Notime等品牌10款美容仪的检测结果 , 其中有2款加热型美容仪温控不标准 , 易造成烫伤 。 此外 , 深圳消费者委员会去年评测了5款微电流型(没有发热功能)家用美容仪和5款电离子型(带发热功能)家用美容仪样品 , 其中有2款电离子型美容仪样品的功能表面温度大小及均匀性测试项目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 有可能会导致低温烫伤和灼伤皮肤真皮层的风险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健康家电事业部部长吴承铂介绍说 , 低温烫伤是指人体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热源 , 致使热量蓄积而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皮下组织烧伤 。 一般认为 , 44℃热源持续接触6小时 , 可引起皮肤基层细胞不可逆损伤;而70℃热源仅持续接触皮肤1分钟 , 就可致表皮全层损害 。
质量服务问题频出
除了安全风险 , 部分美容仪还存在质量问题 。 据媒体报道 , 消费者张女士反映称 , 2019年3月她在网店购买了一台售价3868元的美容仪 , 商家承诺两年质保 , 但不到一年就出现电源线跟机器连接处接触不良的问题;另有消费者购买美容仪不到一年时间 , 美容仪接触面部操作时经常漏电 , 平台及商家均以过了退货期为由不予退款或换货 。
在上述央视节目中披露的市面上热销的10款美容仪检测结果中 , 有6款与皮肤接触部分的重金属镍释放量过高 。 深圳消委会的检测结果也发现 , 部分样品的按摩滚轮部位镍释放量超出欧盟限值要求的近80倍 , 手柄部位镍释放量是欧盟限值的近150倍 。 而长期或反复地使用镍释放量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 可能引起过敏症状 。
部分产品在抽检时被判定为不合格 , 不合格项目涉及输入功率和电流、连续骚扰电压、在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耐潮湿等方面 , 未能达到安全性指标的要求 。 2019年7月 , 露得清品牌一款红蓝光祛痘面膜仪因存在潜在安全问题而被召回 。
此外 , 无证经营也是家用美容仪市场的一大顽疾 。 2019年4月 , 广州市迪美美容科技有限公司因通过线下业务和淘宝网店销售的808系列半导体冰点脱毛仪产品未取得二类产品经营备案或三类产品经营许可 , 被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8000余万元的罚款 。
事实上 , 不少消费者购买美容仪都或多或少受商家广告的影响 。 一些电商平台上的“皮肤提拉紧致”“法令纹有改善”等种种宣传刺激着爱美人士的购买欲 。 但上述深圳消委会的评测显示 , 5款电离子型家用美容仪样品使用清洁功能卸妆不如日常人手卸妆干净 , 二次清洁效果以及温热导入效果也均不明显 , 并没有广告宣传的效果 。
或将纳入医疗器械监管
种种乱象的背后是标准的缺失 。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朱军介绍 , 作为新兴发展品类 , 美容仪相关标准的构建一直跟不上发展的需求 。 目前 , 从行业标准层面看 , 无论我国还是国际上 , 都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家用美容仪产品的材料安全等方面的相关标准 , 美容仪都是按照家电类目进行管理的 。
据了解 , 目前 , 我国家用美容仪适用的是家电国家强制性标准(GB4706.1和GB4706.15) , 其主要关注电气安全方面 。
专家认为 , 建立各类美容仪的安全生产和检验标准尤为重要 。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外科组委会委员张华告诉《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 , 家用美容仪有不同的功能 , 其采用的技术也多种多样 , 不同的效果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来衡量 , 有的技术因功率太低起不到紧致提升皮肤的效果 , 有的光子类产品功率低效果不佳 , 功率太高还可能损失视力 。 为保证品质 , 目前消费者最好选择正规厂家产品 。
由于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畴 , 目前家用美容仪缺乏功效评价标准 , 部分品牌随意宣称 , 甚至炒作概念的现象也很常见 。 对此 , 康铂科技创始人杜涵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要判断什么是真正有效的家用美容仪 , 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产品有没有采用美国FDA或者我国药监局认定为医疗级的技术 , 这代表安全和有效的认证 。 ”
2013年7月 , 原国家食药监发文指出 , 皮肤美容仪产品不属于医疗器械的管理范围 。 不过 , 未来这种情况或将发生变化 。 近日 , 国家药监局发布《射频美容类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原则》) , 将射频美容类医疗美容产品界定为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 。
【新浪科技综合|质量服务问题频出 家用美容仪规范在路上】对此 , 杜涵表示 , 未来随着《原则》的明确界定 , 不光是美容机构所使用的大型射频美容仪器 , 当前比较常见的家用射频美容仪也极有可能会纳入医疗器械监管范畴 , 美容仪行业特别是射频类美容仪标准将会进一步加强 , 相信国内美容仪市场将会迎来更加规范和健康的发展空间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