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涉事男员工永不录用!“女员工被侵犯”事件能让阿里刮骨疗毒吗
文章图片
图1/1
头图摄影|邓攀
_原题是:涉事男员工永不录用 , 李永和引咎辞职!“女员工被侵犯”事件能让阿里刮骨疗毒吗
文/刘哲铭
编辑/李薇
2021年8月9日凌晨 ,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阿里内网公布了“女员工被侵犯”的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涉事男员工被辞退 , 永不录用 , 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 警方正在调查取证;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辞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记过处分 。
从处理结果来看 , 第一条符合当事人两点要求之一 。 此前 , 阿里巴巴淘鲜达团队女员工在内网发长文讲述受害经过及向阿里HR和P10级别领导报告 , 但被推诿、置之不理 , 未能伸张正义的过程 。 当事人在文中明确表达两点需求:一、开除涉事男员工 , 永不录用 。 二、给予带薪长假 , 以及足够的心理恢复时间及支持 。 对于该处理结果 , 当事人暂未在内网表态 。
“李永和一路上升 , 又是跟着逍遥子(张勇) 。 我以为会和蒋凡的处理结果类似保下他 。 从人才稀缺的角度来讲 , 这样的处罚有点重 , 但从事件的恶劣性来讲 , 大快人心 。 ”一位阿里员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对处理结果有点意外 , “对于一号位 , 不是只有能力就可以 , 他今天对这件事无动于衷 , 明天呢?”
李永和2011年5月加盟京东 , 历任京东商城仓储部总负责人、华北区域分公司区总 , 并在2014年12月担任京东商城运营体系高级副总裁 , 全面负责运营体系的管理工作 。 2018年6月 , 李永和加入阿里巴巴 , 担任张勇助理 。 2021年7月 , 在阿里的组织架构调整中 , 李永和升迁 , 担任本地生活事业群总裁 , 同城零售事业群将保留淘鲜达和本地生活新零售团队 , 也继续由李永和负责 。
据当事人反映 , 事件发生后 , 当事人曾向李永和反映情况 , 但收到已读后 , 未等来任何消息回复 。 李永和在内网道歉称自己“缺乏同理心、同情人 , 缺乏视人为人的关怀” 。 内部处罚决定认为 , 李永和作为事业群总裁 , 在这件事上的敏感性、重视和投入程度远远不够 , 没有主动作为 , 而“一号位永远是业务和文化的第一责任人” 。
除处罚决定外 , 阿里在这份内部公告中表示将继续在三个方面反思和行动:1、开展对于包括性骚扰在内的员工权益保护的培训和调查 , 开通专门举报通道 。 员工的举报 , 将在确保隐私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 , 由专人跟进 。 2、对性骚扰零容忍 , 由外部专家和员工代表共同制定《反性骚扰行动准则》 。 3、旗帜鲜明地反对丑陋的陪酒文化 , 不分性别 , 阿里巴巴无条件支持员工拒绝陪酒 。
该事件发生后 , 一名阿里员工向《中国企业家》表示 , 阿里内网都在讨论这件事 ,有人发问:“我们到底在反思什么?”也有人表示:“坏鸟多了是不是也要反思林子的问题?”
阿里巴巴合伙人、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转发了一份由阿里九年员工写的便签 , 便签中谈到:“这一次一定能引发一场自上而下的觉醒 , 也一定会激发合伙人刮骨疗伤的魄力 。 ”
但在没有真正刮骨疗伤前 , “一定”也不能代表百分之百的概率 。
快还是慢?
事件发酵得极快 。 8月8日晚上6点59 , 内网中蒋芳的公告已经有超过30万的浏览 , 而原帖有超过60万的浏览 。 在这场事件中 , 翻涌的民意不再局限于意见本身 , 而是向前一步成为组织 。
8月8日晚 , 阿里巴巴员工自发建立“勇敢牛牛帮助小组”讨论群发布《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 。 联合倡议提到 , 女员工被灌酒 , 向上申诉未果 , 食堂维权被驱赶 , 再到高管和相关人员拖延处理及已读不回 , 这些事实显示了公司组织治理的系统性漏洞 , 也反映了对员工特别是女性员工权益保护机制的缺失 。 联合倡议建议 , 正视当事人在内网提到的两点诉求 。 同时建议公司借此事件推动员工 , 特别是女性员工职场反性骚扰、反性侵制度的建立 。
几个小时后 , 内部调查结果公布 。 相比于耗时十天才出处罚决定的“蒋凡事件” , 该事件的处理结果比想象中来得快 。 但实际上 , 7月28日当事人报案 , 而逍遥子表示自己真正知道这件事是在8月7日晚上 。 当事人称曾在公司群曝光事件 , 但随后信息被强制撤回 , 并移出群聊 。
【中国企业家|涉事男员工永不录用!“女员工被侵犯”事件能让阿里刮骨疗毒吗】当事人还在内网长文中称 , 在向公司收到当事人对事件的报告后 , 涉事男员工王成文(花名曲一)仍在正常工作 。 据其叙述 , 王成文的直属领导甘启梁(花名阿甘 , 淘鲜达LKA负责人)在交流过程中问道:“你觉得不喝酒 , 这个济南华联和一些北方的商户以后的业务能谈下来吗?”并表示 , “都是业务性质的问题” 。
“阿里打架的业务能力强 , 但这也让阿里人非常现实主义 。 包括‘361’现在取消‘1’了 , 但是‘36’还在 , 谁不想拿3.5以上?谁不想拿3.75?”一名阿里员工向《中国企业家》说道 。
“361”就是阿里的末位淘汰机制 。 一直以来 , 阿里巴巴将绩效评分标准整体按照“361”比重分配:3.75~5分的员工占30% , 3.5~3.75分的员工占60% , 3分~3.25分的员工占10% 。 其中 , 3分~3.25分的员工将没有年终奖 , 而且没有晋升机会 。 如果两年绩效都是3分~3.25分 , 该员工将被辞退 。
2020年12月 , 有阿里巴巴员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 , 童文红在内部论坛宣布 , 将取消强制“361”考核制度 , 不再强制直属领导给10%员工3分~3.25分的绩效评级 。
这种对现实回报的鼓励让人们不仅需要在业务更努力 , 也体现在维护上下级关系、客户关系上 。 “在阿里有个词叫‘在杭单身’ , 意思就是说 , 无论你有没有成家 , 但在杭州你是‘单身’ 。 ”上述员工说道 。
价值观遭质疑
在这一次大范围的讨论中 , 对阿里价值观的质疑再次出现 。
2019年9月10日 ,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交棒张勇时表示:“阿里历史上所有重大的决定 , 都跟钱无关 , 都跟价值观有关 。 ”
阿里历来对滥用“权力”的问题绝不手软 。 大家熟知的故事是2016年9月 , 五位阿里程序员用自己编写的脚本在公司内部公开秒杀月饼的活动中“秒”到了133盒月饼 , 事后阿里以其行为不符合公司价值观为由 , 对他们进行了劝退 。
当时的阿里巴巴CPO蒋芳在内部信中表示:“劝退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 这引发许多同事担忧我们对坚守价值观过于偏执以及会给鼓励创新的容错文化造成伤害 , 但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要提醒大家善待手中的权力 。 ”
2011年 , 阿里B2B平台上的商家欺诈问题大规模爆发 , 被外界认为是“太子”的卫哲 , 为捍卫阿里价值观 , 主动辞去了阿里巴巴B2B公司CEO 。
这样杀伐果决的处事方式以及强有力的组织文化 , 让阿里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一度受到高度的推崇与认可 。 在离职创业的阿里员工所创办的公司里 , 不难发现其坚守的准则 。 例如 , 阿里规定不能收任何礼品 , 如果收了 , 需要上交 。 如曾任支付宝首席产品设计师的白鸦在创办有赞后提出 , 不拿客户一针一线 。
但2020年 , 接连两件事情的处理结果让“价值观”在内部受到重重质疑 。 一则是蒋凡事件 , 另一件是一位阿里钉钉P9级别中层干部被举报在类似集团的价值观考试中找下属代考 , 其直属上级钉钉CEO陈航最终给出的惩罚是:扣除这位中层这一年的股票和年终奖 。
上述两个事件的处理结果不仅没有平息争议 , 反而遭到了更多阿里员工的抗议 。 从去年4月到6月 , 接连两件事的处理结果让许多员工深感失望 , 当时一句流行的调侃是:“低P碰红线 , 低P没了;高P碰红线 , 红线没了;高P碰考试 , 考试也没了 。 ”
“可能我对公司太失望了 , 所以看到这次处理结果有些意外 。 ”一位阿里员工向《中国企业家》表示 , 这次的处理结果至少让阿里人看到 , 高P也是可能“碰没”的 。
从“独孤九剑”到最新的“新六脉神剑” , 阿里的价值观从过去的关键词变成了六句“阿里土话”:客户第一 , 员工第二 , 股东第三;因为信任 , 所以简单;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时此刻 , 非我莫属;认真生活 , 快乐工作 。
在阿里价值观被公司内外质疑之时 , 九年阿里员工写的那句话:“这一次一定能引发一场自上而下的觉醒 , 也一定会激发合伙人刮骨疗伤的魄力 。 ”似乎变得颇为迫切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